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串国门 吉木乃口岸
吉木乃口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境内,为公路口岸,同哈萨克斯坦的东哈萨克斯坦州毗邻。距离吉木乃县城24公里,阿勒泰市200公里,乌鲁木齐市760公里,省道315将口岸与阿勒泰地区其它城市连接起来。
据史料记载:1917年沙皇倒台,苏共执政,生机四溢,在苏联的积极要求下,中华民国在吉木乃与之开关贸易。1923年,苏联正式开展口岸贸易。1962年中苏关系恶化,口岸被迫关闭。1991年10月10日,经中哈两国政府协商,吉木乃口岸重新开关,不过它的地位已经被霍尔果斯口岸取代。
以发展对哈、俄等国出口蔬菜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全面促进吉木乃县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传统牧民大力开展种植业,出口了大量应季和反季节蔬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吉木乃口岸已发展成为新疆第三大内陆口岸。
去年12月,首批21匹汗血宝马从新疆吉木乃口岸入境,海关总署为此专门在其官网发布了消息。
这里是个风口,当地人称“冬窝子”,来旅游的要注意防风保暖。
从地图上看,去吉木乃口岸要从和布克塞尔县先到布尔津,再从布尔津去吉木乃。
在和丰县(和布克塞尔县的简称)过夜的当晚吃烤肉时,认识了一位从沈阳来,在此地做生意的蔡先生,他告诉我有条新修的省道219刚贯通不久,只是还没有正式通车,这消息太令人高兴了。如果把和丰县、巴音敖包乡(省道318与国道217交汇处)、布尔津和吉木乃看成平行四边形,那么这新修的219省道就是一条边,那将节省四分之三的路程,而且没有限速探头!
果然,在从容地玩完世界魔鬼城,又拜访了和丰县的喇嘛庙后,我试探地驶上一条穿过村庄的老路,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奇骏车,司机说就是这条路,他刚从吉木乃回来,全长110公里。
路上除了一座桥面在做最后的施工,我不得不从河床穿过以外,其它时候都是以120公里时速飞奔。黝黑的路面在戈壁滩上蛇形伸展,定好巡航速度的爱车,只管握好方向盘,像游戏机一样不断把路的尽头拉到我的眼前。
太阳偏西时我已经翻过最后一座山,眼前豁然开朗,山下是个村子,向右是吉木乃镇,向左是去往吉木乃口岸,还有最后五六十公里。
。
这是在豁然开朗之处,开始下山时发现路边都哈萨克墓葬群。墓首一律向西,朝向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墓冢或是被围在露天墓室里,或是像这样在有顶的墓室里,墓尾留有窗口。无论形制如何,都看不到祭品和贡品。好像当初一样。
据旁边工地上的人讲,他们在这里干了快两年的活,就没见过有人来这里凭吊过。
用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写的墓碑,也很简陋。
这个墓葬群分成两个区域,前排只占两成,但明显形制工整,墓室较大,用料都是打磨整齐的花岗岩。
后排占地面积大得多,但墓室矮小,石料缺少打磨,而且有些已经坍塌。
这座墓明显是合葬墓
在墓葬群的最后,却发现一座磨砖砌缝的新墓,与它的邻居大相径庭。
在地下了,等级也是分明的。
在吉木乃边检站参谋长的安排下,我顺利通过边境检查站,于7点到达口岸门前。参谋长带我看了国门,寻找合适的机位。
吉木乃虽然是新疆最大的口岸之一,但它的占地面积却很“袖珍”。国门与联检大厅同处于一个院子,简直就是前后门。国门是对开的大铁门,门外是座桥,桥下是界河,叫“乌勒坤乌勒斯图河”,蒙语“大白杨树”的意思。
经过勘查,最后决定,去口岸斜对面的“天鹅宾馆”,从宾馆四层窗户拍摄。参谋长马上找了口岸办钱主任。经同意,我可以第二天一早去这里拍日出。
宾馆已经停业,大堂堆满了家具,四层楼房间门都紧锁着,天还没亮,我打着手电,背着摄影包,拿着三脚架,蹑手蹑脚,生怕惊动什么神灵出来问候我。
四层楼梯口,大个儿的清洁车里堆放着杂物,有个拖把,拖把杆儿支棱在外面,我上下楼梯时老被它戳一下,戳一下我忘一件东西,这样害得我上下楼好几趟。
调机器时脸冲外,老觉得身后有人靠近,旁边的两个房门后面有人,纯属自己个儿吓唬自己个儿。
太阳出来了,拍摄顺利完成。外面守门的大丹狗不知什么时候被钱主任牵走了。那天是个周六,周围零星的人家还在睡懒觉。北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繁忙。
吉木乃是效率最高的拍摄地。当天晚上参谋长率领年轻的陈指导员和一位科长请我吃晚饭话别。那家餐馆是口岸唯一的一家汉餐馆,其它都是哈萨克人开的拌面馆。那天我们吃了非常有特色的“烤大肉”,是新疆地区少见的猪肉,香极了。
第三天一早,参谋长又安排我去参观老国门。
见证了老国门有多老。
老国门都是在门楣上标示对方国家,背面也就是对方看到的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国门两面都是中国。
弄个池塘养鸭子,前哨班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
不是看到这些铁丝网,还以为这里是个公园呢。
视线的尽头就是哈国的国门,一样一样的“大栅栏儿”。
两只立过功勋的警犬被埋在这里,还专门写了墓铭识它们也曾经是这里的卫士。
当年中苏边境会晤是在这桥上举行,这桥还是苏联人建的,哈萨克独立后,为了纪念,向哈方要回来的。
开车去布尔津,开始喀纳斯和可可托海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