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存在没有行动力的人
其实,完全缺乏行动力的人,压根就不存在。
要不然为何每逢年初(年末),flag就如雨后春笋般往出冒?
看过一个街头采访,问10个人,10人都表示想改变,而且10个人都付出过行动。
这些人,通常都是照别人“成功”的经验进行模仿。
比如不瘦十斤,不换头像;
比如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
比如连续运动3个月,奖励自己一个包包。
比如我王境泽就是饿死,也不会吃你一口。
……
啊,真香!
结果不言自明,不然何来那么多的flag光速打脸?
这就牵扯到之前聊过的,每个人环境,自身条件,以及行为习惯是不同的,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自然失败率很高。
适合自己的,只能自己去寻找,体验,调整。
这世界还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所言:每当你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请记住,这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同理:当你想学习别人的时候,请记住,你并不一定拥有人家的客观条件。
了解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这才是人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模仿终究只是外在,而契合自己的内因,才是动力之源。
你觉得卖油翁手熟把练很牛逼,你向他学习,可是你不知道,他之所以如此日复一日,只是为了活下去,熟练只是顺带,而非目的。
没有他的因,不知他的内驱力,只看他的外在行为,能持续才是见了鬼吧?
一个人早起很勤奋,殊不知人家有个群,每天第一个起会得到100块,亦或者如学生,迟到会罚站……
于是你觉得他很自律,跟他学习早起,你说说这能持续发展吗?
要持续进行,只知其然,按图索骥,完全就是搞笑,适合自己的其所以然才是应该思考的。
其实,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持续方法很简单。
分析别人能持续,积极行动的flag,无非两个大类。
根据心理学说法:积极行动的动力源来源分为“获得快感”与“回避困难”。
趋利避害,就是人的天性!
注意力放在这上面,当然更容易知其所以然,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持续方式。
书中把这两类称之为“糖果型开关”和“处罚型开关”。
前者为奖励,比如:
我连续跳绳一周,奖励一顿好吃的。
又比如跑团老哥,全马PB430,奖励自己一块手表。
等等等等,这都是利用快感让自己持续。
后者为惩罚,比如:
还有些女生,这个星期不点外卖,如果做不到,则周末不能去买喜欢的口红。
还有对大众宣布:不减十斤,不换头像。
或者与别人约定,一起干某事。
这样如果食言,就会有强烈的心理负担,没有人想做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这就是利用惩罚,推进自己行动。
这样做的重点就是:
①一定要了解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
②不同的习惯用不同的“开关”
很好理解,有些人就是沉默寡言,奖励结交朋友,显然就没有诱惑力。
比如我不抽烟喝酒,惩罚不能抽烟喝酒,我当然不在乎。
自己最喜欢什么,最怕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蜂蜜还是毒药,取决于个人的喜和恶。
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持续开关,效果同样明显。
,,①能够持续获得动力
这就是我为啥参加马拉松的原因,一个人跑总有懈怠的时候。
而比赛的氛围以及赛后朋友圈的得瑟,就是感觉快要放弃时,很好的激励自己的方式,这就像汽车的油门。
慢了加油,快了松脚,控制行动力有作用,更有必要!
②建立能够持续的方式。
这就等于在“婴儿学步”,“行为模式化”,“弹性规则”之外,又增加了一种方式,还是运用人性。
众所周知,只有见过的食物多,品尝了足够多的美食,才会明白自己到底喜欢吃什么。
锄地的人才会觉得皇帝用金锄头。
同样的道理,只有接触过足够多的方法,了解底层逻辑,才能明白到底啥适合自己。
那些一招通吃,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不是骗你就是准备骗你。
毕竟,万能就是最大的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