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0~6岁育儿方法指导亲子教育

是什么让人觉得不幸福!

2019-05-24  本文已影响3人  73170368754d

人一生的心理健康曲线

中学生心理健康几十年来连续下滑,尤其是中西部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危险期。中国儿童中心的报告曾指出,中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如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许多问题会延续到成年。研究指出,中国学龄儿童的心理异常总患病率为15.6%,其中男性低于女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逐年下降,并有加速趋势,在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尤为明显。中小学教师的状况低于一般群体,大学教师略好。不过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缓慢上升,私立幼儿园教师的情况更好,城市幼教的心理健康水平则低于农村。

根据芬伦布鲁纳(Urir Bronefenbreber)的生态系统论,人的心理发展不仅受到与个体直接互动的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广泛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心理健康,而经济衰退、文化压抑的社会环境使人更容易抑郁,受教育水平低的群体明显更难调节应对不良情绪。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2014年,我国仍有文盲人口462.10万人,文盲率为4.9%,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口占26.2%,初中占40.2%。低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需要关注。

工作是人们获得自尊、效能感和自我整合的机会。从事工作要求高、决定维度低的职业更容易产生疲劳,抑郁等负面情绪。上级、同事的支持对于心理压力的缓冲有明显作用。同时、工作带来的心理收益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校园环境中,师生关系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影响还会伴随其成长,延续到今后的人生。同伴关系中的互动和感情交流也是发展社会认知、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多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反映出校园文化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缺席。

在信息社会,大众媒体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构造了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虚拟环境,也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是复杂的。很多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和抑郁、焦虑、睡眠问题、饮食问题、自杀风险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也有研究发现,社交网络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结识相似者使人获得情绪上的支持,降低对自身问题的羞耻感,更有勇气求助。

在家庭层面,家庭经济困难与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相关;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也带来了心理挑战,尤其反映在一些特殊结构的家庭,如单亲家庭、单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以及农村和城市都在增加的隔代养育家庭等。

家庭结构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双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家庭结构的青少年。婚姻质量不仅影响夫妻双方,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亲子关系的质量不仅影响子女当下和未来的心理健康,还可能代际传递,通过相似的家庭环境延续心理影响。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心理健康,患有生理疾病的人群心理健康风险更大。慢性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的问题要高于一般人,而癌症患者的抑郁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

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还不尽如人意。中科院心理所近年来三次调查,4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严重”,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但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

跨年代的研究显示各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增多趋势,同时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高校中,学生心理健康呈改善趋势。这提示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迫切性和重要价值。

数据来自网络

轻松育儿,你的育儿计划开始了吗?

专业的育儿知识,为您收获更幸福的家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