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厂员工谈996
最近996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讨论,我厂更是在风口浪尖上,给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做了一个示范。作为漩涡口上的受害者,谈一下996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去年年底,有赞年会上,白鸦关于996制度和加班文化的宣扬,已经引起来众怒。如果说白鸦是个突然发家的地痞流氓,所以没什么文化,那么大强子不惜在明尼苏达事件还没翻篇儿的时候,跳出来引起众怒,甚至和大强子水火不容的马爸爸都跳出来说句话,那资本家的确是已经达成了共识——必须得让这帮劳动人民996了。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这个时间点上去脉脉上吐槽,痛骂黑心资本家,就真的把自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职场底层。只有看清楚“为什么”,才真正会对选择有指导意义。996的几个新闻不是大事儿,但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却非常耐人寻味。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任何市场都会在供给和需求平衡达到时,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如下图,S曲线是供给曲线,而D曲线是需求曲线,均衡价格是P。
现在我们用这个模型来分析现在的互联网劳动力市场。S就是程序员、产品经理、运营&各种岗位的人;D是互联网公司放出来的职位,P是市场给出的工资,Q2是实现就业的人。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颓势日益明显,整个市场的增量见顶,而东南亚等新经济中心的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吸引很多风投;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人民币贬值趋势明显,资本外流压力增加;互联网各个赛道都已经非常拥挤,不再是好的创业时机,很多中小互联网公司都在寒冬中死去。反应在下面这张图里,就是需求曲线从D处左移至D'。从这张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工资将会从P2下降至P1,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从Q2下降至Q1。
但劳动力市场存在特殊性——工资是有粘性的,且专业技能方向的劳动力的供给在短期内难以调整。当一个人的工资从10000下降到5000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将会极大降低,所以一般情况下,工资只涨不跌。然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已经改变了,在D'上,如果要维持P2这个价格,能够承受的劳动力数量只有Q。但是Q数量的劳动力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互联网服务的需求,所以只能想尽办法让Q数量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996就成了各个互联网公司的首选。
可以预见,近两年内,除非市场回暖,或者更多的劳动力从互联网领域撤出,劳动力的供给减少,否则劳动力市场都会保持着供过于求,同时公司又要求员工996的情况。且互联网领域的工资将会保持在原有水平,难以出现较大涨幅。可以参考咨询行业。从08年至今,咨询行业的薪资水平基本不变,从原先的遥遥领先,到已经被其他行业拉平甚至赶超,这可能会是互联网接下来的命运。
那么问题来了,重压之下,作为普通人,我们该怎么办?
选择一,在年轻且存在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跳出这个劳动力市场。在对商业世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职业选择的确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会中途转行,或者gap一下,让自己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职业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其他行业也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如果有好的机会当然是值得抓住的,毕竟个人努力比不上选择,可以多接触各个行业的信息,才能去慎重选择。
选择二,进入这个劳动力市场的细分领域,让自己更加难以替代。比如目前互联网大浪潮里,比较有竞争力的方向可能是国际化,因为第三世界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才刚刚起步;或者大数据金融、物联网、AI这些刚刚兴起的细分领域,劳动力供给相对而言比较小,早期进入的人更可能积累到经验,成为行业内的专家。
不管是哪个选择,都需要个人的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接触各种信息。尽管大佬不断洗脑,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为此放弃陪伴家人朋友,放弃感受世界的多样性,也放弃自我成长,都是得不偿失的。马云当年在杭州师范当老师期间,一直兼职创业;东哥读书期间,忙着开饭馆儿;马化腾工作期间,自己悄悄做站长。勤奋和努力会带来bonus,但无脑执行996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平庸。
我能接受的996,是6点前结束一天的工作,6点之后的时间用于思考总结,学习新知识,或者做某个自己的项目,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的丰富。如果能找到方向,并且可以让自己一步步靠近目标,那别说996了,8116+8我觉得也能接受。
最后,向本周不幸离世的我厂员工表示哀悼。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活着实在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活着要开心一点是一句很心灵鸡汤的话。每个行业、每个公司、每个选择,都会有问题。希望活着的人,都能好好找到生命中有趣的,能让自己感受到生命力的点;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感,做更适合自己的选择;更好地自我接纳,真正喜欢自己,不因外界的评判和得失而自我否认。
PS:本周日写于公司的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