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ty 内存分配之PoolChunk

2019-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我不吃甜食

本文基于Netty 4.1.6.Final版本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内存的申请和回收是非常频繁的操作。所以在这个过程里,如何高效得申请和回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衍生出了许多内存管理相关的算法,比如jemalloc、slab等。Netty的内存管理引入了内存池的概念,极大的提高了内存管理的效率。

池可以做到一次申请,多次使用

Netty中,PoolChunk实际上就代表了一次申请的内存空间,借助池的设计,达到多次重复使用的目的。一个PoolChunk默认会申请16M大小的内存空间。

// 使用的就是这块内存
memory = new byte[16M];

如何组织这块内存空间

尽管物理上PoolChunk是一个16M的内存空间,但逻辑上会按照下面的树状结构来维护:

PoolChunk

关于这颗树有几点要说明:

  1. PoolChunk会按照层数将16M的内存等分,第零层1个16M,第一层2个8M,第三层4个4M,依次类推直到第十一层,分成了2048个8K;
  2. 叶子节点的大小为8K;
  3. 为了快速找到节点层数,大小等关系,PoolChunk里维护了两个数组,depthMap维护了节点处在第几层,初始化后不能改变;memoryMap的值和depthMap完全相同,只是后面会改变,表示该节点是否可用;
private final byte[] memoryMap;
private final byte[] depthMap;

depthMap的结构如下,从第1个元素开始,黄色的下标和上面的树一致,数组的元素代表层数,最大为11;memoryMap中可以改变的地方就是这里的值,当一个节点代表的内存被分配了,对应位置的值会改为12,当内存使用完释放的时候,对应的值就会改为初始值(初始值可以在depthMap中查到);

depthMap & memoryMap
  1. PoolChunk中实际上并没有维护存储节点大小的二叉树,而是维护了如上图存储各节点层数的二叉树,分配内存的时候,总是根据需要的内存大小定位到层数,然后在memoryMap中寻找合适的节点;

如何分配内存

比如一个线程先申请3M的内存,接着申请2M,过程如下:

  1. 确定内存大小,为了便于管理,对于>=8K的内存,Netty会默认返回2的n次幂的内存大小给申请者,所以Netty会申请4M的内存给调用者;
  2. 计算层数:log2(16M) - log2(4M) = 24 - 22 = 2;
  3. 根据层数去memoryMap中查找合适的节点,并循环更新上层节点的值,新的值为左右子节点中较小的值;
  4. 申请2M的内存,重复2,3步;步骤如下图所示,找到合适的节点后,将该节点的值更新为12;
memoryMap状态变更

其中查找节点的代码如下:

//d就是根据大小计算得出的层数;id就是黄色下标,也是memoryMap的角标
private int allocateNode(int d) {
        int id = 1;
        int initial = - (1 << d); // has last d bits = 0 and rest all = 1
        //根节点的层数,刚开始=0
        byte val = value(id);
        //根节点要么=12,表示被分配了;要么=0
        if (val > d) { // unusable
            return -1;
        }
        // id & initial == 1 << d for all ids at depth d, for < d it is 0
        while (val < d || (id & initial) == 0) { 
            //先判断左节点
            id <<= 1;
            val = value(id);
            //再判断右节点
            if (val > d) {
                id ^= 1;
                val = value(id);
            }
        }
        byte value = value(id);
        assert value == d && (id & initial) == 1 << d : String.format("val = %d, id & initial = %d, d = %d",
                value, id & initial, d);
        //设置当前节点为12,表示已经分配
        setValue(id, unusable); // mark as unusable
        //循环更新父节点直到根节点
        updateParentsAlloc(id);
        return id;
}

以层数的视角说明内存分配的过程不是很清晰,现在以内存大小的视角再走一遍上述分配内存的过程;

内存变化
  1. 3M在内部会申请4M的大小,因此找到index=4的节点并标识节点被分配;接着更新父节点大小,index=2的节点本来可以分配8M,现在分配了4M出去,还剩4M;虽然总的还剩下12M可以用并且是连续的,但是由于以2的n次幂分配内存的缘故,该chunk一次最大可申请的内存为8M,故根节点(index=1)置为8M(整个右子树的大小);如果申请12M的话(实际会申请16M),则会创建新的chunk,该chunk内存已不够;
  2. 申请2M的内存,查找节点定位到index=10的节点并标识节点被分配;接着更新index=5,2,1的节点大小;index=5的节点之前可分配4M,现在只剩2M;index=2的节点也只剩下2M可用,对于左子树而言,实际就只剩下index=11的节点可以分配;index=1还剩8M;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PoolChunk查找内存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二分查找定位的过程;拿最后一个树的状态再说明一下:
index=1,8M:当前最大能分配8M(已经分配了6M);
index=2,2M:左半区间最大能分配2M;index=3,8M:右半区间最大分配8M;
index=4: 左半区间的左半区间已分配,余额0M;index=5,2M:左半区间的右半区间还可用2M;

申请的内存小于8K

PoolSubpage负责tiny或small类型内存的分配;

当申请的内存小于8K时,PoolChunk会在叶子节点(8K)中分配。但是这里查找的方式与上面的二分查找不同。PoolChunk会将叶子节点进行划分,划分的方式与申请的内存大小有关,可以分成下面4种:

内存类型 范围 说明
tiny (0, 512) -
small [512, pageSize) pageSize = 8K
normal [pageSize, chunkSize] chunkSize = 16M
huge (chunkSize, ......) -

申请的内存属于tiny类型,则会将叶节点按照16byte、32byte、48byte....、496byte中的一种进行划分。比如申请10byte的内存,则会按照16byte均等地划分8K节点并返回16byte给调用者。
申请的内存属于small类型,则会按照512byte、1024byte、2048byte和4096byte中的一种划分。

对应tiny和small类型的内存,并不是按照2的n次幂进行申请,而是按照上述若干固定的大小进行分配。比如申请9byte,实际会申请16byte;申请40byte,实际会申请48byte

在申请normal类型的内存时,使用了memoryMap记录节点的层数位置等信息;均分的page使用了一个bitMap记录分配的位置;比如申请10byte,则会促使一个叶子节点按照16byte进行划分,总共划分了 8K / 16byte = 512个,则bitMap = new long[512 / Long.SIZE] = new long[8];

private final long[] bitmap;

总的来讲,Netty中内存的视图是下面的样子:


总视图

Handle

在分配和释放内存的时候,总会看见一个变量handlehandle用来定位当前正在使用的这段内存的位置(offset)。

handle是一个long型变量,64位,前32位可以定位tiny或small的位置,后32位可以定位memoryMap的一个元素;对于>=8K的内存,其handle的前32位为0。

例子

按照上述的方式,依次申请3M、2M、3M、512Byte、1M的大小,物理内存的实际分布如下,深色的区域为分配出去的内存。


物理内存分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