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48疾病和贫穷
今天开始看关于贫穷的书《贫穷的本质》,书里一堆数据看的我眼花,感觉作者想通过数据去描述贫穷的世界。
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他们在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建了一个叫“J-PAL”的贫困行动实验室,连续15年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的真正的根源。虽然作者在书中承认:“我们不能保证消除贫困……也不能假装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应该与全球其他人一起联手努力,让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人每天依靠99美分生活。”
他们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因而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作者虽然说没法提供解除贫困的的解决方案,但书中大量的数据给各国领导人解除贫困提供了不少的思路。虽然我们不是政府决策官员,所以我只挑自己喜欢的内容看吧。
作者首先说的就是疾病,疾病不仅会导致贫穷,而且还会导致死亡。全球每年有900万儿童5岁前死亡,他们大都南自南亚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而且,每5名死亡儿童中就有一个死于痢疾。痢疾是一种很容易预防的病,只要用含氯的消毒剂就可以预防32种痢疾病。
就算得了痢疾,也不可怕,因为,脱水是痢疾致死的主要原因,只要口服补液就可以有效预防脱水。所以,治疗痢疾的“神药”其实就是开水、糖和盐。可是,为什么每年还有150万儿童死于痢疾呢?因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大多数都不相信口服补液可以治病!他们想得到自己认为可以治病的药——抗生素或静脉注射。护士对作者说,一旦一位母亲从医疗所拿走的是一包口服补液,那么,她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当NGO组织给当地人发放预防痢疾的消毒剂时,只有10%的家庭在使用。
另一种导致家庭贫困以及儿童死亡的疾病是疟疾。蚊帐也是预防疟疾的重要物资,因为疟疾会通过蚊子传染。可是,蚊帐的普及跟消毒剂一样困难。
贫困国家大部分人口都会受到疟疾的影响,受影响的人口高达50%以上。一项针对美国南部及几个拉丁美洲国家国家抗疟活动表明,与患过疟疾的儿童相比,未患过疟疾的儿童长大后每年的收入要多50%,类似的研究还出现在印度、巴拉圭和斯里兰卡。说明投资预防疟疾的经济回报可能会非常高。一个蚊帐最多花费14美元,可以使用5年之久,一名儿童从出生到2岁睡在蚊帐中,得疟疾的概率可以减少30%,换算成未来工作增加的收入,每年会增加88美元的收入。这个增加的收入,足够为其买一辈子的蚊帐,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
但事实让人非常失望,在肯尼亚,一个叫tamtam的抗疟疾组织,他们测试通过免费、资助等方式发放蚊帐,那怕蚊帐的价格降至0.75美元,人们对蚊帐的需求仍然为0。研究组织通过大量数据显示,使用蚊帐可以让家庭的收入增加15%,他们调查发现,即使那些领到救济蚊帐后,收入已经增加了15%的人,他们以后购买蚊帐的可能性也只有5%。就算是分发免费的蚊帐,也远远不能保证下一代睡在蚊帐中。
现在大部分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在一般由政府提供接种服务的地区,接种率仅为6%。而一个叫“赛娃曼迪”的NGO组织,在2003年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就算是有专业的私家医疗队进入村庄,并且通过广泛宣传,医疗队定期准时举行接种活动,接种率也只是上升至17%,也就是说,即使私家免费的高质量的接种服务,就在自家门前就可以享受,仍有五分之四的儿童没有接受完整的接种。
从消毒剂、蚊帐到疫苗,都是一些低成本却可以救命的东西,但数据让慈善工作者失望。
作者在书中讲到一件让人心酸的小事,在2005年冬,在印度西部美丽的乌代布尔城,他们与一些政府机构的护士谈论救助项目时,一名护士忽然发起了脾气,她直言不讳地说:“这种工作一点意义都没有!”
是贫穷的人不注重健康吗?不是的,他们非常注重健康。当遇到严重的健康问题时,贫穷的家庭会节衣缩食、卖掉资产甚至借高利货,很多家庭会为健康问题花掉数十倍平时人均开支预算。他们宁愿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也不愿意花在廉价的预防上。
不仅预防性的工作难做,就算是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有一个十分奇葩的现象。
为了降低保健费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基本的医疗机构,那里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和护士,而且基本上是免费的,但作者收集到的数据表明,这个系统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穷人大多都会避开这个免费的共公医疗系统,使用这个系统的人不足四分之一,超过一半的人会去私家医疗机构,像我们乡下的一些老人会以驱邪为主的传统治疗。而有些私家医疗机构的医生,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一名医生接受采访时说:“我高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决定当一名医生。”一项研究发现,在印度德里的贫民窟,只有34%的“医生”拥有正式的医学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