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正念写作——创造美好

2021-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露筠

今天听薇薇啊老师7天《写作疗愈公益课》最后一课,第7课,先跟随老师复习了第1—6课的主要内容:

视角---选择看待生活的适宜角度。
交流—理解他人,用事实说话,少评判。
感恩---认同、肯定这个世界,并且感激,无论给予我们好与坏;
善良---无论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我们都要友善。
慈悲---要学会换位思考,成就自我。
平衡---对待挫折要沉稳泰然。
接纳---我们要知道在很多方面抗拒是徒劳的。
平静---对不耐烦、对愤怒学会放手。
投入、专注、坚持---无论对待生活,对人、对事,我们都要专注且坚持,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妙观智察,拥有好的觉察能力,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

这些词,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平时也经常听说甚至使用,陌生是因为在这7天的课程里刷新了我对这些词的理解。听着这些词,我想起老师课程中所举的有关生活中的例子,每一个词都成了故事。当学了这些词又能在生活中应用,我觉得才真正理解了这些词的意义。

接下来老师分享了《108件小事》这本书中的两个事例,意在帮助大家寻找各种生活视角,让日常小事不再是无知无觉的重复,而是发现更多的可能,让人生创造更多的美好。老师介绍这本书的作者还写了《断舍离》时,我顿时非常感兴趣,一定买来读读,《断舍离》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之一。

事例1;放弃整理就是放弃人生

整理不是通过收拾物品让屋子留下某物,而是整理人生本身,只有持续整理自我,人生才会向良好方向发展。

如果你的家里堆满了闲置物品,你的生活就会受过去束缚,如果家里堆满了自己不喜欢的物品,你就会时常闷闷不乐,当你的家成为无用之物的栖身场所时,你未来的生活自然不会自由自在。 如果你家走廊堆满了各种各样箱子,每次通过都得拨开挡住去路的物品或侧身通过,久而久之,走路姿势都会受到影响。物品就像块磁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偏好,这点必须凝聚于心。

要想有好的心情,我们必须从束缚的空间走出来,包括日常生活的环境和内心的精神空间,时常整理自己的心灵和情感空间,让自己轻松无障碍前行,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生活不但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总有自己的选择,我们永远可以选择美好。

事例2 语言的认识

人有说话的习惯,也有聆听的习惯,但是装作认真听,实际什么也没听进去的情况犹如家常便饭。另外,人们聆听时倾向于自己想听的东西,这两种情况是聆听的真相,要有所觉悟,要注意自己的聆听方式,言语顶撞、话不投机都是不自知的习惯。

语言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个人的现实生活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说,语言“已经成为我们主宰自己人生的凭据”。

听到这,我感受到写作的责任与使命,写作除了自己的碎碎念,除了日记或随笔等各种生活的记录方式,写作从长远来看,是一个人影响自己,影响一群人的过程。

想起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时不急不火,有时感受美好,也有时慷慨激昂,甚至使用极端的字词和语句才觉得过瘾解气,所有的文字里暴露着自己的情绪和认知。老师说“你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文风,文如其人”。的确,文字可作证。

今天的公益课结束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消化和实践,还需要在生活中多觉察,多感悟,多培养自己心在当下的稳定感,我觉得那就是一份美好。老师最后鼓励大家“带着决心和勇气乐观起来吧,不要经常因已经发生的事情后悔,不要因为即使发愁也无济于事的事情而烦恼不已,不要因为还未发生的事情寝食难安。乐观是一种选择”。是的,我们有权选择乐观地去创造美好。

感恩薇薇啊老师的公益分享,让我对正念写作进行了首次思考,正念写作,在我看来,就是自主发现美好,体验美好,创造美好的过程。

【无戒学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