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195:如何写出“抓人”的故事
第三章 行动即人物:主角、反派和配角
行动即人物。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笔下,盖茨比因黛西·布坎南重塑自我,在此引用这位女子的一句话:“我们今天下午要拿自己怎么办?……一天之后呢,接下来的三十年中呢?”
这就是所有作家构思故事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拿我们自己的盖茨比、考菲尔德和简·爱们怎么办呢?我们要在他们的路上设置哪些障碍?让他们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最终结果如何呢?我们要为他们设定怎样的动机?驱使他们采取行动、做出回应的动机又是什么?他们为何会做出某些举动?……你怎样才能向读者说清楚?
若说行动即人物,那么我们就需要让人物做些什么,因此情节大有用武之地。情节是人物所做的事情——他们让事情发生,事情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
你的主人公需要体现故事的主题并驱动主要情节;你的次要人物是反映主要人物的镜子,需要反映主题变体,驱动次要情节。
3.1 人物驱动故事,便可为所欲为?
如果想写出能够获得商业成功的小说,你需要在乎情节。
即便你的目标是创作纯小说,也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高校教授文学与写作课程、在文学杂志上发表短篇故事,是否已经能够让你心满意足?如果可以,没问题,无须再考虑情节。
但若想创作出成功的小说,就既需要风格,也需要情节。
所有虚构小说都是关于人的,除非它讲的是伪装成人类的兔子。从本质上来说,虚构小说关乎行动中的人物,这意味着人物必须在时间中经历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情节”。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3.2 做,还是不做
论及主题和语言同样丰富精彩的伟大作家,我们立刻就会想起英国文学中作品比其他作家更久经考验的这一位:威廉·莎士比亚。能够超越他语言天赋的,只有他制造戏剧效果的天赋——从比剑到自杀,从爱到恨,从谋杀到混乱,莎剧的情节安排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他的戏剧总能触动重要的人类体验。因此,他剧作的主题四百年后依然能引发读者的共鸣。重中之重还在于,莎士比亚创造了精彩的人物,借他们承载主题,诠释情节。
莎士比亚深谙行动即人物,给人物安排了许多事情去做。
莎士比亚的人物在驱动各自情节的行动中也能够体现故事的主题,最具说服力的案例也许要数令人捉摸不透、流露着忧郁气质的哈姆雷特(Hamlet),他众所周知的迟疑不决并没减缓情节发展(水平有限的作者可能就会拖泥带水),反而驱动了故事。
莎士比亚将哈姆雷特放进了这场黑暗的存在主义悲剧,使其受尽折磨:哈姆雷特看见幽灵,发誓为父报仇,让心爱的女孩心碎,雇佣演员团队重演父亲遭叔父杀害的场景,斥责母亲,杀死无辜者,被国王流放,躲避刺杀,遭遇海盗袭击,参加致命的比剑,眼见母亲代他喝下毒酒,刺伤对手,杀死国王,然后死去,最终却只赢得阵亡战士的称誉。
主人公迟疑不决、有负罪感,一方面认为“良心让我们都成了懦夫”,另一方面又不停地思考“人是多么伟大的杰作”。
哈姆雷特体现了行动即人物,尽管他复杂矛盾的性格让他始终保持着神秘感——至今让评论家们津津乐道。创造出如此全面的人物形象来驱动故事发展,是每一位作家都面临的挑战。
不过我们将会发现,使用主题和主题变体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
我一句一句地写,不从理论出发思考。我只是努力深挖手中的人物来塑造故事。
——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
3.3 创造复杂的人物
哈姆雷特不只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是所有复杂人物中最出彩的人物:他是行走的矛盾体。行走的矛盾体,可以被塑造成吸引人的人物,因为这种人物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
我们人类都是行走的矛盾体——人生来如此。我们既善良又残酷,既快乐又忧伤,既高雅又粗俗,既温和又尖酸。我们会交替经历美妙和痛苦的时刻,优缺点并存,美德与罪恶同在。莎士比亚清楚这一点,也将这些元素注入哈姆雷特身上——因此,这个人物多年后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分析一:
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矛盾构成元素。
理想主义 愤世嫉俗
犹疑不决 冲动
爱母 憎母
懦弱 勇敢
富有哲思 热切
关爱他人 残酷
年轻 厌世
忧郁 疯狂
软弱 坚强
自杀倾向 心怀杀机
为父哀悼 为父报仇
这些对立面在哈姆雷特的内心不停地此消彼长——成为情节冲突的素材,他矛盾的冲动对情节起到驱动作用。
作家应该创造活生生的人;人,而不是人物。人物只是漫画。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分析二:
让主人公对得起读者
塑造人物时,从主人公开始。你要让人物承载主题,驱动主要情节,但最重要的是需要让人物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爱上你的主人公。他应该成为读者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会支持的男主人公——中间部分也愿陪他一路同行;她应成为读者甘愿跟随她出生入死的女主人公——陪她经历路上全部的艰难坎坷。
若不能创造强大的主人公,故事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从方方面面来说,小说家都要依靠人物,因此需要尽可能使其栩栩如生。让他真实,让她立体,让他们成为行走的矛盾体。
我书中的许多人物都有自我毁灭的冲动,他们会做自己明知不妥的事情,却执拗地为做错的事情偷着乐。
——理查德·拉索(Richard Russo)
分析三:
谈谈次要人物
你的主人公是所有演职人员的支点——如当一系列事件动摇丹麦王国的腐败根基时,哈姆雷特正处于这些事件的中心。头脑风暴列出主人公的矛盾特征组之后,请继续头脑风暴,画出次要人物气泡图。
我的人物常常让我惊讶,他们就像我的朋友们一般——我可以给他们建议,但他们不听。如果你的人物很真实,他们就会让你惊讶,像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
——劳雷尔·K.汉密尔顿(Laurell K. Hamilton)
有时,甚至在写完书之后,我都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觉得写灰色人物比写黑白分明的人物更有趣。
——哈兰·科本(Harlan Coben)
分析四:
认真塑造反面人物
主人公碰上的反面人物应该同样精彩,许多作家把反面人物安排得过于草率——故事会因此遭遇严重损失。确保对手聪明强大,激发主人公展现最好或最坏一面的最佳途径,就是使用与塑造主人公相等的时间来设计大反派。
反面人物的确可以催促主人公加快步伐,他们聪明却残酷,无情却足智多谋,力量强大却不怀好意。这群人可以让我们的主人公死去活来,逼迫他们遇到每件事时都使出浑身解数。这是一场举步维艰的战役,精彩的冲突和戏剧效果从中而生;换言之,精彩情节从中而生!
最棒的反面人物和最棒的主人公一样,也是行走的矛盾体。
塑造全面(矛盾体)的大反派,让读者在支持主人公的同时也尊重反面人物。切记:要让主人公的死对头同样出彩。
我总是喜欢写灰色人物,写有人情味的人物,不管是巨人、精灵还是矮人,其他某些生物也同样具有人类的性情,人心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乔治·R. R.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