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每天写1000字青春

高标准、严要求不是坏事,只是一旦用力过猛,可能事倍功半

2017-08-16  本文已影响16人  莉莉咿呀
女孩

我发现,上学的时候,每次被分到不同的班级,但每个班里差不多都会有同样的配置。总会有一个话很多,特不招人待见的熊孩子;有一个学习上始终不开窍,被老师完全放弃的弃子;有一个每天学习毫不费劲,该吃吃,该喝喝,打游戏、看小说样样不耽误,也能考出好成绩的天才……

在这些人当中,我始终不能忘记一个叫慧的女孩。

那时,我们上初二。其实她学习挺好的,但并不是出奇的那种好,她总是需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好成绩,稍一不留神成绩排名就会下滑,于是变得更努力,在这样状态中循环往复。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考得好了,她认认真真地接着学习,努力保持住状态;考砸了,她不吃饭、不睡觉,更加拼命的学,还问班主任要了教室的钥匙。每天天不亮就第一个到教室里背书的一定是她,中午不睡午觉,在课桌前做题的也是她,晚上不去食堂吃饭,继续研究错题本的还是她。

这样始终绷着,处于一种崩溃的边缘,让周围的人担心什么时候弦断了,她怎么办?

听说,她是家里的老二,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可能是父母想要一个男孩子,不能如愿,无形中给了她太多的压力,才会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

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艰难地度过了一年,转眼间升到初三,重新分班,我们俩的教室隔着一面墙。

那时候快到放寒假了,一天晚上,下了自习时已经十点钟左右,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在走廊的楼梯间里遇到她。她说,寒假之后不会来上学了,自己实在不是学习的料。我问她去干嘛,她说,可能去打工吧!言语间满是对这里的留恋。我惊讶着,也没能说出什么安慰的话。

只是我看见,她的手臂间仍夹着一本历史课本。她轻描淡写的说,快要期末考试了,该记的都还记不住,晚上回去再看看。

果然,寒假后开学,便再也没有见过她了。

四年后,我高考刚结束,在家附近的超市里做兼职,遇见她。她怀着六个月的身孕,和往常一样清瘦。她激动的抓着我的手,感叹还是上学的日子好,能上大学真得太令人羡慕!她还是上学时候的模样,瘦瘦的,完全不像一个即将生产的孕妇,我劝她为了宝宝的健康,多吃点。

我理解当时她对于学习的那种执着,那是她证明自己的唯一办法,就像是救命稻草,行不行的,先抓住了再说,因为我也是曾把学习当作救命稻草的人。这种惯性的力量,让她在决定辍学的时候,还拿着课本到宿舍里继续学习到深夜。只是压力越大,期待越高,失望越会不出意料地砸在你头上,砸得你来不及反应。

蔡崇达在散文集《皮囊》里写到:

我想,他代表了我们这种小镇出生的人,某种纯粹的东西。那种东西,当然我身上也有。我在想,或许他是某部分的我。

他说的人名叫文展,是个满腔抱负的男孩。他根据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把周围的孩子们召集到家里来,给他们分工,名曰: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只是这种太周全的规划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文展失败了,这失败不在他的规划之内。

有时候,高标准、严要求不是什么坏事,只是,用力过猛了,反倒事倍功半。

今天,我想对那个叫慧的女孩说:未来的日子,对自己好点。你永远是我心中最棒的女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