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想讲故事给你听

2020-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伪书迷不伪

      早上醒来,走到阳台,看到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地面湿湿的,伸手向外探去,无下雨。像以往一样,稍微绕了点路走去上班,道路上的车一如既往地多。7分钟之后抵达办公室,在饭堂拿了一袋早餐,太腻太多了,吃不完。

      紧接着,我开始了我的上班。因为今天要去现场调处纠纷,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并打印出来整理。9点30分,我和同事出发了,赶车赶往目的地。说来惭愧,这是2020年第一次去往现场进行调处纠纷,而我也是第一次去到那个社区的居委,去的路上,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工作的重要性,也是第一次感觉到其实我离他们那么久。我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当我真正走到现场时,我看到了很多之前我从来没有留意过的细节,虽然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工作,开展起来,流程并没有什么两样。调处纠纷的现场,大家都戴着口罩,这一幕在我离开那里回到办公室我还能很清晰地记得。紧接着,了解基本案情、明确争议焦点,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可是,突然,就像有人按了暂停键一样,没法继续下去了。当事人一方有一关键人物没有出席,出席人无法做决定。

      好了,简单来讲,这件案子就是两夫妻在离婚时,曾通过法院判决明确了双方可使用的宅基地使用权的份额,后来男方再婚,再后来,在女方不知情的的时候,该宅基地的产权证书写的就是男方现任妻子的名字了,并且该房屋已经加建了,现在有5层。本来几十年前的时候,那房子也不值钱,可是现在城中村改造,就会有涉及到房屋拆迁补偿的问题了。

      工作之后,接触过的纠纷,大部分的源头都是因为经济纠纷,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钱,哪怕是家人也有可能是因为钱而引发纠纷。我突然想起我刚刚上班那会,也就是去年,那个时候刚毕业,有一天我接待了一位来访,那是个老兵,有士兵证,也有。是抗美援朝那个时期的士兵,后来因伤退伍了。再后来当地相关部门给予发放补贴时,使用的依据不一样,给予的补贴金额也不一样。一个是因伤退伍的补贴,一个是到期退伍的补贴,总之两者之间补贴金额差额仅仅为6元。那位老兵领的钱是多了6元的那一类,钱不多,每月大概是290多元。可是他找当地相应的部门反映搞错了,对方还是按照原来的发放,依据是“就高不就低”,可是那位老兵坚持认为那是他的荣誉问题,坚持认为低的那一档才是符合的,后来他去信访,找了好多个部门,辗转于原籍与广州两地。我记得那天,他背了个环保袋,袋子里装了好多资料,有他的士兵证、军功章等等,再后来我同样当过兵的同事接待了他,指引他到对应的部门。现在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了,那是我对于老兵的印象,不为钱,就为个荣誉。我记得他说过:“我只想在给子孙分享那段经历的时候,可以很骄傲的跟他们说,我也是拿过军功章的人,我那是因伤退伍。”

每天工作,可能都会发生一下事情,或者听到一些关于别人的故事。以前看过的大冰的书,我去厦门旅游的时候也曾经经过那大冰的屋子,但我想说的是,有时候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因为可以听到好多好多故事。我没酒,但我有茶,如果你有故事,也欢迎讲给我听。


注:文中所提到的故事大多为我亲眼所见或者亲耳所听,为了避免侵犯他人隐私,讲故事时大都做了处理,请不要深究。谢谢!如果你喜欢或者对我写的文章有什么好点建议,欢迎在底下评论或者私信我。谢谢您的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