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理财圈

解放钱袋子的“卡片”———信用卡前世今生

2020-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比融

“一卡在手,走遍天下”,带着一张精美神奇的小卡片就可以周游世界。信用卡凭借其方便、快捷、安全等特性,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信用卡又叫贷记卡,是由商业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对信用合格的消费者发行的信用证明。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的卡片。持有信用卡的消费者可以到特约商业服务部门购物或消费,再由银行同商户和持卡人进行结算,持卡人可以在规定额度内透支。

起源| 知来路:由一次“霸王餐”打开的大门

据说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因而深感难堪,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

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到指定27间餐厅就可以记账消费,不必付现金,这就是最早的信用卡。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属于商业信用卡。

所以最早的信用卡不是由银行发行的。1915年, 美国的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为了招揽生意,在其本商店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进行消费的信用凭证,持这种凭证的消费者可以在发行凭证的商店及其它们的分店赊购商品约期付清款项。

1952年,银行才实质性加入到发行信用卡的业务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国民银行首先以买卖双方以外第三者的地位发行了信用卡,成为第一家发行信用卡的银。消费者持卡消费后与银行进行帐务结算,银行再根据商户报来的帐单把消费者繳纳的费用划转到商户帐面。这样就使众多不同消费意向的消费者划为一个对银行负责的被消费整体,也使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商户成为一个对银行负责的被消费整体,通过银行这一信用中介彼此达到各自的愿望和目的,简化了消费者被消费者之间的手续和联络。

发展| 过去:信用卡在美国

美国的信用卡发端于1915年,至今已走过了 90年历程。与现代美国其他成熟的金融产品一样, 信用卡经营模式也是不断适应市场需要,经历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

一、信用卡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

20世纪初的美国商品充裕、市场繁荣发达,出现了连锁店和各种促销手段。为了招徕、稳定客户和扩大营业额,许多百货公司给部分富有的顾客发放购物券或记账卡。石油公司也发行叫做“礼貌卡”或“顾客牌”的加油卡。顾客凭卡赊购商品,约期付款,或者享受折价优惠。这就形成了信用卡的早期形态——商业信用卡,它表明美国社会商业信用的成熟和发达。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的现金支付仍占主导地位,商业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仍然非常有限。

直到1950年才出现了第一家商业信用卡公司——美食俱乐部。它向会员提供大莱卡, 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几年后,从事快递和旅游服务的美国运通公司个人卡诞生。从此,商业卡的使用范围从餐饮扩大到旅游、娱乐等领域。

时至今日,大莱、运通成为与 VISA、MasterCard齐名的信用卡公司。这些有着悠久传统的商业信用卡, 即使在银行信用卡的发达时期,也仍然充满活力。

二、银行信用卡在创新中诞生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众消费需求迅速膨胀。银行、储蓄放款协会、信贷公司等积极提供房屋按揭贷款、汽车按揭贷款,大力推出各种消费信贷产品。同时,它们希望通过消费 信贷促进信用卡的推广普及。

然而,纽约和其他地方的许多银行推出的信用卡全都亏损严重,相继夭折了。惟有美洲银行独树一帜,成为美国信用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经营模式上,美洲银行打破了银行的规矩。改革后,持卡人不仅可以决定要不要借钱,什么时候借钱,还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还款的快慢,并可以多次借款而不用重新审批。

换句话说,过去银行信贷经理对信贷结构的控制权大部分都转让给了借钱的持卡人。美洲银行对信用卡的功能和经营模式进行革新后,加上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信用卡业务几年之内开始转亏为盈,成为市场幸运儿。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银行信用卡业务快速普及和发展,同时向国外扩张。

美国信用卡初创时期的启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基于需求的发卡规模是赢利的主要因素

②创新是竞争力的核心

③立法机构对创新持务实态度


发展| 现在:信用卡在中国

1985年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在珠海中行诞生,开启了中国信用卡产业30年的发展历程。

1985年到1992年是中国信用卡产业的1.0时代,横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1985年中国GDP仅9016亿元。但是从居民收入到消费观念,都无法达到信用卡产业大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我国银行卡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尤其是发卡规模呈跳跃式扩大。我国的发卡规模已接近美国,但是但“空卡”、“睡眠卡”较多,大量交易是存取款或转账,直接消费额只有百分之一左右。而且,我国贷记卡的规模远远落后于美国,仅占银行卡总量的4.6%。由于贷款利息收入少,即便我国的信用卡发行量与美国相当,离实现良好效益也还相当遥远。

我国银行卡市场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带来超额收益。由于我国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较发达国家的模式而言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现象。

与美国的信用卡发展历史对比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信用卡行业已处于精心设计产品以吸引和留住客户的阶段。两者的差异十分明显,可以归纳为:市场环境的差异、发展途径的差异、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差异、产品的差异。


未来| 明去路:对比与宝贵借鉴

美国的信用卡产生于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易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商家利用商业信用促销产品,消费者不仅熟悉这种信用交易,而且以得到信用交易机会为荣。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我国却相反,由银行信用推动商业信用,同时开发和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银行加政府”的外力推动型发展模式将面对市场培育的长期性、客户开发的艰难性、商户合作的复杂性和反欺诈的高成本性。

国内发卡行应借鉴之处:

①要学习和研究市场营销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而不是从银行的传统出发开发产品。

②要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发现不同阶层的不同需要,开发潜在客户,而不要唯“二八规律”是从。

③要主动面对并承担风险,与专营机构合作,以分担风险和分摊成本。

④要主动与大制造商或经销商联合,向其经营活动渗透, 使信用卡成为有效的商品促销工具,从而实现厂、 商、银共赢。

⑤要推行交叉营销,与银行其他产品结合,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提高客户保留 量,而不要用单一的信用卡产品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

⑥要尽早改革传统的业务流程,完善电子化平台,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