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二):青涩的岁月

2022-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梦想飞翔的骆驼

赵文章小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整个国家的孩子非常多,尤其是在皖北这个小县城的农村,虽然国家提倡每家不能超过两个孩子,其实基本上每家都是三个以上,一家4-5个孩子的也不罕见,那个时代整个中国还是农业社会,多生孩子意味着可以多分一个人的田地,孩子大了,家里就多了一份劳动力,事实确实如此,经济条件好的多数都是男孩多的家庭。

因为孩子多,除了镇上有初中外,一些人口聚集的村庄也都会有自己的初中,文章那届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上小学赶上了小学学制的缩短,优六年改成了五年。

文章上了附近村子的学校,那个学校里面的孩子都是附近村子的,因此各个家庭的条件都差不多,彼此相处的很好。因为教育政策的调整,镇里打算把初中逐步都集中到镇上去,文章他们这个班在这所乡村初中仅仅呆了两个月被调整至镇上,一共包括两个班级的孩子。

自从进入这所城镇初中,文章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

学习方面,镇上的孩子和镇子周边的孩子在初中之前,都上过一些补习班,类似现在的“幼小衔接”,只是那个年代还没有普及幼儿园而已,因此文章发现自己的基础赶不上那些镇上的孩子。

生活方面,镇子上的孩子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日常生活这些孩子都是在饭店解决吃饭问题,而文章只能带上干粮,每次都是一个星期,还要背上一些米,每天早上就可以吃到米粥,就这家里的干粮和咸菜,比较奢侈的行为是偶尔能够吃到学校的炒菜,虽然只是3毛钱一份,但是他也消费不起。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镇上的孩子可以穿上他们非常帅气的跑鞋,那种带钉子的鞋子,跑起来身后卷起尘土,帅呆了,而文章身上还穿着哥哥穿小的衣服,甚至还带着补丁,这让他市场会有自卑之感。

因为是转学,没能赶上学校订购新课桌,那个年代一个单独的课桌需要50元钱,大概可以买上小200斤粮食,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基于这两点,文章没有能够坐上新课桌,只能坐那些退役的老旧的课桌,表明坑坑洼洼的,还是两个人一张桌子。

这些差距让文章感受到深深的自卑,自然功课表现也非常的一般,不仅如此,那个年代,校园欺凌非常普遍,男生宿舍里面经常能够搜出管制道具,文章那时只有一米六的个子,瘦瘦的,常常被班上一个淘气的孩子所欺负,这也让文章的性格变得非常懦弱。

因为学校的住宿条件非常差,一些顽皮的孩子因为晚上寒冷,有时候不想去外面上厕所,就直接在宿舍里面小便,这让宿舍里面的味道非常难闻,因为洗脸也在宿舍进行,因此宿舍里面长期是湿漉漉的状态。

后来爸爸找了一个在镇子附近的同事家的房子,这样文章才得以有了安身之所,虽然也是寒冷,但是至少比较卫生。

那段求学的岁月对于文章来讲非常难熬。

文章最喜欢的还是暑假,放假后他都会和哥哥一起去钓龙虾补贴家用,不仅如此,文章还会将家里种的西瓜和南瓜拿到镇上出售,这一度上他感到非常难堪,因为常常会遇到同学,另外镇上好多的摊位都是固定的,他会市场被商贩赶来赶去,好在那些蔬菜瓜果都能够及时出售,换来的钱财能够补贴家用。

生活和学习虽然艰难,但是在文章的心中,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一有时间都会看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养分,看书是文字最快乐的文章,没有之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