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二哈碎碎念
昨天加班还没回家,接到了亲属发来的微信语音轰炸。
我现在变得喜欢微信语音了,从语音中可以听到情绪和最直观的表达。
她说家里的娃高三毕业,不好好在家估分选志愿,天天出去和同学消费去,烫了头,出门就打车,还总喝16块钱一杯的奶茶BALABALA。
说家里娃对未来一片迷茫,又不去好好研究是选城市还是选学校,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天天就知道个玩儿!
恕我贫乏的文字没法描述出她焦急的抱怨语气。
王哈哈不专业情绪舒压工作室又一次开始营业了。
我首先发现了一个家长描述中的矛盾点。
家长:我希望你以后可以当个老师,或者去学一个比较容易就业的工科学科,这样既轻松不太辛苦,又容易找工作。
家长叙述中的孩子:我才不要当老师,我也不想去学工科,你们(父母和大部分亲属)都学的工科,我不要学跟你们一样的东西。我想学生物。
家长:那不行啊,学生物不好找工作啊,出来能干啥啊。
家长叙述中的孩子:我要像哈哈姐姐一样,不但每天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还能每天作手工,弄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多好啊。
我:一脑门子问号???????哪里轻松了我????????
家长:反正她就是想混吃等死,不劳而获,就想轻松的赚钱。
回到那个矛盾点,家长希望孩子当老师就是因为轻松,又看上去有假期。(当老师好这个锅大概也要我背,我年初的时候觉得当老师可好了,和亲属还聊了两天。其实现在也是这么觉得的。)孩子想要选个轻松的专业想要轻松的赚钱,这不是恰好顺应了家长的期待么?怎么着家长又不满意了呢?
孩子和家长都很正常很合理,为啥家长焦虑成了这样呢。问了这个矛盾点之后,家长自己说:哦,其实这些不是孩子的原话。并强调说:但他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悄咪咪的笑了笑,问家长有什么期待和担忧:担忧孩子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期待孩子可以自己过好,不要啃老。
然后开始描述孩子最近一周是怎么“大手大脚”的消费的。
我在零用钱上给了个整数给,在大额整数里追加购买上学生活用品的责任(套路),同时留有后备方案——如果没买新的,只能从家里拿旧的。让孩子锻炼锻炼对钱的计划和掌控。
家长居然释然了。
啥?这就完事儿了?我营业还没痛快呢..............
好在家长后来又说:孩子觉得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希望我可以和她聊一聊。
等我一觉醒来,在小朋友群里红包轰炸一波之后,我发现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是有预估的,对自己的未来虽说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但是有考量的,没啥要做大担忧的。只是差一点儿对人性的恶的方面的认识,这些具体经历一下也都能长记性了。
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怎么能让孩子和家长在家庭这个系统内顺畅的沟通呢?
我绝对是最受欢迎的姐姐,我红包开道,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