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读中国哲学史之唐代儒家

2018-04-24  本文已影响52人  未告

唐朝在思想政治上一般奉行儒、道、佛三家并用政策。虽然儒排首位,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然在唐文化主流里,还是佛教占了上风。

信仰神灵,修身养性,修道修佛。在精神层面看来,唐朝人民的精神世界超越而又平和。在信教修道成本看来,又突出了阶级性,增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负担。而多出身于寒门庶族,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朝为官的一批新官僚站在务实,反对玄虚神学的立场提出自己的儒家哲学。

首先是韩愈,对他印象深刻的不是著名的《师说》,也不是他“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身份,而是他的字,退之。模糊中记得在初中里语文老师分析过他的字,留下谦逊勃发的的儒家之大气。

在《原道》里,韩愈提出他的“道统”说。根据佛教法统,道教也确立道教体系,韩愈也构造了一个儒家的传授系统。比起复杂的佛道,儒家要清楚明了些,毕竟都有先书记载。从尧传舜,一直到孟子结束,韩愈自予为孟子的继承人。

一般人不敢承接先贤,实际上韩愈是为效仿孟子拒扬、墨的精神,展开对佛、道的斗争。反对他教,称佛教为“夷狄之教”,代之以“圣人之教”。儒家才是中国正统,具权威性,是人类发展、等级巩固不可或缺的官方正派。

“道统”说的具体内涵,其实还是孔孟的仁、义。不过重新解释两字,确立了道德的内容(仁义),更是赋予了仁、义形上学意义。“博爱”为“仁”(当然都是不可脱离等级阶级的),行为处事得当合宜为“义”。“道”,符合仁义要求行之;“德”,指仁、义本具足于人的本性。

仁义为道德的本体论观点,在实际应用上,更是切实可行的维持着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而在韩愈的人性论理里,人性俱善(孟子的仁义礼智信)且发乎七情合乎中道的只有上品的人,即为圣人。下品性恶,只有中品的人不足五德,可教化之。这实际上是综合发展了孔子和孟子的观点。突出圣人的地位,突出刑政的合理,突出阶级教化。

韩愈反对佛道二教的宗教迷信,却不反对儒家里的迷信(汉神学)是为天命论。即承认天、鬼神的存在,又发扬天命不可违的思想。确实有其局限性。

李翱,出身寒门,与韩愈亦师亦友。其哲学的中心思想为性善情扰。这是在人性善的基础上加入情。性之善变不善皆因为情的干扰,就如清水入沙变浑。圣人与凡人的不同,就在于去情复性。

《复性书》中,“复”是为恢复、回复。其具体操作方法是:一、斋戒其心,不思不虑。求静,情不生。二、“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超越动静,为内心绝对的静。在俗世间,不为见闻所蔽,不为情欲所困,至“诚明”之境,复性,成圣。此是对《中庸》的由诚而明的发挥。斋戒求静又是取于佛教禅宗。

本来李翱的性善情扰,是把性与情相对立的,如此才可以去情复性。然而李翱又有“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的说法,这样情与性又是一致的关系。这是李翱哲学中没有解决的矛盾,宋理学会有更好的发挥。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二两位唐代文学家的另外一位。政治上若韩愈、李翱代表的是保守派,那么柳宗元、刘禹锡是革新派。唐最大的弊端该是藩镇割据势力,以致唐末起五代十国的大混乱时期。柳宗元加入当时王叔文等的改革运动,其内容主要是打击藩镇、打击宦官污吏、减税等,自然不能成功。贬官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复归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自然主义观。天地为自然的天地,为无神论思想,也是对“天命论”的反驳。天道运行是自然元气的自为,人之生死、吉凶、贵贱都与天无关,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自身的价值能动作用。

在《封建论》中,提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之前儒家的思想里,把仁义礼制都归功于圣人。圣人与道,与神具有同等地位。而柳宗元把封建制,或者说社会的发展归为一种客观的“势”。“势”,为各种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可避免的趋势,造成某种必定的结果。

这就是我认为人有趣的地方。柳宗元有历史发展的观念,也看到了个人的主观愿望与历史发展的客观之势存在的不一致。人之渺小总是不能控制天下大势。在现在的人看来,藩镇之势之害极大,不能简单的去除,相信柳宗元他们也是知道,还一如加入革新。想起孔子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也总认为儒家里有着影响中国人至深的一种不屈的抗争精神。

刘禹锡与柳宗元同年,同参加“永贞革新”,又一同被贬,故人们常以“刘柳”并称。他的哲学代表作主要事《天伦》。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样,坚持“天人相分”的立场,走的是荀子的路子。人与天有各自的职能。而刘禹锡更加展开的是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命题。

认为万物都有一定的物质存在为根据,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肯定事物的客观性,又肯定事物存在客观规律性。“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人之能便是认识事物及事物规律的能力,与天配合,互相利用,人能胜天。当然,天也有胜人的地方。

对有神论,刘禹锡以此提出理性的认识论根源。提出“理明”和“理昧”的不同情况。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有神论便不攻自破了。

以上四位典型的代表了唐代的儒家。站在宗教盛行的大时代里,吸收他家他教,主要展开了理想主义的孟子和现实主义的荀子的思想。也是在社会困局里的两种儒家不同方向的发展。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把儒家经典又重新进入人们视野。接下来的宋理学蓄势待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