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祭祀的由来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写手Jennifer女士

春节与春秋战国:腊月祭祀的由来

在我国,过大年之前都要过小年,小年之前的祭祀活动,被统称为腊祭。小年时我们要祭祀的就是灶君。我们现在祭祀的灶君原名张单,据一些神话传说记载,他是玉帝的八驸马。

事实上,灶君并非凡人死后成仙,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神族后裔,我们今天要讲的秦国就和他有着很深的渊源。

中国人最尊崇的除了玉皇大帝以外,就是五方天帝了,他们分别是伏羲氏,神农氏,少昊氏,颛顼氏,以及轩辕氏。其中戏份最少的就是颛顼氏,然而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很多春节时的习俗都是在颛顼氏统治中华大地时才产生的。秦国人就是颛顼氏的后裔,传说颛顼氏的苗裔女修有一天在出去游玩时,不小心吞下了一个玄鸟的蛋,不久就怀孕了,生下来一个孩子叫大业,后来大业又娶了一个女子,生下来一个儿子叫大费。这个大费就是秦人祖先伯益的别称。因为玄鸟通体玄色,黑中透红,犹如太阳方升,于是秦国人就以黑色和红色为吉色。发展到现在,红色依旧是中国人大婚或者过年时经常使用的颜色。

随着岁月的变迁,中华大地进入到了商周时期。秦人在殷商时期深受商王宠信,受商王赏赐成为了一方诸侯。

当时的秦人为了赶走瘟神,会供奉一些甜物来祈求火神向天帝求情,保佑秦人赶走瘟神,这个仪式被称为祷祝。那么火神为什么要帮助秦人呢?他和颛顼氏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啊,高诱先生为《吕氏春秋·孟夏》做了几句注,这几句话详细记载了祝融与颛顼氏之间的关系。“ 祝融 ,顓頊氏后,老童之子, 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大意就是火神祝融是颛顼氏的后人,死后被封为火官之神,掌管人间的祭灶之事。中国人的习惯就是求人办事要托关系,求神也是一样的,既然祝融和北方天帝颛顼氏有关系,那肯定要做点甜的来贿赂他来帮自己一个小忙了。

后来,瘟神走了,但是人们的麻烦还是很多。当时由于没有天文历法,人们无法计算正确的农耕时间,经常饿肚子,朝不保夕。这可急坏了商王祖乙,为了帮助百姓们摆脱这种局面,他听信了奸臣阿衡的谗言,想要去祭祀天神。这时一个叫万年的年轻人向商王进言,说自己可以为百姓们推算出一套正确的历法。商王同意了万年的请求,准许万年可以去到各地,来研究出一套标准的天文历法。后来,万年不负众望,终于推算出了一套正确的历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一年分为四个季度,以农历十二月到一月为岁首。通过这套历法,百姓们可以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再也不会担心饿肚子了。此时的万年已经成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商王为了奖赏他的功德,将他所研究出的历法命名为万年历。此历法后来又被周人和秦人改动成了周历和颛顼历。自西周至战国,每到腊月,天子和诸侯就会举办腊祭,在高台之上摆上各种美食来祭祀农神,火神和八谷星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朝政安稳。根据《礼记.祀记·郊特牲》的记载,祭祀八谷星神所用的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腊八粥,而祭祀火神用的麦芽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灶糖。

据说,孔子的弟子子贡有一次跟随孔子一起去鲁国观看腊祭,一脸嫌弃,觉得一国君民都陷入了一种失礼的状态,感觉没什么好值得观看的。孔子趁此机会为他讲解了一套治国安邦的道理,言道治国贵在一张一弛,才能让百姓彻底对国君心悦诚服。后来,孔子果然因为腊祭才得以脱困。

据说,孔子在周游列国之时,被围困于陈蔡,腹中饥肠辘辘,险些要饿死。幸好,当时的乞丐的首领趁腊祭之时为他汇集了许多谷物,煮了一大锅粥,才使他免于饿死。当年子贡觉得不起眼的腊祭,却救了恩师一命,这不能不令人感慨。有趣的是,这个故事也成了腊八粥的另一个由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