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情感引导”
想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要遵循的五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给孩子一个预先的提醒,也就是要让孩子提前知道,在接下来的环境下,你们要去做什么,你对他的要求又是什么。
比如外出吃饭这件总是让家长很头疼的事情,就可以这么做。家长可以在早上的时候就提前告诉孩子,一家人要在晚上出去吃饭。顺便可以问问孩子,知不知道出去吃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再由家长跟孩子简单地解释一下,出去吃饭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奇怪,不过,孩子有可能是真的不知道“出去吃饭”意味着什么,所以,家长要跟孩子解释一下,出去吃饭,就是一家人坐在餐厅里吃东西,而且餐厅里还会有其他不认识的客人,所以,孩子不可以在餐厅里大喊大叫,跑来跑去,只能带几件在餐桌上可以玩的玩具。
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在餐厅里吃饭,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这么跟孩子解释呢,孩子就会觉得,家长不是在命令他,而是在告诉他不知道的事情。在去餐厅的路上,家长可以再次这样提醒孩子,或者问孩子还记不记得早上跟他说过的话。
第二个关键点是要关注孩子的需要,搞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个性,他在什么时候容易烦躁,什么时候容易哭闹。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让你提前对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来的一些情感反应做好准备。比如说,如果你的孩子很倔强,而且也觉得拼图游戏很难,那你就需要陪他一起玩拼图游戏,引导他掌握玩拼图的方法。因为倔强的孩子很可能自己捣鼓半天也不愿意向别人求助,但是拼图游戏完成不了又会让他感到很挫败。所以,搞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个性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关键点是倾听。如果家长愿意耐心地倾听和理解孩子,孩子其实是非常愿意把需求讲给你听的。
而且,不要小看孩子的观察力,如果有哪一次你没有当好一个倾听者,走神了,孩子是知道的,他可能还会提醒你,跟你说:“我觉得你没有在认真听我讲话。”在听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说话的时候,光是聚精会神还不够,还需要你坐到能和孩子视线平齐的地方,很认真地看着他,跟他进行眼神交流,这样他才认为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讲话。
另外,注意孩子的肢体语言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十分有限,他们会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第四个关键点是理解孩子的情绪,回应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如果有所波动,一般是遇到什么事了,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回应。
这个时候通常也是父母教孩子认识自己情感最好的时机。比如说,孩子因为有人欺负他而哭鼻子,你就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有人欺负你你很生气,你需要爸爸帮你吗?”这么说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内心的这种感受叫做生气,生气的时候是这样的。慢慢地,他就既能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也能懂得判断别人的这种情绪。
第五个关键点是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是要让孩子学习怎么做,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或者指示孩子怎么做。
比如说,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但是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问自己的孩子:“你有没有想过,其他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但是玩不到玩具会有什么感受呢?”“那你觉得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也就是引导孩子,玩玩具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因为自己没有玩具玩的时候会不开心,所以其他的小朋友没有玩具玩也会不开心。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但是绝对不要直接指示孩子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
上面方法,我也是屡试不爽,每每孩子都很愿意听,因此说家长要真正做到“情感引导”,还是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尝试,永远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