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那个被世界抛弃的小孩,最后终于爱上了自己
弗莱迪是被全世界厌弃的人,至少他心里是这么觉得的。
一个人最需要得到的是父母的认可,他的父亲却整天指责他不务正业,晚上跑出去鬼混,其实他是在酒吧听喜欢的乐队演出。
第一次带女友和乐队成员回家,餐桌上,他不知道两只手该放在哪里,不知道脸上该做什么表情。尤其是对面坐着处处刁难的父亲。
于是一个人离开餐桌,在钢琴前自顾自歌唱。
游离于群体之外,才是他最舒适的状态。
从小受到了太多的批判与否定,已经没办法接受别人会喜欢自己的事实。
然而,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一些意外。
弗莱迪的意外便是舞台,平日不善交际的他,一旦站上舞台,就像烟花一般璀璨耀眼。
乐队的表现受到星探的关注,签约后,一起来到安静的乡下录音室专心录音。
这或许是弗莱迪最自在的状态,独自做自己喜欢的事。
歌词写着写着就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一次见经纪人,被问:“那么多想成为巨星的乐队,你们有什么不同?”。
“我们乐队里四个都是不合群的人,我们为不合群的人唱歌。”弗莱迪说。
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是《波西米亚狂想曲》,歌词里这么一句:“我有时甚至希望我压根没来过这世界。”
独自弹唱到这里时,悲伤无法自抑,弗莱迪僵在了那里,这是他内心最深处的痛。
好在弗莱迪生命中总算遇到了真正爱自己的人——他的女友玛丽。
两人相识于酒吧,很快坠入爱河,弗莱迪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生所爱。
乐队越来越成功,开始在各地巡演。弗兰德也逐渐发现自己是个双性恋。
于此其实早已埋下伏笔,弗莱迪第一次去玛丽上班的服装店,看中的是一件女士的衣服。
玛丽无法接受自这个事实,离弗莱德而去。
刚刚找到一个爱自己的人,却又如此快地被抛弃,这让弗莱迪更加怀疑自己。
给你最想要的然后再剥夺,比从来一无所有要痛苦得多。
这个时候,或许是他第一次发自内心地讨厌自己。
他换了一个新造型,内心哭喊着要和从前告别。
以前摇滚范的长发、异服,换成了最“正经”不过的装扮。
他希望从乐队成员那里找到一些被爱的感觉,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自己的老婆孩子。
弗莱迪这时真正绝望了,他觉得父母、爱人、乐队成员都离自己而去。
如果可以看看弗莱迪的内心,那里一定滴滴红遍。
他召开毫无意义的party,希望可以获得关注,得到的只是虚假的支持与夸赞。
既然全世界都背叛我,那我就背叛全世界。
他离开曾视为“家人”的乐队,与大唱片公司签订了单飞的协议,只带了一个忠于自己的小跟班。
此后不分黑天与白昼,只有创作和享乐。
在无节制的工作与享乐中,弗莱迪的身体逐渐垮掉,嗑药、乱交,让他染上了艾滋。
小跟班断绝了弗莱迪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玛丽多次联系不上后,在雨夜来到了弗莱德工作的地方。
弗莱德发现原来是有人爱着自己的,感受不到原来只是因为自我厌弃。
萧萧冷雨中,弗莱德离开了小跟班和那个孤独的世界。
他决定向这个世界妥协,他向乐队成员道歉,告知他们实情后,获得了他们真挚的关心和支持。
乐队重新组合,为规模空前的慈善演唱会准备。
演唱会前,弗莱德回家看望家人。
苍老的父亲流逝的除了生命力,还有他的固执和偏见。
这或许是父亲第一次抱弗莱德,天知道父亲的认可对弗莱德有多重要,那个内在的小孩已经泪流满面。
演唱会上,弗莱德全力地挥洒自己。
他终于又回到了他最爱的舞台。
他用尽自己的生命歌唱,台下七万观众与他一起震颤,全球一亿多观看直播的观众随着他的节奏摇摆。
这一刻,弗莱德终于找到了自己。
他接受了内心那个孤独的小孩,那个小孩开始被全世界爱上,当然,也包括自己。
表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后一首歌结束,四人谢幕、离开。
突然间竟有一丝落寞升起。
这次离开舞台,会不会像以前一样,繁华落幕,寂寞如初?
或许吧,热闹之后的落寞再所难免。
但是对于一个已经爱上自己的人,孤单,也是另一种美。
愿每一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爱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