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你生活的这么累,就是太注重仪式感了!

2015-12-19  本文已影响1287人  功彬eleven

至今记得2012年高考考完最后一门英语之后,我走出考场,在校园内遇到一个不算相熟的同学,两人对望了一眼,脸上带着恍然的笑容说:这就是高考啊。在我之前的想象中,高考完的那一刻,应该有个让人难以忘记的结尾才对,比如考场的人大声喊叫,比如有人扔下纸笔,对监考老师伸个中指。但这些所有都没有出现,以至于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很失落。

为什么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呢,我想可能是“仪式感”在作祟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仪式无处不在。大到扫墓、结婚、加入某个组织、产品发布会,小到上课前的起立、吃东西前的洗手,甚至吃饭前的拍照对很多人而言,都可以算作是一种仪式的存在。太多的仪式,以至于仪式感早就深入我们的思想深处而不自知。

举例而言,你是否曾经下定决心要做某一件事情?你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是否做了一些特殊举动呢?比如在笔记本上写上一句,从明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从明天开始,我要开始减肥;从明天开始,我要早睡早起·····

你有没有发现,我在上面举的例子中有一个特点:没错,就是从明天开始。或者说,这些行为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在,可能是下一个小时,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下个月。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答案大抵可以归结到仪式本身上。

在《小王子》中,小王子与狐狸有个对话是关于此的: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人类学家VictorTurner用“liminality”解释过仪式,这个词的词源意味”门槛“(threshold)。在Turner的论述中,仪式意味着人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过渡阶段、中间状态。比如我们中学时,上课前要起立跟老师问好。在一开始我就说了,起立本就是一种仪式,原因就是在问好之前,属于课下阶段,我们无须顾虑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在问好之后,我们便进入上课阶段,要认真听讲了。

仪式不只是意味着状态的改变,更多的时候似乎是在起着一种宣告的作用,很多时候,这种宣告面向的对象是当事人。比如结婚,在很多在看来,婚礼仪式太过程式化,繁文缛节不胜其烦,新郎新娘就像被摆弄的木偶一样,很不自在。但依旧要办婚礼。原因为何?因为婚礼的作用在于在一个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场合、特殊的人群见证下,通过一个庄重的仪式来宣告两个新人和两个家庭的结合,也是两个新人告诉自己,我们现在已经结婚了,要对家庭负责了。

在我看来,这种宣告的心态便是仪式感的直接原因。

其实很明显,这种仪式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起的都是负面作用,相信你也能感受到。举例而言,如果你想减肥,但你告诉自己,我从明天开始就减肥,那么你不减肥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如何破解仪式感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以为两点极为重要:

第一,关注事情本身,而非其可能的意义所在。

如上面所说,仪式感的直接原因是宣告的心态。但生活很明显不是电影。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每每到情节转变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导演都会给个特写镜头之类的。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预判情节,而生活却不行。

熙熙在跟我论述“时间是非连续性”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有时当人们遭遇到某个事情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这件事情将改变我的一生。但事实上,这种论断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当时那个情况得出的,而必定是在这件事情之后你才会意识到。我回想了一下,我刚知道自己被哲学专业录取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一生被改变了,直到现在才有这种被改变的感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关注事情本身,而非其可能的意义所在。减肥就是减肥,一点一点减才是正理,把再多的精力放在减肥这一行为的意义上,本质上来看是没有个卵的用。

第二,立马去做

立马去做,这个不用过多解释。比如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告诉自己,别等明天再开始写了,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公众号原创”的标识了(/ □ \)

最后,希望我们的生活不要被太多仪式感的东西所影响,凡事过犹不及。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超人不会飞(chaoren10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