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吼骂孩子之后,我竟然更加爱孩子和自己了
我从小都是在打压式的家庭教育中长大的,比如我犯了错,那肯定是要被骂一顿;受了伤,肯定是被责怪自己不小心。
而且我妈妈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抱怨,发生了一件让她生气伤心的事情,那一定是别人做的不对,所以让她伤心难过了,她完全是受害者。
有情绪就需要发泄,她就会跟我们诉苦,毕竟闺女是妈妈的小棉袄嘛,这也让我得出一个深远的认知:如果让妈妈不开心,那肯定是我不对。渐渐的,我越来越不喜欢自己。
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我从来不喜欢照镜子和拍照片,因为我觉得我满是缺点,很丑。虽然连妈妈都说我那张脸是拿的出手的。
等我有了孩子后,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给她最好的,不要让她重复我小时候的委屈和自卑。
她的吃穿住行,绘本阅读,亲子早教班,都是最精心的。
但是我总会在她不顺我心意的时候,会吼她,骂她,甚至动手打几下。
我打骂她的时候,既自责又爽快,那个时候我是很分裂的。
但是我又隐隐觉得我的教育方式不算错,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
我的小时候也是这样来的呀!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打骂孩子,孩子的大脑会释放出一种有毒物质,影响孩子的智商,变得越来越笨。
也许是太过恐惧这种结果,突然之间,我就没有打骂孩子的心力了。
之后,当孩子做错事或者哭闹的时候,恐惧感迅速的让我平静下来,我不再通过打骂她发泄自己对她的不满,也不愿意再采取打骂的方式迅速解决这个恼人的场景。
我会积极开动脑筋,如何解决问题。
嘿,没想到还真的能想到好多有趣的办法,把小妮子逗的吹着鼻涕泡笑起来。等她平静了,我再跟她摆其他小朋友的例子,告诉她为什么不可以。效果真的很好,她以后就很少犯类似的错误了。还会像个小大人似的告诉我这样为什么不可以。
以前孩子一哭闹,我会很烦躁,总觉得她很可恶,总想暴打她一顿,让她以后再也不要闹人了。
现在她一哭闹,情绪稳定的我会细细观察她的表情动作,发现她哭的时候,嘴角会有2个若隐若现的梨窝;嘴巴张的竟然比刷牙的时候还大,眼泪竟然一颗颗的像小珠子一样从脸庞滚下来。
哭的时候都那么可爱。唉,小可怜,不能得到满足一定委屈坏了。
我的心变得柔软又暖洋洋的,我会把她直接抱在怀里,轻轻拍拍她,让她慢慢安静下来。
她很快就不哭了,事情最后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我们还会一起讨论小朋友应不应该哭的问题。
我告诉她:“哭是正常的,不仅是孩子,连大人都会哭的。因为当心里面的委屈和伤心装不下的时候,身体需要通过眼泪把它们释放出来,这是身体在自我保护。就像吃的多,肚子就会痛,这是肚子在向我们发出警告。”
然后我在心里告诉她:“妈妈就从来不会在人前哭。当妈妈心里难过想哭的时候,哭的动作会被阻碍,总是有个声音告诉我,在人前哭很丢人,不要哭!我会本能的把哭的动作压制过去。所以妈妈从来不敢跟人深交谈话,我害怕因为情绪波动,会在人前哭出来,被人看不起。妈妈希望你以后可以想哭就哭,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当我不再打骂她的时候,我发现闺女越越来越多的优点,我也越来越包容她,越来越爱她,越来越不容易发脾气。
更神奇的是,我对自己的评价,也从只会批判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发展为看自己的A面缺点,也看到自己的B面优点。
开始看到优点的我,突然感觉胸中舒口气,就像以前一直有根绳子吊在脖子上,现在那根绳子突然松动了。
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我想应该是我的教养方法的改变,让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小了些。
而教养行为的反馈,让我与自己的童年做出了一点和解:妈妈不开心,不是因为你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她像你一样,向上辈学习在用错误的方法惯性养育孩子。
得到记忆中妈妈的认可,比现实社会中其他人的认可都重要的多,也权威的多。
与童年和解一点点,脖子上的绳就松动一点点。
那么为什么我决心给孩子最好的,还总是情绪失控打骂她呢?
因为她让我不开心,她的行为与“我希望她赶紧不哭,听我的话”相反,我想赶紧解决“她不哭”这件事。
而我有关其他的育儿知识太浅薄,在情绪失控之下,我本能的选择我最熟悉的育儿管教方法——妈妈的教育方法。
我想这应该是原生家庭影响很难摆脱的原因,我们对它太熟悉了,是刻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是我们的生命底色。
还有我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毫不客气的行使家长管教孩子的权利,以此来获得在不满意的人生里无法获得的掌控感——我可以随意掌控你的情绪和行为,我让你哭你就哭,我让你恐惧你就只能恐惧,你还不能反抗。
即使我打你骂你,你却还是离不开我。我怎么伤害你,都不会有损失。
这种心态写出来,真真是不寒而栗,但是确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家长的心态,也许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自己的管教行为里有这层深意。
其实,这是种施虐!
当我因为巨大的恐惧感——孩子受到打骂会变笨,而放弃原生家庭的教育底色,我要开始寻找新的教育方法后,我的情绪也稳定了。
情绪稳定的我允许孩子哭,甚至因为自己的经历我非常赞同孩子哭,而且很有耐心去陪伴她。
不再因为孩子哭泣而厌烦,我的关注点就从“如何让孩子不哭”转移到“孩子为什么哭”和“如何才能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她平静和解决问题。”
孩子的感知力是非常敏锐的,当你耐下心,并且真诚的帮助她解决问题,她会很快的稳定情绪,然后开始跟你讲价讨价,为自己争取福利。
一次次与孩子的情绪教养的成功,也使得原生家庭的教育底色剥离一点点,它对我的影响也有变弱的趋势。
而我也开始在习惯性的批判自己方式下,去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即使只有半信半疑的一点点,它的能量也是很大的。
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习惯性批判是否合理,让我不再粗暴对自己下结论“你就是个失败的人,不漂亮,没能力”。
让我开始抛弃粗暴的成见,去理解自己的行为,去看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去重新整理我的行为。
所以我应该多去反思自己对自己的评论是否正确?
我为什么这样?
如何去做才能不断的修正自己?
用时,积极学习育儿知识,用新的科学的育儿知识慢慢更新原始的育儿理念。
不让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太多的遗憾。
那么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