新的一年,请忘掉你的梦想清单
跨入新年,你在忙着列梦想清单吗?是不是听很多大师讲过梦想板,讲过吸引力法则呢?在刚过去的2020年底,你是因完成梦想清单而欣喜,还是因计划落空而沮丧了呢?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年都是新的一年,这是我最喜欢说的话。跨年的时候忙着更新梦想清单、做新年计划,然后带着就像梦想已经实现似的兴奋进入新年,几乎是我每年必做的事,只有今年例外。
习惯在年初为自己制订一份新年计划清单,学习、健身、阅读、写作、演讲……可是,课程囤了大把从年头拖到年尾也没听,健身计划从去年拖到今年,要读的书买了一堆到年底了封皮还没拆,要写的文章始终没有一篇阅读量过百,站上讲台的场景也是憧憬了一年又一年……
很不幸,这描述的正是我自己。不过我并不孤单, 据说,有 90% 的新年计划都这样落空了。数据再次证明,正如我前一篇文章写的,我不过是那90%中平凡而普通的一员。
也许是真的年纪大了,也有可能是受够了这样年年落空的感觉,去年12月底看到各种年终总结和复盘刷屏时,我非常抗拒去回顾自己的2020。
我有没有做新年计划?当然也还是有,只不过这一次我清晰的知道,超过3个月的计划都只能叫做梦想,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梦想上,为梦想本身去兴奋,总有一天会发现那仅仅是个梦。
我对自己计划总是落空这事儿是早有体会的,对自己爱跳着走不会循序渐进这点却是前不久才有觉知,也算是找到了计划总是落空的原因。
什么是阶梯模型
这两天看了一本书,叫《如何想到又做到》,里面讲到的第一个就是阶梯模型,很巧,说的正是我最近才意识到的循序渐进的问题。
什么是阶梯模型?
回想一下你第一次爬梯子或岩壁的情形吧。兴许很吓人,但当你踏上第一格横档,接着手往上扶,迈出下一只脚,你便逐渐找到了一种节奏,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起来。只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格横档上,而不是往下看,说不定还会感觉没那么紧张了。每踏上一格横档,你的信心都在提升,从而让你有更大可能性继续往上爬。这就是阶梯背后的力量。
你兴许觉得自己早就知道这一点,阶梯的概念并不新鲜。虽然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人们理性上或许知道自己应该朝着目标迈出一小步,但却仍在规划太大的步子。
因为计划小步子难以让人兴奋起来,而做大梦带来的兴奋感要强烈得多。举例来说,你既可以下定决心下个月参加婚礼之前减掉5千克体重,也可以安排今天就去健身房。今天决定去健身房能让你多兴奋?好像不怎么兴奋。如果你想要减掉的是可观的体重,那么,去一天健身房听起来就不怎么有意思。锻炼完之后你也不可能有太大变化。梦想着你减掉了每一千克多余的体重,让朋友们看得下巴都“掉”在了地上,这才叫人兴奋呢。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网上各种的“割韭菜”文案承诺说,一定能减掉10千克体重、月入5万时,人们会满心欢喜。这太叫人兴奋了,而且这样的梦想能激励人们采取行动。
但事实并非如此。
要是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实现远大梦想上,实际上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因为梦想太大,也太远了,容易让人感到气馁。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90%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新年计划总落空的原因了。
那要怎样改变这个模式呢?
答案的根源在于思维的运作方式,我们需要理解步骤、目标和梦想之间的差异。
人们往往以为自己规划的就是达成目标的小步骤,但实际上,他们设计的步骤相当大。那该怎样让人从小处着手去想呢?
咱们所设计步骤的大小应取决于聚焦的是梦想还是目标。梦想比目标更大,它一般要花3个月或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而且,你此前从未实现过这一梦想。比如,视频号博主第一次跨越令人羡慕的100万次播放量大关。心怀梦想能保持动力,但完全专注于梦想,则会令人最终放弃。
我们应该把大部分的精力用来完成步骤和目标。
目标是过渡计划,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通常需要1~3个月才能实现,比如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基础知识。也有要花3个月以上时间才能达成的长期目标,但除非你以前完成过类似的事情,否则它就属于梦想的范畴。
例如,对大多数视频号博主来说,做个播放量上百万的视频是个梦想,但对一个已经在抖音或其他视频平台做出过百万千万次播放量的博主来说,这就是个长期目标。
如果你已经在做某件事上积累过经验,你完成它就更具现实性了,这时,它成了目标而不再是梦想。完成长期目标要花1~3个月的时间,完成短期目标通常要用1周到1个月的时间。
目标比梦想更容易量化。例如,跟“我想达成一个视频的1000次播放量”这一目标比起来,“我想成为火遍全网的网红”这个梦想要难以量化得多。
最后是步骤。步骤大多只需要不到1个星期来完成,是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要逐一划掉的小任务。比如在日历上做好标注,把明天空出来用于写作,这便是迈向你写完小说第一章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自己规划的是步骤,但其实规划的是目标或梦想。
设定要花1个星期完成的目标,并规划出不到2天就能完成的步骤,是使用这套方法的关键。
梦想落空是因为规划的步子太大
回观我自己,每年的新年计划几乎都长这样:
1、早睡早起
2、每天运动半小时
3、阅读50本书
4、出专栏课程
............
细化一点的步骤是,定好早睡早起的目标时间是晚11早6,运动的方式是晨跑3公里,列出50本书的书单甚至规划到每个月每周看哪本,专栏课程嘛,暂时还不具备讲的能力,那先练练表达再说,怎么练呢?每天至少练习1小时......
我是知道目标要量化要具体的,可是我所规划的步骤依然是个目标,是个大步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们在做规划时,步骤的大小会根据他们想要完成的任务而有所变化。
就像你去参加聚会,主人问你要不要来点薯片,你以为主人说的是一小碗,而你希望保持好身材,决定只吃五六片就好,就说来点吧,可没想到主人拿来的是满满一大袋,于是你改变主意,决定多吃几片,而不是预期的五六片。半小时之后,你低头一看,半袋薯片都没了。
按理说,你原本有计划只吃五六片,那么不管给你的是一小碗还是一大袋,都不应该影响这个计划。但因为得到了更多的薯片,你不得不重新拿主意,于是调整了计划以适应变化。
我们计划让自己或他人去做一件事的道理是一样的。当被要求写一份完成某件事的步骤清单时,大多数人会想出3到10步。至于目标是大是小,全然不管。
如果一个人完全专注于自己的长期梦想,那么他的10步必然比达成较小目标所需的10步迈得更大、更辛苦。再加上,无法很快看到结果会叫人格外沮丧,只专注于远大梦想又使步子看起来较大,人很容易没达到目标就放弃了。
几乎,我每一年的梦想清单都是这么落空的,不知你的故事版本是怎样的呢?
把关注点放在短期目标和小步骤上
在搞明白大脑的这个运行规则之后,我把关注点调成了这样,以早睡早起为例(家有神兽,早起是必须,重点是早睡):
2021年1月第1周目标:睡觉时间晚上12点前,可以有1次12点后,争取有3次11点前。
步骤是什么呢?今晚入睡目标时间12点前。
(1)安排小女儿入睡后自己立即去洗漱,小女儿入睡的时间是固定每晚8点,而我惯常的模式是孩子睡后我就开始忙乎一堆事儿,等到12点要睡觉时才想起去洗漱,必然就会超过12点。
(2)把表达和日更打卡时间改到早上或中午,之前经常到了晚上10点多甚至11点才赶紧去打卡,稍微追求一下完美,就忙乎到了12点。
(3)将手机屏幕设为23:00~5:00之间所有APP停用,避免所有睡前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刷手机刷过12点的情况。
至于这样设置的步骤算不算有效的最小步骤,得边测试边慢慢优化。总之,我不再将关注点放在2021要做到早睡早起这样的大目标上了,这于我而言可能真算是梦想,因为毕业后的20年几乎没有过这样一整年都做到早睡早起的记忆。
至于这样的做法能不能实现梦想,得等明年今日才知道,但那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要关注的是,今天的步骤能不能完成。既然前面专注梦想落空了那么多年,今年为啥不换个方式试试呢?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还和往年一样而已。
如果你也曾和我一样,年初令你热血沸腾的梦想清单,到了年底却令你沮丧。那么在2021的这个新年,邀请你和我一起,忘掉梦想清单,专注每一天的这一小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