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一个人的信仰,一群人的狂欢
一、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
最近,我们公司正在处理第一个完全退出的众筹项目,如果以资金的使用时间计算,年化收益率高达600%(别问我怎么算出来的),让很多人都心动不已,而我却被小杰念了好久——他是我上一家公司的同事,在我跳槽之后被忽悠到了聚募网——他抱怨说,如果我早点加入聚募,说不定他也能赶上这样的好事。
其实,我也在想,当时聚募的创始人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难关,才实现了项目的冷启动。有点心疼,也有点遗憾,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我没有参与。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当时我就能陪着他们一起度过。
但是,这里需要一个“但是”。
但是,如果真的有机会,把时空拉回到去年10月,让我们在那个时候得以相遇——我脑补了一下,结果大概是“相看两相厌,惟有say goodbye”吧。
那时的我,已经对现状抱有不满却无力改变,怀抱着一种“我觉得我很厉害,但是你们都不知道,而且我也没法证明我有多厉害”的怀才不遇感,回想起来我就是在去年这个时候写了《“趁早”让时间来证明》,励志和自我安慰之余,多少带着一种“希望未来某一刻能够甩现实一个耳光”的企图心。那样的我,即便加入聚募,我也不知道能够做些什么。
可那时的聚募,也没好到哪里啦。前几天聊起还被小朴逗笑了(他是聚募第一个正式员工),他跳槽前跟卖尿不湿的前任老板是这样说的,“听说xx他们在做非法集资,我去看看,如果被抓起来了,你带点尿不湿来赎我。”哈哈哈,我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遇到这样的违法集团,肯定头也不回地跑了。
但是,幸好还有一个“但是”。
但是,在去年10月到今年年初的这段时间,我们都没有停止改变和进化。所以才能在2015年的春天,当我和sk对坐在茶馆二楼的阳台上,他熟练地讲故事,从个人价值到社会意义滔滔不绝,顺手一指,这些都是我们孵化的创业团队;我轻松地证明,我写了什么,运营了什么,发起了什么,假装自信得毫不费力。
所以,我的主题是“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虽然这注定是一篇无料的鸡汤文,可我还不准备无聊得这么简单粗暴。
二,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前几天我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篇探讨“创业泡沫是否存在”的文章,他的主要观点是说,创业本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创业的作用是促进就业和消费。我对第一点非常赞同,但对于第二点,逻辑上也说得通,但却让我有点悲伤难过。
在我小学的时候,社会主流价值观已经在批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当时我就很羡慕歪果仁开挂般的创新能力,分分钟出黑科技秒杀我们。当时太小,不会懂得那是在人口红利期的必然结果,用《创新者的窘境》中的说法就是——创新最大的阻碍是缺乏这么做的意愿。当生产力还未得到解放,大量初级劳动力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空谈创新创业,是一件荒谬的事情。
但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我们也开始呼吁创新和创业了。“全民创业”确实会促进就业和消费——机械化、城市化之后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有了一个光芒万丈的突破口;游离于投资、出口和消费之外的剩余资源也因此找到了一个合理自然的宣泄口。但这只是结果,而非原因。最后的结果已经揭晓,那就是——我们都会死。但在这结果来临前,还有几十年的时间,等待我们去填满。
我固执的以为,创业的原因不过是为了解决问题,不管是更加便捷的私人服务、更加低成本的跨境电商、更加简单的学车方式、更加垂直的社交体验,都是在创造新的价值,最终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即便,“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已经变成了一个创业圈的老梗,可我还是愿意这样相信。
回到第一部分,我所沾沾自喜的,就是这样一种价值观。不管是一个人的孤单,还是一群人的狂欢,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一件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小事,我只希望,这个世界会因为我来过,而变得美好一点,哪怕真的只是一点点。这是一件平凡但却伟大的事情——在当下有多平凡,在未来就有多伟大。
所以,我会本能的讨厌那些动机不纯专业圈钱的创业者,这个社会的信任关系已经那么脆弱,耍小聪明的人越多,愿意去“犯傻”的人就会越少。确实,不管歌颂得多高尚,创业和融资永远都是一场交易,可我不愿它只是一场交易。
三、谢谢所有的鱼
前不久,我把知乎专栏改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谢谢所有的鱼”,取自于英伦科幻《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中的第四部。但起因却是因为刘慈欣《三体3》中地球人唯一一次与四维空间对话时,即将死去的高维空间废墟将一个养着小鱼的生态球作为三维世界的礼物索要了去。
我莫名为这个情节感动,我想,以更加高级或者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此时此刻的我们,可能就像是活在生态球里的小鱼,那样渺小而脆弱。但就是如此弱小的鱼,却在努力让这个生态球变得更加美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离开他们传统而又稳定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我被他们感动。
时空的尽头可能只是一片死寂,但此刻,谢谢所有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