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孔子的人生境界

2018-01-01  本文已影响53人  禅即心在当下

关于人生境界说,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人作了分析和论述,我独爱孔子和冯友兰先生的论述。

人们更多的是从人生整体的角度去概括和分析人能达到的高度,比如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人生将人生划分为审美、伦理和宗教三个境界;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都是从人生的总体论及的。西方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夸美纽斯)往往都会把宗教境界看做人生的最高境界,往往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而东方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度,或者说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更信冯友兰先生的看法。

对孔子来说,作为一代大教育家,不可能不思考人生境界问题,不可能不谈及其对人生的看法,从以往的阅读中了解到有人笼统的把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定义为“仁”,我不否认孔子的最高人生境界说,但远不够系统。也有人从人格境界和心理范畴角度将人生境界划分为九种境界,而这些都是后人归纳和总结的,有些杂乱。我认为孔子对人生境界系统的概括应该是《论语*为政》篇提到的“吾十而又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这里,孔子从个体的生命发展历程出发,从生命的纵向发展的角度概括了人生可能和应该达到的境界,既存在整体的发展概括,也有个体独立的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人生的起点是十五岁的时候,这个年龄也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该达到的;三十的时候就该有了自己做人的立场和原则,有了自己对世界的判断,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十的时候就不应该再困惑于物质的世界;而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就该对生命的发展规律了然于心了,知道该如何去发展和成长了;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就该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了,听到的事也便都是很自然的事了;到了七十的时候,也便是可以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了。

其实,孔子概括的人生境界,不止是自我的人生发展经历的境界,也是人们逐渐逼近的人生境界,而且,每前一个人生境界都是下一个人生境界的基础,没有前一个基础境界的体验是不可能跃进到下一个人生境界的,年龄只是概括的阶段,而不是确数。如果人们能够三十知天命,或者二十而不惑,那将是更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人也将更加从容的面对人生,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毕竟是世所罕见的。当然,也会有人穷尽一生的努力,也无法达到知天命的境界,甚至是活了一生也不能“立”,活一辈子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场。这也是人生,不同就在于境界。

孔子的人生境界

孔子给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具体而又详尽,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没有理由不去承继和实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