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觀地·音天每周500字

妖言三国:火烧赤壁之战详解

2019-02-05  本文已影响4人  白丶o

文 | 乄妖乀

孙刘联盟后,孙权选兵三万,船粮战具俱办。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与刘备合军约五万人马,溯江而上,与曹军对战于江面之上。

刘备虽有两万人马,然並非皆为水军,而东吴却是三万精锐水军。且据《江表传》载,“刘备知晓东吴不过出兵三万,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就此推之,赤壁之战刘备不过助攻而已。

但这不是凡人间的助人为乐,而是诸侯间的尔虞我诈。周瑜又岂会同意刘备在自己身后‘划水检漏’!东晋孙盛有注曰,‘刘备雄才大略,自身已入绝境,孙刘联合是唯一生机,在击退曹军之前绝不会心怀后计。《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史文亦有佐证……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至少在曹魏看来,其对手是刘备,而非周瑜。


然赤壁之战究竟因何而起?史实的真相是否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一般……

依据《吴主传》、《诸葛亮传》所述,孙刘联军的数量在4-5万。但曹军方面究竟有多少兵马,却是难有准确数字。

曹操自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而周瑜在《江表传》中却言,“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三国志·刘表传》中多次提及刘表拥十万之众,即刘表荆州的兵力在十万左右。后曹操南征时,被刘备分走两万。由此推之,周瑜之言更为符合客观事实,即曹军的兵力至多24万而已。

但南方以水战为主,不需要大量的北方士兵;且曹操的军队在进入南方后因水土不服而战力锐减,所以曹操攻占江陵后,必然是以荆州本土部队为主。

故而赤壁之战本质上是荆州水军与东吴水军的水战。双方兵力差距不会超过一倍,没有世人印象中的如此悬殊。且荆南四郡对曹操亦仅是表面上的臣服,所以周瑜方才言道,‘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即极有可能曹军的水军兵力与孙刘联军相差不大。

《贾诩传》中言,曹操欲顺江东下,必然是初入江陵时的想法。毕竟时势不同,当时曹操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后来曹军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而导致时势偏转,曹操唯有占据江陵,等待北方士卒水土不服之症缓解再行出兵。

反而是孙刘联军绝对不希望曹操在江陵站稳脚跟。故而赤壁之战并非曹操主动挑衅。写于孙权之书信,亦仅是震慑东吴,实则不过是缓兵之计。

换言之,实则是曹操不得不出兵阻击孙刘联军,其目的是阻止孙刘联军进入洞庭湖。否则刘备即使不与曹操正面对战,亦可轻易潜入荆南四郡,不仅对江陵造成直接威胁,以刘备在荆州之人脉,会彻底动摇曹操在荆南的统治。

至于双方在赤壁是否属于遭遇战,抑或当时此地对于曹操有一定地理优势,如今已然不知。


至于历史上火烧赤壁收否真有其事,却是有些扑朔迷离……

《武帝纪》载,“曹军由于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并未提及火烧赤壁。而《先主传》中载,“刘备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但这里的‘焚其舟船’却是在攻破曹军之后,其目的仅是销毁曹军的水上防御力量,亦非实际意义的火烧赤壁。

至于《吴主传》却是言道,“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即这船是曹操自己放火烧的。三方的说法并无突兀,抑或相互矛盾之处。

既然如此,火烧赤壁一说又是从何而来……依据《三国志·周瑜传》所载,曹军战舰首尾相连、黄盖献计火攻诈降……等赤壁之战的情节皆出于此。但问题是此种说法,亦仅限于《周瑜传》,不曾有任何佐证,不禁让人对火烧赤壁之说心生疑惑……

其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曹军在赤壁之战前已有疾病,是符合逻辑的。毕竟从曹操九月到新野,至赤壁之战两月有余,绝对不会如《武帝纪》所言,‘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

而双方交战于何地……《程普传》载,‘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甘宁传》载,‘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吕蒙传》载,‘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凌统传》亦载,‘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

而《荆州记》亦是记载,“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且随着考古挖掘,确实在蒲圻市赤壁山及长江对岸的乌林,发现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以及赤壁山下土层中的沉船遗址等。那么,江北即是乌林,南岸则是赤壁。换言之,曹军败退,引次江北,与孙刘联军形成南北对峙,无论从史文,抑或实证皆找到了相应地佐证。

同时亦证明了双方的水军兵力实则相差并不悬殊,否则不会形成对峙。而曹操有些进退不得,方才会‘引次江北’,亦有拖延孙刘溯江而上之意。

至于曹军的舟舰是否‘首尾相连’,时至今日很难证明。

因为曹操的水军尚以荆州水军为主,如此将船首尾相连是否有必要?抑或曹操恐荆州水军不敌孙刘联军,亦将北方士卒参杂其中,故而将船首尾相连,使船身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增加接舷战时步兵数量,以此提升整体战力,亦无不可。

但绝对没有“庞统献连环之计”,庞统亦从未参与赤壁之战。

而黄盖诈降火攻之计,就显得粗鄙不堪。

此时双方隔江对峙进退不得,孙刘期望趁曹操虚弱之机速战速决,而曹操自是盼望北方士卒恢复健康而水陆并进。却突然有东吴老将前来投降,曹操的第一想法会是什么……

黄盖在常年为地方县长、县令,历任九地县令,后迁为丹杨都尉,虽是孙氏旧臣,却并未进入东吴的权利核心。赤壁战后方拜武锋中郎将,至死加授偏将军。

《吴书》中载,“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很难想象黄盖作为火烧赤壁的实操者,吴军竟然不知黄盖长相。

且当时双方隔江对峙,黄盖留在对岸暗中传递消息不是更有意义吗!

《周瑜传》载,‘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双方不过隔江千米而已,如此大规模的‘蒙冲斗舰’,曹操是如何相信对方是来投降的!而且‘曹公军吏士竟然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难道黄盖投降不应该极其隐秘吗!难道双方都没有派遣斥候相互侦查吗!

换言之,《周瑜传》火烧赤壁完全经不起推敲,作者亦无法解释,故而添加‘苦肉计’的情节以掩之。

关于赤壁之战,蜀志、魏志之中提及的并不多;反倒是东吴,除却《周瑜传》详细记述之外,江东诸将皆有提及与曹操决战乌林,简直是全军动员、群起而攻之,诸将之间相互争功。吴志亦唯恐世人不知东吴之功绩一般。这在心理学而言,难道不是心虚的外在表现吗!


那么此时刘备在做什么,刘备由陆路追击曹操去了……

据《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即待刘备赶到放火时,烧的只是残兵,曹操已经逃出了华容道。亦没有‘关羽义释曹操’。

此战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返江陵后,恐因赤壁失利而致后方政权不稳,留曹仁、徐晃留守江陵,文聘驻守江夏,乐进护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而自还邺城,随身谋主亦仅有贾诩、程昱。正史中并未有关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于禁、臧霸,以及荀攸随曹操南征荆州之记载。

而东吴方面,太史慈已于建安十一年(206),即赤壁之战前两年病逝,并未参加赤壁之战。

至于‘蒋干盗书’以及曹操杀蔡瑁、张允,亦均不见于史。蒋干此人“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而蒋干过江见周瑜于何时,《江表传》未作交代,反而是《资治通鉴》将此事编于建安十四年(209),即赤壁战之后,周瑜任南郡太守屯据江陵之时。

蒋干游说未成,亦向曹操称赞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非言辞所能离间,劝曹操放弃招降之念头,并非小说中的‘小丑’形象。

关灵净妖❤妖化魂注

文集目錄   |   前篇:還原諸葛東吳之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