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教书生活》读后感

2022-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面朝大海幸福花开

        何谓大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学问或者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可见,大师是不分专业的,只要取得了突出成就,并且为大家所公认,就可以送上“大师”的称号,正如我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是在学问行当里,做出了成绩,就是大师。

        最近,阅读了《大师的教书生活》一书,这本书记叙了钱穆、朱自清、鲁迅等大师的为学、教书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都有不同的教书方法,不同的教育思想。但是总而言之,他们都能作为我们未来教书路上的指路人,给我们提醒与警示。同时也让我走进了大师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对我今后工作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启迪。

        一代国学大师钱穆在被京城学界名流发现,成为“名教授”之前,曾在中小学教过18年书,在这18年中,钱穆无论遭遇多大的压力都从未停止过读书治学。当胡适等幸运儿都通过走“正道”——留学欧美名牌大学,为日后“成名成家”积累资本时,“不幸”的钱穆却只能在江南一带的中小学中默默自学,他能够耐得住寂寞,忍住心灵的孤寂以及不被人知的精神痛苦和物质的匮乏,他依然成为了一代国学大师。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就一番事业并非只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尤其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只要我们一心向学,一定也可以接受教育前沿的东西,一定也会有发展的余地,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工作的那份由衷的挚爱。

        工作以后,很少再去拓宽和延伸所教学科的的知识;更不愿意阅读理论书籍,阅读趣味选择休闲与实用;教育教学中,缺乏科学分析的精神,这一个方面是因为缺少科学研究的传统,另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就缺少专业的科学分析知识和能力。而《大师的教书生活》这本书,从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才叫舍身与教育,什么才叫忘我。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但是那么多的教育理论依然在现在实施着,仍然是振聋发聩的金玉良言。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做教师首先应该是要以身作则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言传身教是为人师者的本分,像钱穆那样用自己的深厚学术和良好品德影响、熏陶学生,应该成为当代教师的职业追求。这就勉励着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们,趁着年轻要多学点东西,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上自己的职业,爱上自己的学生,书中提到的几位大师都是如此,这是成为名师的前提和保障。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善于研究的思想,一定会在教育领域留下自己的特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