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一代人的悲剧青春
友情提示:内含电影剧透,慎入!
今天去看了《芳华》点映。这部电影上映时间一推再推,终于今天上映了。
自从知道冯小刚导演出品了新电影之后,我就按照以往的习惯:不查风评,不了解剧情内容,不看故事梗概,不管故事背景设定。
所以见到电影名为“芳华”时,我想象不出这次冯导会带来什么题材的故事。
电影开场,看到设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英文名为youth时,有一点点惊讶,随即了然——电影呈现的将会是一代人的青春。
在同行恋爱、堕胎、车祸、癌症、出轨、分手·····等等俗套的青春片衬托之下,《芳华》的题材显得格外独特——它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部队文工团,讲述一群青年男女特殊的青春故事。这是一个敏感时期,大量以这个时期为背景的文学作品,都描绘过那个年代的荒诞。
电影呈现出的时间跨度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表现的是一个时代里的青年男女,每个人物都代表着当时的一类人:女主角小萍,旁白视角萧穗子,男主角刘峰。女文工团骨干林丁丁,舍长郝淑雯。
故事从小萍进文工团开始讲起。小萍父亲参加劳动改造,母亲改嫁。她的继父和新家里的弟弟妹妹不接受她,从小就欺负她。小萍以为进了文工团,就没人会再欺负她了。然而进文工团的第一天,舍友帮她拿着外套,对外套上残留的味道嗤之以鼻,大家开始瞧不起这个唯唯诺诺,身上带着异味的乡下女孩。
小萍偷拿了舍友的军装拍了照片寄给父亲,被舍友发现,从此舍友更加瞧不起她,孤立她。有机会便欺负她,讥讽她。
小萍至始至终都是孤独的,卑微的。带着倔强。
小萍是个悲剧人物,一生不被人所爱。用心刻苦练舞却没有上舞台的机会,战友们嘲笑她的体味,嘲笑她破破烂烂的胸衣。练舞时没有男伴愿意和她搭档。
刘峰被调离文工团是小萍爆发的导火线,但她是那么弱小,那么孤独,没有朋友,也没人把她放在眼里。整个文工团里,似乎只有刘峰对她还怀有善意。
刘峰带着行李离开文工团,走出大门的那一天,她对着他久久地敬了一个礼,我猜那时候她的内心是悲痛的,却无人可以言说。她对她曾经向往过的文工团彻底失望。当她被政委调离文工团,去参加野战医院时,小萍如释重负。她终于离开了。
刘峰天性善良,乐于助人,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自告奋勇;有好机会进修,他主动让出。所有人都习惯了他的付出,但他们在享受刘峰付出的同时又矛盾地看不起他,讽刺他的“学雷锋”行径。
有人类聚集的地方,似乎都避免不了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当你做了一件好事时,大家都感谢你;但当你始终坚持做好事时,却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看不起你,认为你虚情假意。
刘峰的命运在他让出进修机会时就已经注定。他太“老实本分”,不计较,不怕吃亏。他在文工团里做尽了脏活、累活,帮了大家很多忙。他没有想到,向唯一爱过的林丁丁告白会吓坏她。更没想到从他告白的那一刻起,蝴蝶便扇了一下翅膀。
讽刺的是,这样的一个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活雷锋”,最后离开文工团时却只有小萍一人去送他.
小萍是一个时代边缘人物。电影从她这个边缘的、弱势的人物身上反射出了复杂的人性。郝淑雯出身高干,高傲自我,从见面时起就看不起她。林丁丁追求者众多,她和刘峰之间的误会导致刘峰被调到西南边防,参加自卫反击战时负伤导致残疾。
几十年过去之后,这位昔日的“活雷锋”已经失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甘愿牺牲的勇敢模样。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善良而厚待他,相反,他失去左手,生活凄惨。后来又病魔缠身,穷困潦倒。他是国家的英雄,但却晚景凄凉。
电影当中可以感受到冯导的克制,对当时社会的荒谬和极端点到即止。在那个年代,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遭到诬陷和迫害,整个社会长期处于瘫痪和不正常的状态,经济发展停滞,阴谋论盛行,大字报和文字狱搞的人心惶惶,疯狂是常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旦被扣上“耍流氓”的帽子便很难摘下。刘峰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个体,渺小如尘埃,他既没有能力,也不屑于抵抗别人泼的脏水。
冯小刚在一次《芳华》电影宣传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脑子里面一片黑白的时候,唯独这一段生活在我的脑子里面是有色彩的。”
一个人对于青春的记忆难以磨灭。千回百转,兜兜转转,从放浪形骸的青葱岁月到双鬓斑白的老年,始终都绕不开那段过往。
冯小刚呈现了一个时代的众生相,每个人都在历史漩涡当中挣扎着前行,又渺小,又卑微。匆忙之间,芳华弹指一瞬间。
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