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早期科幻小说:神仙放屁不同凡响,不屑颜值只靠才华
题目:《刘慈欣早期科幻小说:神仙放屁不同凡响,不屑颜值只靠才华》
作者:曲润琏
时间:20180820
读刘慈欣的著作,最好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还是按照写作时间的顺序?假设第一次看电视剧《西游记》,先看《三打白骨精》呢,还是先看《猴王初问世》?
这几天读了大刘的7部早期作品。
前三部,写于1990年前。《宇宙坍缩》,1985年。《微观尽头》,1987年。《中国2185》,1989年。
《宇宙坍缩》,上来就逆转宇宙时间,大刘的豪气可见一斑。大刘还顺带描写了官员与学者的不同,显示了作者的综合素质。大官儿水平更高些,小官儿差不多只剩谄媚了,而顶级学者却清高、自信,也有狂狷之气。
《微观尽头》,更稚嫩。全文有价值者,只有一个假设。但这个假设很新颖,很巨大,整个宇宙为之颠来倒去。
《中国2185》,对政治的描写,如同儿戏。对6号人物的设想,也未见多大意义。倒是对计算机病毒的预测,对智能化世界被计算机绑架后的推演,对“人间虽一日、网中几千年”的奇思妙想,令人感叹。一来,大刘真乃天才,他预测的太多东西,已经渐渐成为事实。二来,科技在有些方面,发展速度惊人,大刘预测需要200年才实现的很多东西,实际上用了20年就成为了现实,个别地方有过之无不及。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世界进化太快。
总的看,这三部作品,稍显稚嫩,跟大刘后期作品比,只算“凑符”。不过,考虑到当时作者只不过20多岁(22岁至26岁),这几部也可谓“相当凑符”了。如果说,后来大刘的作品如一首长诗,那么,早期的这些短篇,像一两句偶得的诗句,虽短小残破,但已气势如虹。恰如当年毛先生,吟诗咏蛙,上来就“独坐池塘如虎踞”,可谓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后四部,写于1998至2000年。《微纪元》,1998年。《带上她的眼睛》,1999年。《鲸歌》,1999年。《地火》,2000年。
《微纪元》。站在科学角度看,人类永远无法微缩;而且人类即使微缩,情感系统也不应出现巨变,没哭完就笑,在生命史上不可能发生。但是,只要迈过上面这道坎,大刘想象瑰丽,捧给大家的世界,堪称奇妙。生命文明以这种方式延续,又有何不可,有何不美呢。
《带上她的眼睛》。科幻成分不多,倒像情感类小说。一曲悲歌,透着责任,正义,担当。缺陷也不是没有,比如沈静为何不向“我”痛快说明实情呢,藏掖何益。沈静被困地心,我们,何尝没有被困地球呢。另外,我们应倍加珍惜平凡的生活和生命,珍惜一花一草,一鸟一兽。
《鲸歌》。科幻成分不多,倒像悬疑类小说。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纯熟老到。可谓短小精悍。误描写蓝鲸有牙,算败笔之处吧。这部作品,放在任何类型的小说集里,都可称佳作。
《地火》。科幻成分不多,倒像描写煤矿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感觉大刘对煤矿的热爱,对勤劳而朴实的劳动者的热爱,不亚于写《平凡的世界》的路遥。对责任和担当的描写,很能打动人。这部小说如果拓展成长篇,成就应该不在《平凡的世界》之下。路遥在文学上的功夫,是欠火候的,而大刘在这方面,显然功力更深厚。
总的看,这四部作品,基本脱去了早期的稚嫩,已有大师气象。大刘,博学多慧,在写小说的路上,百巧百能,堪称全才。我怀疑,即使不写科幻小说,大刘也能在中国文学史上争得一席之地。如果比你有本事的人,还比你更努力,你有啥好说的?这个大刘明明能靠“颜值”吃饭,偏要靠才华,而且科幻方面的才华,横着溢。
感谢上帝,派大刘下凡,变着花样创作这么多好东西,以飨吾辈。打着饱嗝,自然要感叹:还是人间好,多彩多姿。
ult.c�g�t�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