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格局自我赋能

191208熵增定律

2019-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天悦刘洋

什么是熵增定律?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混沌大学创新学院,新科学世界观的课程。混沌大学创新学院,新科学世界观的课程基本上是践行着,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今天是第五课,我们来讲熵增定律和开放系统,熵增定律和开放系统。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这门课哈,也不会特别难,但这个概念呢,非常,非常之重要。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讲,在你工作当中或者生活当中,你了解这个概念,都会对你产生特别大的作用。

对于我们今天所有的人来讲,影响最大的是牛顿。

那牛顿力学并不仅仅是科学,它已经是今天这个时代最底层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被称为机械论世界观,所以在牛顿机械论的世界观里边隐喻是什么呢?把宇宙当做一台,封闭的机器,机器是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一个隐喻。那机械论世界观最大的一个bug,就是一个封闭系统的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而且不可逆。

这句话简单,平凡无奇,但这句话几乎就是宇宙的天道。是一个逐渐变坏的这样的一个,一个天道。熵是什么呢?大体上来讲就是你做功之后,已经不能继续做功的那部分能量,耗费出去了一部分能量,被称为熵。

当熵持续增加,就代表这个系统,从有序向无序转换,而且是不可逆的。就像一杯清水,你往里倒了一点墨水进去,然后这墨汁就会在水里边,逐渐弥散开来哈,全部会变黑了。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炉火,当你把热量,在一个特别冷的房间里边的时候,炉火里边的热量,会慢慢慢慢弥散到整个房间里边来,这个热量会逐断,逐渐,逐渐的把它变冷下来哈,这叫熵。熵增代表着一个,非常不好的一个趋势,我们称之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叫做熵增定律。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单向的这样一个定律。那在物理学里边,其实我发现另外有一个物理学变量,也是一个单向的定律,就是时间。我们说时间之矢哈,你看时间总是要往前,往未来去走,时间是不可以穿越回去的。那在物理学变量里,很多变量都是可逆的,但时间是不可逆的。为什么时间不可逆呢?到今天大家其实没有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那通常给的解释就用熵增定律来解释,时间为什么不可逆,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单向度这样的一个指标。所以在熵增定律之下呀,任何的封闭系统最终的命运是死亡。

你所拥有的一些能量,逐渐的消散下去,消散下去,消散下去,消散下去,消散下去,然后什么功都不能做了。宇宙终极的命运是热寂。爱因斯坦说,他说我的相对论可能过不了多少时间,会被新的理论所取代,但在我目光所及的范围之内啊,热力学第二定律很难被其他定律所取代。

果然今天相对论已经遭到很大的挑战,但到今天为止,所有的科学家,所有学科的科学家,都坚定地认为,熵增定律还是一个最根基,最根基的,不可动摇的定律。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熵增定律的原因所在。

那熵增定律跟企业有什么关系呢?在座各位和线上同学去想一下,如果我们把组织视为机器的话,那任何封闭系统的熵值永远都会增加,我们说的是任何系统,它用到我们的商业系统里边同样如此。于是我们有一个新的词汇哈,贡献给各位,叫做组织熵增。

组织熵增。是我们做管理的人来讲,做运营的来讲,最大的敌人就是一个组织,一定会产生熵增,而且不可逆。

任何商业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变得涣散化,官僚化,失效化,并最终走向消亡。

我们再回顾一下,我们在第二曲线里边,我们曾经讲过两个思维模型,叫做价值网和组织心智。我们用价值网和组织心智来解释,一个领先的创新者,最终一定会陷入窘境。我相信大家还记得哈,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处于某个生存结构当中,我们把这个外在的生存结构,命名为价值网络。 当你在这个生存结构当中,为了有利于你生存下去,你给自己会形成一个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组织心智,价值网络一定会变化,而组织心智一旦成形之后很难变化,他们之间这个不协调,就构成了创新者的窘境。大家记得克里斯坦森这句话,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价值网而非管理者,管理者只不过扮演了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而已。我们做一个简化的价值网模型,可能有市场,外在的市场,客户,用户,有内在的,这个,这个技术,供应侧等等,那有资本,投资人,这个,这个价值网,也有竞争对手,友商,这个价值网,全部都在禁锢着你。我们再看另外一个维度呢,心智模式。

当面临价值网需要改变,或经济周期,技术周期需要改变的时候,一个组织当然第一反应是我要转型,我要适应新的生存结构,BUT,这个过程非常,非常之艰难。

因为你原有的心智模式一旦成型,很难改过来。那这里甚至有一个数字,就是当你在企业里边运行久了以后啊,你集体的心智模式有60%,已经自动化在运作了。

我们用这两个概念来解释了,创新者最终为什么会陷入窘境? 其实它背后更大的力量,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熵增定律。一个组织的熵,心智模式之熵在增加,一个组织外在的生存结构,我们生活在某个价值网里边去,这个价值网的熵也一直在增加,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第一要义,就是这件事情。

熵增定律从最底层,解释了,大公司为什么必然会消亡?那大家都知道熵,是一个魔咒,所以上百年以来,无数科学家都来想,我怎么来克服这个熵增呢?如何克服这个熵的这个,这个魔咒呢?幸运的是,科学家发现呀,有一类系统是熵增的特例,就是生命系统。

我们看生命有什么?跟宇宙的这个,这个原有的机械系统什么区别呢?就会发现生命是个开放系统,生命有能源的输入,也有用弃的,不能用的,熵的这些能源的输出。所以整个生命系统来讲,你看,它有交换,它的确内部会产生熵,但是它可以把它的熵,排除到外边去,同时换取一些能量继续输入进来。

我们举例子来讲,你看你需要,这个吸入氧气,我们才能活下来,对吧?可是氧气在我们血液里边呢,它就会变成什么呀?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呢,就会作为熵排出去。当二氧化碳,遇到绿色的叶子,再加上阳光,唉,它就会变成氧气,我们又吸进来。各位看一下,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讲,这是一个例子。我们来吃进各种各样的食物,然后再把它排泄出去,你看这又是一个开放系统。所以你看到这里的边界,请你看一下这个边界,用的是虚线,表明内外有能量的交换。

这里面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你会知道程序或者说系统,是有不同层级的。对于你而言,你已经不能继续做功的熵,对于另外的系统而言,确实它可以输入的能量,这是非常,非常,非常有趣的。所以生命用我们的熵,来交换可用的能量这件事情,是生命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逆天道而行最大的一个秘密,最大的一个秘密。

所以薛定谔有一个著名的小册子,里面说出这样一句话来,那今天已经形成共识哈,说生命是以负熵为生这样一句话。于是我们今天提到一个一个词汇出来,结语放一个焰火哈,叫做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种,唉,开放性系统,我们会发现大的终极系统呢,是熵增的,是熵增的那个,那个定律,但在里边某些局部系统里边,可以把自己的用不了的,这个熵耗散出去,换得自己新的能量进来,达到更大的一个结构,我们把这东西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对质熵增定律的一大利器。

那耗散结构的提出人是普里戈金,普里戈金是个物理学家,但他在1977年,因为提出耗散结构,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说耗散结构呢,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它通过不断跟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向外耗散能量过程当中产生一种负熵流。这种负熵流,使得整个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可以打破较小的封闭结构,进入到一个更大的一个结构里面去。嗯,耗散结构很有趣,终极的天道是我们不太喜欢的熵持续增加,但在局部里边,居然可以形成耗散结构,帮助我们延续组织,或者系统,或者结构的生命哈,所以我们必须学习耗散结构,然后把它在我们组织里边来应用出来。

那么耗散结构呢,如果我们应用的话,我捻出三条出来,跟大家分享,很显然并不只有这三条。但这三条对于我们应用起来的话,相对比较容易点哈,比较直接一点。第一条,你看它是个开放系统,第二条,里边存在着能量的耗散。第三条,它整个过程呢是,自组织的。

自组织这一部分,在我讲复杂性思维的时候呢,已经讲过。所以今天的课程里边,我重点用举例子的方式,讲一下开放系统和能量耗散这两个办法。希望大家,对大家能够有所体会哈,我再讲一下。熵增定律啊,是个天道,你必须把这件事情作为,你整个生存的一个背景色来看待,作为一种底层的背景色来看待这样一种重要性。

然后你在里边,试图在你的系统里边呢,做成一种开放性的自组织的系统,这样的一个局部里边,形成耗散结构,可以逆熵增哈,道理在这里面来。

嗯,好。第一个把熵引入到商业管理里边的人啊,就是德鲁克。德鲁克说了这样一句话,请你听一下。但是管理要做的事情啊,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对质熵增。

其实你甚至可以这样来讲,管理就是,管理熵增。管理和熵增,你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为什么需要管理?假如你不管理,这个企业熵就会持续增加。但很有趣的是,在你这个企业持续管理的过程当中,又会产生更大的熵增出来哈。

其实你想一下,假如在一个创业公司里边,你们公司什么时候运作是最顺畅的?心情也很顺畅。然后呢,大家的这个做事情效率很高,什么时候?大概初创的时候对吧?你看,唉呀,那时候有管理吗?也没有管理,有成绩吗?也没有成绩。大家可能就坐在一个桌子里边,一嚷嚷,事情就办了。有没有觉得随着公司越来越变大,随着这个管理者越来越多,觉得越来越有了所谓管理上的层级,这些东西出现,唉,你觉得公司怎么越来越复杂了呢,唉呀呀呀,也心情也不像以前那么愉快了,人和人之间需要来,唉呀,管理需要沟通了,而且发现你原来说的一句话,即使当面说的话,他居然有人会揣测你的话了。

原因是什么?原因很简单,随着组织的增加,就算你什么都不做的话,一个组织的熵也是同时在增加的。所以管理要做什么?就是要管理这个熵增。就又再举一个,这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哈,我不知道这个在座各位或者线上的同学,有没有最近买房子的,或者装修的同学哈,想想,你刚买一个房子,然后你花了很多钱去装修,然后软装,硬装弄好了哈,把你家的原有的很多的,这个,这个,这个东西全都扔掉了,然后搬到新家里边来,哇,高高兴兴,整整齐齐哈,带自己的朋友过来,这个吃一顿,这个稳居的这个饭哈,你觉得我家好,大家都说你家好干净啊,好漂亮。

我向你打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家房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乱,越来越乱,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有这个体验同学举个手,唉呀,所有人都是这个经历,对吧?这你熵持续在增加,组织一样的。随着组织的增加,人员的增加,然后你的这个收入的增加,熵是一定要增加的,所谓管理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来的。这是管理的要义。所以德鲁克非常,非常了不起,一下子把这件事情呢,来捻出来。

亚马逊的反熵增:开放系统

好,接下来我想举两个例子哈,把德鲁克这句话呢来阐释一下。

第一个例子呢,我想讲贝索斯,反熵增的方法论,叫做开放系统。

我不知道他是否受德鲁克的影响哈,但他毫无疑问他是我所看到的第一个,把熵这个理念引入到,商业当中实践,当中的这样一个人。在他1998年致股东信,他1997年开始写第一封给股东的信,这是他第二封致股东的信呀,那时候他公司刚成立几年呀?3,4年的时间啊,他说我们要反抗熵增。

他公司刚创办3,4年的时候,刚刚开始对外做正式沟通的时候,就做了宣扬说,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反抗熵增。他反抗熵增给了一个隐喻,唉呀,这个隐喻特别有趣,叫做Day One。Day One,他特别喜欢Day One这个词,这个term是他创造出来的,甚至他所在的办公那个楼,都叫day one。那个Day One,这个名字永远跟着他,他提醒自己啊,我每天走进这个办公楼,面对员工,面对客户,面对企业的时候,我都要有什么心态呢?Day One的心态。他说Day One的公司,就是你刚过破,刚过破局点,正要开始发挥你潜力的公司。与此对应,他捻出另外一个词叫Day two。Day two呢,就是停滞的公司,它们在市场上,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然后逐渐衰败灭亡。 Day two实际上就像我们以前讲过的,到了极限点这样的公司。唉,所以他说公司必须永远保持在Day One的状态,一旦到了Day two,就是停滞期,接下来呢,你就会远离主业,一蹶不振,业绩下滑,最后灭亡。可以肯定的是,有的时候这种下降呢,是缓慢的速度进行的,有的公司甚至要经过几十年的,这个Day two的状态,但最终的结果一定会到来。最终的结果是公司一定会死亡。各位想想看,这是1998年的时候,他刚创业3,4年时间的时间呀,他提出说公司的终极命运是Day two,Day two是什么?就是死亡。

你看这背后完全是熵增定律的底层思想,他有一个新的隐喻把它提出来,所以他说,我对一个问题最感兴趣,就是如何应对Day two,如何永远保持对Day one的状态,尤其是当一个组织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必不可免会走向Day two。那我怎么样来对抗这样的状态呢?这个问题问的非常,非常好。我再抛开来讲一下,同学们,有的时候你在运营一个企业,或者运营你自己的人生,回答问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认为熵增定律是我们底色的一个定律,是天道的话,那毫无疑问,贝索斯提出一个接近于组织里天道,这个级别的问题啊,非常非常棒的一个问题。

请你想想这个尺度,这个境界,这个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一个企业家的,一个胸怀?所以运营Day One的实质,Day two就是陷入窘境的那种熵增的企业。Day One就是破局点,层层往上走的那个企业。所以他很贪婪,无管我企业多大,我都希望我的企业处于,刚过破基点新兴的,那个创业状态,创新状态那样的一个企业哈,这是他希望贝索斯,希望他的企业的那个状态,那他返熵增的大杀器是什么呢?有很多,他自己捻了几条出来,比如保持小团队,比如不要有太多的流程,比如汇报的时候不要有PPT,你写六页纸的汇报,等等,等等哈。

那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呢,是一条叫做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大家记得我们刚刚讲过,生命体呢,都是开放系统,把自己的熵,跟外界交换可使用的能量,让自己直接面对大自然。唉,这种直接开放这个系统,是耗散结构的第一特征。

那贝索斯,把亚马逊内部功能性的业务,尽可能地转化成对外服务的业务。这句话啥意思呢?任何公司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为了让这个系统的运行,你内部有一些功能性的部门,有些技术部啊,有些服务部啊,客户服务啊,等等,你是为了服务这个组织的。这天经地义啊,我当然需要有内部这样的系统啊,而且天经地义,我心里面,希望控制这些系统,它只为我来服务,这样会提高我服务我顾客的什么呀?标准化呀,这种程度啊,等等,也是可控的吗,这个感觉。

你看,你看,你看他这哥们的想法什么呢?他把所有对内的这种服务的业务,尽可能的把我们推到市场上去,不仅仅服务亚马逊,而且去服务所有其他的人,那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之纠结的,但他认为好处很大。当一个服务外部化,商业化,之后,他会面临什么呢?真实竞争。就好像让你学会游泳,一个最好的办法,把你扔到大海里面去哈,哈。你游过去了,你就学会了,游不过去呢,死掉了,对他而言,死掉就死掉嘛,但是游过去了,哇,天哪,这增加了多大的一个力量。

这是他这样的一个想法。但这个想法呢,跟传统公司的做法非常不一样。我们想想传统公司,尤其传统的巨头公司啊,它是相反的一个做法。一开始呢,有些东西来外包给别人,可是为了加强控制呢,会把供应商,会把这个客户,全部给购并进来。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有一个最好的,一个诉求叫提高效率。但很有意思的是,当你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你看不到的什么?熵。一旦没有了外部竞争,一旦某个人,某个部门是内部旱涝保收的,他没有真实的在大海中游泳,没有真实的面对客户,通过人,通过他的这个,钞票来给我投票的过程,它就慢,慢,慢,慢就会增加自己的熵增,这个组织就会变得臃肿低效下来。

但你在想贝索斯当年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遭受的压力是极大的。第一个压力,他接受这些服务的部门会抱怨,老板,如果我只是他的一个客户,他外面还有客户,他的聚焦点就不会在我身上啊,而且很显然,我给他的钱,不如第三方给他的钱多,他很有可能服务于我的质量,不如服务外部质量啊,老板,你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你想想这个心态,大家愿不愿意?肯定不愿意。

还有一个心态,就是这些功能性部门,如果你把他推到外边去,你认为他们愿意吗?肯定不愿意,我在内部舒舒服服的。无论你最终的收益怎么样,因为我服务了你,所以我一定是有功劳的。但今天你却告诉我说,我的功劳体现在,唉,我在市场里边,能有什么客户进来,能有什么收入,我当然是不舒服的。那这些人在后台,中台的人突然变成了前台,把我推到大海里面去,非常不舒服。你想想所有的心理,但是贝索斯是个暴君,他一旦做了决定的事情,坚定的去执行,无论什么人有多大的抱怨,他坚定地来,做这一点的事情下去。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十几个,几十个的东西,都推向了这个社会上去。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讲,叫第三方卖家平台哈,亚马逊卖方平台。早期的时候,它的平台是最早卖书,自己卖自己的书嘛?然后有些商品是自营,后来开始慢,慢,慢,慢开放了,说你别人也可以,在亚马逊入驻,卖自己的东西。它甚至中间有一个这个,这个,这个东西叫比价软件,它也开放出去,开放给用户,用户可以用全平台,最低的价格来在亚马逊里选东西,包括亚马逊自己的东西和开放平台里边,其他的商品比较,如果自己的价值,价格比较高了,它也会排到后边去。

那我请问各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亚马逊原来负责这个业务的,这个业务部门高兴不高兴?他非常之不高兴。你有了个比价软件,你这不是把客流引给竞争对手吗?我不就少赚钱了吗?贝索斯说你说的很对。但是亚马逊有一个原则,三大原则之一,就是价格越低越好,我要保证我的商品,是在所有商品里边是最便宜的。如果你相信这个原则是我们基本原则,你就敢于开放这个比价软件,甚至他由于开放了比价软件之后,他才发现,原来他很多商品其实比竞争者怎么样?价格高的,他才发现这件事情。

因为很多的中层干部,你要背指标,屁股决定脑袋,就向老板定了一个原则,而你在日常具体工作当中,你会把它原则给怎么样?一个变形掉的。所以你看,贝索斯用开放的这个方式,既增加了自己开放平台的收入,同时倒逼自己的业务部门,践行最终的原则,最低价格原则,所以这个部门伤害亚马逊的利益的,一开始的时候遭到无数的人的反对,内部的员工,甚至华尔街的人都反对他,但是暴君如贝索斯者,力排众议,坚持来做这样一件事情,坚持来做这件事情。

再比如说仓储服务,它也允许第三方卖家,把货物不仅在我这卖,你还存在我这,还可以用我的体系里边去来配送,退换货等等。到2017年的时候,第三方卖家那个,那个,那个份额已经超过,他自有平台的份额。开放,开放平台这个策略。我们再举个小例子来讲,它推出一个prime的政策,如果你加入prime,你大概交99美元,我就会给你很多的权益。比如说两日之内,这个快,快递那个送到你家呀,等等,我们当初两日之内快递送到你家,对我中国人来讲,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的,对吧?

但是对于落后的美帝国主义来讲,这已经很快了。开玩笑啊,你美国是比较这个远,远的嘛,人口这个什么的,唉,这个政策推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对,你收入才99美元,你几次配送出去之后啊,唉呀,那个钱就赔了。你配送费很贵啊,所以你相当于有,有一个prime用户进来,你就赔多少美元出去,这明明就是个赔钱的一个,一个生意啊,哇,它他的CFO跟他急啊,跟他这个什么,最后怎么样呢,他坚持要做这件事情,最后连CFO辞职,他也不在乎,根本就不在互乎。

事实证明他的策略是对的。这种开放政策呢,表面上是补贴了用户,实际上是一种获客成本。然后prime用户,自己在亚马逊里边,由于我有快速配,配送这个优惠政策,我在亚马逊里买东西的这个倍数啊,比以前加了一倍还多,这样的倍数出来。所以贝索斯用这样倒逼自己的方式,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它通过这个,这个方式,它系统地解决创新者的窘境和熵增魔咒。当我们讲熵增魔咒的时候,你可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你天天开大会,来教育你的高管,教育你的员工,你们不要熵增啊,你不要熵增啊,一定不要熵增啊,你要熵增,我怎么这么样你啊,你殊不知,你在说这话的同时,就是在增加熵增的,一点用也没有。

这种倒逼的方式反而是更有效的一个方式哈,那开放并不仅仅是个防御的策略,并不仅仅是防御有熵增加的。事实上由此产生了亚马逊的第二甚至第三曲线。最主要的案例是亚马逊云。亚马逊云原本是什么呢?原本亚马逊内部有技术部门,他给产品部门提供技术的,但是产品部门经常抱怨技术部门,说他们太慢了,唉呀,沟通起来也不顺畅。于是贝索斯逼着的技术部门说,你必须把技术接口啊,给开放,开放化,叫内部API接口。一简单到我们的产品,内部的产品部门,服务部门调用这个API接口,就直接使用这样一个程度,你们不许吵架。

唉,你简化下来。当这件事情做好了之后呢,他突然发现唉,我除了可以给内部调用之外,我也可以给第三方调用呀,那里边原有的服务的这个,这个内容,除了适合我电商的这种各种API接口之外,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接口啊,然后开放给第三方,来开放程序,放到这个接口里边去,同时把这个系统开放到社会大众,你想怎么样来调用,都可以调用,这个不起眼的原起点,就是后来声名赫赫的,亚马逊云的原起点,我的天哪,原本是内部技术部门,然后逼到外边去这样一个过程,结果怎么样?

我给各位看一张图。 这是亚马逊云和电商,它的这个增长情况哈,他们使用的带宽量的情况。那条蓝色的线呢,是长期的线是亚马逊的这个,这个,这个电商,后边黄色这个线啊,抖这个线呢,是亚马逊云。你有没有注意到亚马逊云,对带宽的使用量在08年的时候已经怎么样?超过了电商使用量。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呢?你在这看到了,混沌传说当中的什么呀?第二曲线。第二曲线。在08年,09年的时候,云计算的量,已经超过自己的,原有的第一曲线的业务,电子商务,原本只是,为了提高这个,这个反熵增啊,提高这个东西,结果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曲线了。

第二曲线对亚马逊有多重要?请各位看,从2000年一直到两,二零零九年呀2000年是互联网泡沫,到2009年中间,亚马逊的股,股,股价呀,一直很低迷,但到09年以后,偶然走了起来,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第一,第二市值最高的企业。

我请问你后来的市值之高跟什么有关系?跟亚马逊云有关系。请看它的市值变化和亚马逊云,这个业务的长低情况来比较一下,完全是吻合的。所以如果没有开放系统,就不可能把亚马逊云推到市场上去。如果没有亚马逊云,就不可能有今天整个这么大市值的,亚马逊的市值。

所以请各位看这样一个状况。今天亚马逊云,比所有其他竞争对手加起来还要大,这样的一个境界哈。

我停一停。请你再体会一下,贝索斯用开放系统,反熵增这个思路,用开放来倒逼自己。这里边不是用流程,不是用说服,不是由大会,小会教育的方式,用开放,用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让自己的企业内部来反熵增。请你再体会一下格鲁夫说的一句话。德鲁克说的那句话,企业管理就是一件事儿,降低熵增。一个企业,一定会增加熵增的。如果你过分的管理层级结构,最终反而还会导致更大的熵增出来。

贝索斯用的方法非常有意思。不是用管理,他完全不愿意用各种流程啊。今天亚马逊被称为内部创业公司云集,每个小团队,叫一个披萨团队,很多的混乱,但是充满了创业的那个氛围,就是来对抗熵增,这是一个尺度的变化。小的管理者,把一些流程,KPI作为自己管理的对象,而到顶级的企业家,居然把组织必然会增加的熵增,作为我管理的对象。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其实也代表着对这个问题的解,解答,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之上哈,请你体会一下这个味道。开放才能倒逼改革。我们这是讲国外的一个例子。

华为的反熵增:优势耗散

现在我们来问中国有没有哪位企业家,也是把反熵增作为自己管理的,第一要务的,有没有呢?有,就是著名的任正非先生,任正非先生的反熵增,为了让大家多学一个知识面,我只捻出它更有特色的一方面叫优势耗散,或叫能量耗散哈,把这个捻出来。

任正非早期啊,大家知道在军队度过,所以在早年创业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军事思想,用控制的理论来办自己的企业,获得了长达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但是他的这种机械论,世界观,这种军事的思想,狼性文化在2000年左右,其实遇到了瓶颈。体现在什么呢?请看。全公司有几百个项目在运作,决策权基于一人之身,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弊端。一段时间里边,华为的高管形成一种,每件事儿都要上报,报给老板这样的策略,老板发话了,赶紧去执行,老板不说话,都谁都不敢动,事情宁可放着,也不主动犯错。

请你用心读一读这段话,是不是熵增的体现呀?事情根本就不敢推了呀,让老板一个人做决策,几百个项目,如果他不推,大家都不推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个方,那个心里,一定要不犯错在先,而不是积极,这种推进在先,这样一种想法哈,请你感受一下,这是不是熵增定律。所以01年到03年呢,这是任正非的至暗时刻,我们看体现在什么?

他错失了无线通讯机遇,错失了小灵通这个机遇,营收上历史第一次负增长。他视为接班人的李一男出走,背叛,他的母亲因意外而去世,他自己患癌症,两次手术,真叫至暗时刻呀,企业,自己,家庭,亲情,感情全部陷入至暗时刻。人生至暗时刻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偶然的跟一个教授交流,那个教授无意当中,跟他讲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给给他,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热力学第二定律,宛如为任正非开了天眼一样,一下子把他历史里很多想法,给它点燃开来,上那个境界,完全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境界。

华有个小册子,如果有可能,你可以淘一下。华为之殇,光明之始。这个小册子,就是讲内部人和外部人讲的,全部关于华为如何把反熵增应用下去的一个文集,这样一个小册子。这形成华为的一种管理,里边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他甚至出了这本小册子出来,你想想看,任正非说,我把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自然科学引入到社会科学当中来,我们要不断的激活我们队伍,防止熵死。混沌大学是第一个把哲科思维,推荐给创业者的,这样一个教育机构。很多人讽刺我,说你讲的东西没有用,那些科学的东西和企业管理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请你看一看任正非老先生,他也就是,他不正是把自然科学东西引入到管理里边来吗?就是跟我们要做的那个底层的那个韵律是一样的。他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呀,有类似的规律,自然科学终极命运是熵增加,热寂,企业的法则也一样。从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乱,并由此失去发展动力。

他说我过去把活下去,作为华为的最低纲领,现在我终于明白,活下去其实是一个企业的最高纲领。如果你大尺度看,任何企业最终的命运是死亡的话,你可不是把自己的企业尽可能活久一点,是什么?最高纲领啊,这句话非常,非常,非常之棒。

如果什么都不做,企业一定是死的这个状态。那那返熵增的一个大杀器呢,我来捻出来一下哈,我们赋予它一个词汇叫优势耗散。

你叫能量耗散也可以哈,他说如果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通过耗散,使我们获得一个新生。

比如他举例子,大家问他什么叫耗散结构啊? 他说你看你天天吃东西,你吃进去的能量,这个能量如果不耗散,就会变成你什么?脂肪。唉,你说的有道理吧?你锻炼是把你的能量耗散出去,对吧?实际上把你脂肪怎么样?给消散掉了,他说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你再想想看,你其他人在企业当中,总想唉,我增加能量,增加能量,增加优势,增加能量,更多的钱更多的资源,他就说你如果钱过于多,资源过于多,反而变成什么?肥胖症。

你再想想看,前些年有没有这个状况,大家通过资本把竞争对手赶掉,补贴把竞争对手赶掉对吧?赶不掉怎么样?合并,合并之后天下无敌了,对吧?我有无数的钱,我有无数的资源。如果用,用有他这句话来说,你全部的资源,全部的钱集中于一身,花都花不过来的时候,它是什么?肥胖症啊,我的天哪,太棒,太棒了一句话了。他甚至在企业里边,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他说呀,忠诚,其实都不对。忠诚都过度了。

什么叫忠诚?其实讲的是我对公司的态度,说只要我对公司忠诚,言外之意公司将来一定会照顾我一辈子。所以华为的价值观很有意思。他从来不说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话我们默认,它是应该是公司价值观了吧,他说这话不对。如果以人为本,你就说我对公司忠诚,我变成老资格不干活,对新生力量来挑刺儿,来按资排辈,会不会有的现象啊,说他改成叫以奋斗者为本,就你体会一下这两个之间的,那个差,微妙而重要的差距。

他甚至认为忠诚过度了都是一个熵,只有奋斗才能把那个熵怎么样?去掉。我的天哪,真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了不起。通常我们做企业,我们说要把自己的优势积累起来,有足够,足够多的优势在自己身上,殊不知,你积累优势的过程,另外一面就是增加你的熵。你要知道有一个效应,叫边际效应怎么样?递减。过多了,外在的资源过多了,你内在的熵也增加了。所以他提出叫优势耗散,要把原有的优势给扔掉。

什么叫优势?我再给你讲一下,什么优势?一旦一个优势出来,就相当于有一个结构,就像一个罩子一样,咱们的优势把他们给罩住了,我优势越多,其实我这个结构啊,这个罩子呀,越硬嘛,对吧?就像就像护城河沿打不过来吗,你打不过来。另外一面解释怎么样?我走不出去,你听明白这句话了吗?你打不进来也是我怎么样?走不出去。唉,但你看这是不是平时就这么想的,任老先生就说了,如果你过多的优势做了这个墙啊,是把别人挡住了,很重要,把自己怎么样?把自己也挡住了。所以他把内在的能量,内在的资源,首先把这道墙给打破,打破这道墙,你才能有更大的墙的面积出来,这完全符合耗散结构的原因。

耗散结构就是说,你必须把原有的那个结构,的这个能量耗散出去,这时候会产生呢,混乱。但这个混乱是产生更大结构,不得不的一个过程,你听明白了没有?Beautiful Amazing,Amazing Beautiful,真了不起。

在所有的优势里边,其实最后会体现为一个词叫钱。任正非非常有意思。今年接受记者招待会的时候,说有人说你华为有啥问题啊,是不是特朗普打击你是你最大的问题。不,我们公司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钱太多了。你看猛然听这话,就你骚包,对吧?你这欠,欠,欠那个唉呀,你要是一个年轻人话,都得欠收拾,对吧?唉后来我看到视频,我分析他思想,我看他说是对的,他可能真的这么认为的。钱如果过于多是有问题的。华为出的关于熵的那个文里边,有一篇吴伯凡的文章。吴伯凡说,过度脂肪有毒,同样过度利润也有毒,过多的现金也有毒。

我再引用以前我讲课,讲了一句话,Netflix,CEO哈斯廷斯讲过一句话,公司账上的现金越多,说明你的创新力越不足。

现金多了,你现有这个墙,越来越高了,但是你就不能用,你就没有能力,利用这个资源去开疆扩土了。其实这就是华为那个最高大上的词汇,叫厚积薄发,背后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把已有的财富拼命的投资出去。

比如把财富耗散于人才,把财富耗散于技术,我分两个小例子跟大家讲一下,用例子来体会一下这句话就好了。

第一个例子呢,财富耗散于人才。

1994年,这么早的时候,他就提出要提高人才密度这个政策,哪怕这个时候用不着,将来一定有用。我还记得那个时候他们去各高校里边去当,尤其是那个中等的高校,一车一车地拉毕业生啊,全班,全班的往自己那个公司里边去这个招聘啊,那个时候已经发出跟外企一样很高的工资,比如是比外企还贵,贵的工资来招人。

你说那个时候他有用吗?其实没有什么用。但却极大地增加了自己什么?人才密度这个政策。华为的投入结构当中有这样一个,一个,一个说法,叫做人力资本的投入,先于财务资本的回报,先投人力资本,哪怕我现在没什么用,我要先把人才揽到我自己这边来,这个政策,不仅仅是在国内,原来在国内这样,形成风范,这个全球化事业,目前在全球有26个研发中心,他自己说的哈,有700个数学家,800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我们大家看到这个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你,你丫一个企业养着物理学家,化学家干什么?

其实挺厉害的。基础,基础的研究。如果应用型的科研其实不用,如果你要做基础研究的的确确要用这个基本人才,而这个基本人才未必在中国,在哪里就在哪里。比如我在俄罗斯发现一个人才,对吧?你都不用到中国来,我就以你为中心,建立一个研究中心,然后再招其他人过来。我围绕着你建一个人才中心就好了,建了26个,26。

今天我们现在说那个全国际,国际化,国际化,其实真的做得最好的就是华为。国际化并不仅仅把货卖到外边,更重要的还不是销售,而是你的这个能力在哪里。我看到视频里讲一个俄罗斯,这个年轻人说特别腼腆,连话都不会说,但正是十年什么功劳没做,突然之间把2G到3G还是3G到4G,我也忘了那个,那个问题给攻克掉了哈。

另外在华,在俄罗斯做数学算法研究,在法国做美学研究,在日本做材料应用,在德国研究工程制造,在美国研究软件架构,比如华为手机也是这个价格,华为手机的研发中心也是在国外的。

我们说华为手机的相机目前是最好的,对吧?华为手机的相机是哪里研发的呢?德国,在德国研发出来的。所以全世界使用这个人才,在这个方面来讲,没有第二家企业,请你停一停,没有第二家企业在人才上,做到这一点。然后他有一个战略研究院,向全世界大学里边啊,去捐款,那个法案叫做贝,这个,叫做这个,拜杜法案。这是美国大概七八十年代的一个法案,你给大学教授做研究的时候捐款,但你不要占有人家的这个专利,但是他呢,可以给你共享这样的信息。

捐了很多很多的钱,撒了很多的胡椒面,有没有帮助呢?我的天哪,致命的帮助。我们今天说5G是华为最了不起,但5G早期的那个,做那个专利的,那个教授是一个土耳其人,这个土耳其人。这个专利写出来两个月之后,就被华为发现了,然后华为就赞助这个教授,于是他把自己整个豪赌到,这个技术上去,你误以为是华为用中国的工程师,中国的科学家在中国研究的,其实是,华为是一个全局化的思维,在全世界,第一时间找到最好的那个教授,跟他联合做出来的。

他有一个口号有趣,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讲你要经常出去跟人家喝咖啡,不要关起,来,各位看是不是还是开放系统,坚决反对闭关锁国,坚决反对狭义意义上的,自力更生。开放系统,开放系统。你看这个,这个教授说什么?其实我个人和华为没有正式的关系,当然华为支持了我所在的大学,支持了我研究,华为是无条件支持的,我是独立自主的,他不会让我研究什么,也不会让我索取任何专利,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一个合作状态。非常,非常良性的状态。

请各位再停一停,体会一下把巨资在全世界找顶级人才这个心胸。

有一个小案例啊,我看了之后特别感动,他说北电呢,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通讯制造商,09年的时候呢,破产了,北电破产了以后呢,它的竞争对手,包括诺基亚和爱立信拼命的抢他的资产,或者客户,或者设备等等。

唉,这个时候华为也出现了。华为,当然这对华为也是个机会,对吧?但你,华为去抢什么?人才。唉,这个故事看了之后让心里很感动,华为抢人才。然后看到这个段落,就这个段子,几乎可以拍一个小情景剧出来。北电的一个技术工程师。非常核心的技术工程师,这工程师在北电工作了一辈子,是他最辉煌的。除了之外,他什么也不会做了。

而这个企业突然倒闭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回到家的时候,门口猎头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已经夹着文件包,西装笔挺地恭候多时了。进门以后寒暄完毕。猎头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已经拟好的合同,拿到大拿面前,说,一家中国公司对,您非常器重。他们希望您能去他们公司,这是合同。据我们了解,您,记,现在的年薪是12万美刀,他们给您小小的double一下。24万,外加任老板的总裁特别津贴,每年3万美刀。一共是27万美刀,请问您愿意吗?

你想想看这个场景,几乎一抓一个准,然后直接把合同递过来。你可以签合同了,什么时候可以上班呢?您明天就可以上班。下面一段话,您的办公室就在三楼什么,一个脚,一个,一个,一个,一个靠近窗户的,一个办公楼里边。这是您办公室的钥匙。前台的名字叫艾米丽,她的电话是什么?你明天就可以上班。唉呀我看到这句话时候,心里非常,非常的什么?人才,人才,把钱花到人才之上,花到人才之上,千金买人,买人才这样一个策略。所以全球顶尖的人才基本都在华为上。

第二,我们看财富耗散于技术。

我们再看一个情景剧,这是我的同事哈,写了一段情景剧,但是非常有趣。做个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对吧?1992年的华为和联想,1992年的华为是最危急的时候,高利贷。打牌条发工资。他的总工程师,郑宝用是刚毕业的博士生,任正非站在五楼会议室的窗边,说,新产品研发如果不成功,你们可以换工作,我只能从这儿跳下去。

他这句话说得完全准确。背水一战。依靠的总工程师居然是个,刚刚毕业的博士生而已。而且当时他是一个根本,很小,很小的民营企业,它只能农村包围城市,去县城里边,卖他的那些产品而已。我反观92年的联想,联想背靠中科院,计算所,一个企业,总工程师是院士,倪光南,而且利用中科院的资源,可以自上而下的推广。请你感受一下两公司的起点。

我们再看华为,基本法,按销售额的10%拨研发经费,所以研发,在华为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华为研发投入长期超过利润的两倍,甚至更多。换句话说,假如把研发费降低一点,可以把我的利润迅速的怎么样?Double,把我赚的钱,赚了三倍的钱。我拿出两份出去,投入面向未来的什么?研发,我这么说可能更准确。我赚了三份的钱,拿出两份出去,投入到未来,我只留一份作为利润,你听明白这个道理。十年期间,累计研发投入4000亿人民币,未来的投入研发费里边,真的最近他们内部立法,有30%用于基础研究。

中国企业大多数的研究是关于应用性研究的,一个公司来做基础研究,是很少见的。所以你理解它有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这个原因所在。我们来看两家公司的研发投入,上边是华为,下面是联想,请你看看,这个绝对值的投入。到了2017年的时候,华为的研发费是联想研发费的十倍,十倍。然后再看,占的比例。华为呢,它承诺是10%,但是到10年以后,你看,16,12,15,14,15,基本在15%。联想呢,除了15年高于3%之外,几乎每一年都低于2%,低于3%。

就是中国整个政府的教育的投入,也占我们整个投入百分之几啊?四。也就说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联想对于研发的投入,都不如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的比例。请你看,这件事情的因果分析,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气魄,我赚了三份钱,有两份要投入到研发上去。1992年联想收入是华为的17倍。我第一次看这个数字,我觉得不对,你再查一下,怎么会这么差距这么大?再查一下,的确,1992年联想营收是华为的17倍,转过来,到了2017年,华为的营收是联想的2.15倍。

利润。更可怕。2017年华为利润563亿,联想亏损18亿,长期的领羊毛,领羊毛,领毛巾,领毛巾的这种这种靠节省下来的这个利润,不持续。

所以任正非和贝索斯一样,摒除出一切压力,把所有能投的钱投入到,面向未来的研发上去,大胆的研发,疯狂的研发,写到宪法里面去,到企业内部宪法里面去,要投入研发费,短期有没有用?没啥用。长期你发现有没有用?太可怕。简直太可怕。好,我们不把联想和华为比较,已经越来越,大家已经没人在做这个比较了,对吧?

我们只是展示一下历史,我们跟全世界比较一下,全世界比较一下,2018年,主流科技企业研发费的投入,第一名三星,第二名,谷歌,第三名微软,第四名华为,高于英特尔,高于苹果。华为在2018年,在全世界科技公司里,研发费投入比全世界第四,然后前二十几家里边,还只有华为一家中国企业。而且他在第四。所以今天的成功是长期拿钱投入下来的。

我们再看看5G,今天我们看到5G了,实际上从09年,5G研发已经投入几十亿美元,19年预计在研发费,5G研发费要超过100亿人民币。

所以在5G里边,差不多接近十年的投入,变成今天这个结果。专利费,专利数量占全世界第一,27%,是长期的技术投入,我请再想一下,时间回到2002年,20这个,这个,这个2020,这个,这个09年,你会花这么多钱去研究5G嘛?那个时候是5G啊,那时候是几G啊二,三G,几G怎么样?多少?3G对吧?你就隔代的研发5G了,很显那个时候这个,这个团队。你会当时见到利润吗?你会见到结果吗?你去做,做冷板凳,对吧?这个冷板的做多少年呀?

接近十年。你这个团队见不得阳光啊,因为大家连那个概念还没有呢,你提前在研发,那结果呢,到了十年以后,变成这样一个结果出来。今天5G全世界专利第一名,所以任正非骄傲地说,全世界5G最好的是华为。

任正非:全世界把这个5G做得最好的是华为,全世界把微波做的最好是华为,全世界做5G,只有几家公司,全世界做微波只有几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把微波和5G做得好,这个全世界只有华为人能做到,我们有很多东西他非买不可的。

研发费的投入,研发费的投入。我们再看另外一个例子,前段时间备胎这个词很火哈,海思,突然突然就跟刚才一样,被雪埋了很多年,突然,就是变成那个这个转正了。所以海思的CEO非常的激动啊,我被雪藏了这么多年,终于今天见到光明了,写了一封长信,这不就出来哈,那个,那个CEO,其实从海思成立起啊,每,每,最初每年投入4亿美金,十年间芯片研发费,我的天哪,1600亿人民币,已经花下去。今天我们看到是结果,是长期的投入。

所以其实18年公布的全球半导体25强里边,华为已经名列21名,而前25强里边,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其实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已经投入这么多研发费用,我们再回到这个,这个,这个耗散结构上去哈,普里戈金告诉我们,耗散意味着什么呢?结构代表的秩序。而耗散意味着用自己的能量,把原有的秩序怎么样?打破,然后带来了无序。这时候你会觉得很混乱,内部,外部都会觉得很混乱。但只有这种打破自己结构,带来的混乱,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结构。

所以它把能源,不是仅仅去夯实那个墙,而是打破那个墙,这个感觉这个味道,我希望你能够touch到这个味道。所以这么多年我们看,这个墙一直在外移,横向广度,本土,亚非拉,欧洲。当然了到今天还没有进到美国去,然后它的纵向呢,从管道到云管端,将来是万物互联,现在我们知道的是,在云管端这领域,它未来面向的是,万物互联最后的那个圈,是他真正想的一个大的一个圈哈,在这过程当中,你用,你在这里明明显显得这张图,你看到了耗散结构,把既有的能力,能量耗散出去,打破既有的结构,这个混乱过程当中反而产生更大的结构,这个味道。

原本最早呢,是运营商,管道业务是通讯连接,那后来变成了,CT加IT的连接,于是业务,从运营商业务开拓到,一个新的云管端业务,除了继续有运营商业务之外,一个新生的手机终端业务也生出来了,去年我们看到的曲线,三大业务的营收,去年第二曲线,消费者业务,已经超过了第一曲线,运营商业务,所有在混沌大学,学习过的同学都知道,这张图意味着什么。当你有一个阻力,第一曲线长期保持增长的同时,有一个第二曲线成长出来,超过了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的成长超过第二曲线,代表了一个企业真正的有了基业常青的根基。

所谓基业常青,不是把一条曲线撑到无穷大,那没有可能,因为熵增。你只能在第一条件到达极限点之前,我启动第二条曲线,第二天到达极限点之前启动第三曲线。所有伟大的企业都经过两次,甚至三次这种曲线上的更迭。对于华为来讲,30年时间开始实现了,第一次实现了这种更迭。对于华为而言,这个意义重大的。第一曲线to B第二曲线to C,全世界同时能做to B ,to C的业务的公司真是不太多。很巧。我刚才讲案例,亚马逊也是,亚马逊电商是to C,AWS是to B在这我们又看到,左右互搏两种这个业务量出来,任正非一直说我们不是多元化的,但你看没有一个特别专注于,主营业务的企业,却成功的有后续的多元化业务,这不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分形创新。

好,我们再看华为,我看到这么张图,可能看不清哈,这张图,可以再仔细看一下。这是华为从97年到16年员工数,最后一列,是人均销售数,令我们非常惊讶地发现,员工原来97年5600人,16年,个,十,百,千,万,十万,十八万人,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它的人均销售反而是增加的。

所以这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反熵增的好案例。算算你自己的企业,随着规模的增加,单位产出的比例算一算,你自己是在增加的时间,还是在下降的时间。这么多年时间过去了,它居然在增加这个数据,令人震撼。

我们回到这个最近的这个,这个,这个,这个美国的禁令上,他怎么会看这件事情呢?他居然认为是件好事情。为什么会认为是好事情呢,帮他反熵增,外部的压力帮我内部反熵增。一开始我看到,我还以为是不是公关的话,后来我理解他说的不是公关的话,对他而言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甚至不是外在的这个,这个美国政府,是内部员工的这个懈怠。而这个懈怠是靠高压根本不可能去掉的。他认为这个压力反而可以帮我怎么样?反熵增的。所以这段,这段,小视频很棒,我给大家一起看一下。

熵增角度这个问题是不可理解的,对吧?是不可理解,但你有熵增的高度,你会发现那,那,那个,那个标尺就不一样了。一件事情。说,跟一个央视记者问他,华为是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样一段话哈。

任正非说,只有极少数人是拥有,超我意识的使命主义者。乔布斯是,我任正非大概也属于这一类人。毫无疑问,他是我们上一代企业家里边,拥有一个超过,比企业更大尺度这样的一个人。所以我看到对他的评价里边最棒的,是这个评价。任正非先生格局非常之大,甚至比华为企业的格局还要,大一个量级。非常,非常棒。我们非常,非常欣喜的看到任正非先生,和世界级企业家贝索斯,其实他那格局上是非常,非常像,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件事情。你跟他学习具体的数,你是学不来的。

但是你看今天我们用反熵增,把两个顶级企业家放在一起念一下,希望你能够touch到那个深层的这个味道哈。

那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讲了一个天道,一个不太好的天道叫熵增定律。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如何负熵,去生活。我们提科学家提出一个建议叫耗散结构。我们把他引到我们的企业里边来,用两个小案例,举了两个应用的建议,一个是开放系统,用开放倒逼进步,第二优势耗散,把既有的优势耗散出去,来获得更大的格局哈。

我们稍微延展一下,中国还有哪些企业用开放系统来倒逼,倒逼熵减呢?

中国有哪些企业用开放系统来倒逼熵减?

我能想起学而思来。学而思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到今天这故事都在影响,学而思是小班制,然后家长坐在后边,学生坐在前边,并且你可以随时退费。这个情况下你猛然一听,简直不可思议的。你说你猛然看这是对自己不好呀,但如果,从今天这个反熵增的角度考虑,这是聪明之举,大智慧之举啊,如果家长在现场,而且随时可以退费,是不是对当时讲课老师有很大的挑战?

他就把对老师如,如果老师持续下去,一定会有熵增的嘛,与其让内部来降低这个熵增,不如把这个权利让渡给客户,让渡给客户,我们给他一个巨大的,那个,那个退费的这样的一件事情,与其我们是亏了,那实际上是增加了,我们的反熵增的这样一件事情。这是Beautiful Amazing,一个想法。请你想一想。再比如说字节跳动的APP工厂,只要有一个机会出来,公司有三个核心部门,一个管这个,这个增长,一个管技术,一个讲,管变现。

只要有新的idea出来,你去三个部门里边这个挖一个人,这一个人,这一个人立刻成为虚拟小组,然后你就可以去尝试。尝试之后如果数据变好的话呢,你就可以变一个独立团队,继续投入资源,在更好的话呢,干嘛呢,你可以成为独立公司。所以,所有的想法,都直接面对真实用户,用数据来说话,不需要我来给你判断,中间有你数据,来判断就好。你成立一个原始的团队,同时我给你第一批天使的,这个流量给你,然后测你的这个数据出来,Beautiful Amazing,像生物生长一样,长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我们把尺度再放大一点,反过来看一下,中国哪些企业为了保护优势反而熵增,结果自己一,一蹶不振。

你有没有想起这件事情?谷歌退出中国之后,百度大摆宴席哈,可是想想看,有谷歌在的时候的百度,出了多少优秀的产品,mp3搜索,贴吧,等等,等等。可是谷歌退出中国之后,百度可曾出过任何一个战略级产品。请你高度理解一件事情,一个企业最大的对手,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你内部的组织熵增。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增加的。作为公司的CEO,你管理的头等对象就是熵增的一件事情,不是任何短期的利益。我们再想一想,那些试图把竞争对手合并起来,用资本合并起来的行业,最后的效率会怎么样?

你莫不如留一个竞争对手,其实反而会让自己更什么?更有战斗力。这种外在的竞争,会倒逼你自己,节节日上一下哈,仔细想想这个道理。听明白这课,你的尺度会大很多哈,

你想想这背后的道理,所以任正非,在这一次,烧到美国灭顶的这个压力之下,其实我们想它,很容易抓的一个手段,就是,唉,我是民族公企业,我是民族企业,美国人欺负我,你们要帮我哈,不要去买苹果的手机,只买华为手机,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他是不是可以顺势做这个好,呼吁啊,你也可你也能理解,对吧?

他没有做,反而看出他的格局之高来。我们看这段。

只有更加开放,更加改革,才会形成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所以说任正非老先生格局之高,已经高过作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这样的一个格局了。

最后草莓时刻呢,我希望你能想一下,你能否列举个反熵增的秒懂的好案例呢,在企业层面也可以,生活层面也可以。这几个小例子能够让你把,和这个理论之间建立这个连接哈。

好,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