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读阿城《棋王》,带上些世俗味

2023-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葛子碎念生活

                                 寻根——读阿城《棋王》,带上些世俗味

第一次接触寻根文学和先锋派,是读了韩少功的《归去来》,第一次只有一点隐约的意味,但是不知其中深意,于是上网了解相关的知识。由此开始了阅读阿城的文章,一口气读完了《棋王》《树王》《孩子王》,这次想聊的是《棋王》。

文字带上些世俗味,常常更能让人感同身受,有所启发,这也是我喜欢阿城文字的原因。他擅长用动词来具体化生活场景,人是脱离不了劳动的,动词往往能更快地引起共鸣,不知不觉就出现故事情境,自然而又生动。劳动又塑造人,动词的精确使用往往能体现不同的人的性格,在《棋王》里有一段描写王一生抽烟的场景:“说着就在床上坐下,弯过手臂,去挠背后,肋骨一根根动着。我拿出烟来请他抽。他很老练地敲出一支,舔了一头儿,倒过来叼着。我先给他点了,自己也点上。他支起肩深吸进去,慢慢地吐出来,浑身荡一下,笑了,说:‘真不错。’”用生活里最广泛最简单的动作描写,一下子就把王一生质朴纯粹的形象立住了,不需要其余场景的刻意渲染。

世俗味不仅仅体现在文字,还在于字后的情。王一生不管去到哪里,都带上母亲做的无字棋,棋无字,但却含拳拳母爱,成为支撑王一生生活的精神支柱之一。写世俗就绕不开情,情是系在人身上的纽带,拽着人类社会运转。阿城在自序里提到“同性目光”,在小说里,“我”和王一生之间的相处,画家在河边对洗澡的同性们的绘画,都带着同性盯视,在对象的不同中完成情的交缠转换。比如对于画家,是一种解脱,窥探到自然原始的身体进行创作,从传统和所谓标准身材的古板绘画中释放;“我”与王一生的暧昧,则成为我们生活交织的根源,构成人类世俗生活的复杂,成就阿城独特的尘世文字。

整篇作品看下来,最核心的关键点就是寻根,一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支柱的寻求平衡中找到自己的根,向下扎。王一生一直相信吃好才有棋路,也从不把下棋作谋生,因为一旦将爱好与谋生挂钩,便大多免不了变得功利,失去自己精神的根,让自己的灵魂死在肉体前。王一生不断钻研下棋,便是不断寻一个精神的根。

但《棋王》作为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的代表之一,就不仅仅是用西方的写作手法,里边还有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寻找能为之一用的方法。王一生与老者的切磋里,老者从男女中悟阴阳,从阴阳中悟棋道;言语间有道家的超脱,也有儒家的包容。字里行间里是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平衡的探索,民族文化是根,有根才能扎得深,留得久。

人生就像下棋,对弈棋手不停更换,找到自己的根,坐的稳才能下得好棋,在追求精神提升和创新时,往往也要脚踏实地。尘俗烟火中星空才显得清晰璀璨。

此篇《寻根——读阿城《棋王》,带上些世俗味》创作者:诗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