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从金融到跳舞,再到室内设计(三)
探索,尝试并搜寻相关的信息,再做决定往往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管是我自己,Mi或是其他朋友,都往往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至少也得一年半,仓促做出决定,缺乏信息的搜集,缺少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就开始往前冲,虽然非常非常勤奋,但几年过后得到的结果和自己的预期大相径庭,奋力拼搏并不和成功划等号,因为整个战略上就有问题,“我想我就能”这真的就是碗毒鸡汤,特别着急填饱肚子的人会慌不择路地喝下去。我有这方面的例子,过些天写一写,正反的case都看一看对于自己的判断,抉择有好处。
Mi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来自己的家中来练习她的设计。去年她打算把公寓(一层)外的小花园装修一下再卖,这样比不装修卖得价格要好。她没有请装修队,自己上网查各种资料,自己设计外面的露台。锯木头,钉钉子...多有的活儿都是Mi自己干的。
Mi的老公虽然是德国人,一般来说德国人手工活很好,而且Mi的公公就很会做东西,在德国是雕刻家,但是Mi的老公对自己动手装修不感兴趣,正好Mi喜欢这个。所以当时是Mi的老公看孩子(老大七岁,老二当时一岁多),Mi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整个户外部分弄完的。去年我去她的公寓吃饭的时候,她就给我介绍一般的露台的木板直接装会有什么问题,她怎么处理了一下,整个面就平了等等...
自己装修整个户外的部分,等于是Mi自己给自己找的户外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她肯定学了不少东西,又有了实战经验。
会学习的人就是这样,不用非得在学校,他们总能给自己找到合适的学习项目!他们安分不了。
除了具体做露台这个项目,Mi一有时间就看这方面的书籍和vlogg,在youtube上的室内设计的vlogg特别多。因为设计类的课程在瑞典大多都是收费,Mi看到了一个课程,但是需要好几万克朗,她就犹豫了,而且她老公说,这个自己上网也能学嘛(他老公也是自学达人,当然这简直就是废话,会学习的人都是自学大人)。Mi就在youtube上一直看,然后找到了一个西班牙提供的录播的课程,没那么贵,她现在就在家学这个课程。
今年秋季免费的专业课第一次出现了室内设计的课程,Mi说她很感兴趣,打算明年报,现在孩子还小,在家先自己学着。
请注意Mi和上一篇文章中,那个“必须要去学校学,在家学不成”的学习者的思维对比。后者因为没有把根基打牢,去上学之后需要拼死拼活,家也顾不好了,实在没精力了,乱套了。前者找到比较适合自己和家庭的学习节奏,她看上去柔情似水,没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她的坚韧是舒适的绵长的坚韧,还能享受生活,没把自己累得吐血,把自己累得吐血那种学习方式长久不了。
还有一个Mi给我的启示,就是在她长达好几年的自己学习设计的过程中,是一直在没有什么正反馈的情况下学习,我觉得这点特别了不起。不像国内高考,跟大家一起做同样一件事,计划表都是旁人给订好的,还要有班级排名,名次上升了,家长,老师会表扬你。或者在公司里,和同事们一起做项目,项目做得好,自然也会有正反馈。而Mi在这整个过程中都是自己不断地看,不断地摸索,没有什么反馈,没有一起学习的同伴。就是在照顾孩子之余,有时间学点,不断地积累。
一般人如果报了国内的什么读书会,写作营,英语课...一般都会拉到一个群里,通过打卡,互相激励等方式一起学习。这确实是不错的方式,不过也就是对于普通学习者设计的学习模式。真正一心想在某一个方面学成的学习者,她根本就不care这些个群体,这些个反馈,他们自己深扎在自己的项目中,如痴如醉,反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是刚需。
我感觉这一两年我也慢慢过渡到这种“不需要在群体里,自己能够如痴如醉”的状态了,两三年前的时候,我特别想跟别人比,想向别人证明我自己,干了不少蠢事,比如在语言学校参加跳级考试的事,以后我也来讲讲我自己的case,自己的蠢能给别人警醒,这绝对是做善事。
对了,前些天Mi新搬的家里,聊起孩子,Mi说一些小男孩互相会打赌,干出一些特别愚蠢的事情。
我说,我还没碰到这种情况,D只跟女孩玩,C跟的几个男生玩也算是比较靠谱的。你说的干的什么愚蠢的事?
Mi说,有一个美国小伙子(或者英国人?记不清Mi当时说的啥了)参加伊拉克战争都活着回来了。结果跟另一个年轻人打赌,在圣诞节,把鞭炮塞屁眼里,被炸死了!
我:What?鞭炮塞屁眼了?炸死了?
跟Mi聊天太有趣,秋天怎么也得再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