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活

流感

2018-05-14  本文已影响19人  子木儒医

戊戌年,假五运六气,推而知之,天造有余,物化充足,故作此篇,


流感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由核心和包膜组成。

 分为甲(A)、乙(B)和丙(C)三型

甲型——再根据HA和NA的抗原性不同分为若干亚型,HA可分为H1~H16亚型,NA可分为N1~N9亚型,人类流感主要与H1、H2、H3和N1、N2亚型有关。  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最常发生于甲型

主要形式有两种:  ①抗原漂移: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不会引起流感的大规模流                                              行,出现频率高,且有逐渐积累效应;

                                        ②抗原转换: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的病毒亚型,往往会                                         引起流感的全球性大流行,发生频率较低,且缓慢。

病毒对外界影响的抵抗力:不耐热,100℃ 1分钟或56℃ 30分钟灭活,

                                                常用消毒剂、紫外线敏感,低温干燥,真空-20℃下可存活。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特点:防不胜防  不持久;无交叉

4.流行特征 一般多发于冬季。迅速,面广,周期  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                          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流感后人群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死者多为年迈体衰、年幼体弱或合并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甲型流感常引起暴发流行

                      乙型流感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

                      丙型以散发为主。

发病机制  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引起上呼吸道症状,并在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后排出较多量的病毒,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引起传播,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溶解或脱落后,产生炎症反应,从而产生发热、头痛、肌痛等全身症状。  复制破坏;炎症反应

病理  单纯型流感病变主要发生在上、中呼吸道,表现为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和脱落,黏膜充血、水肿和单核细胞浸润。  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征为肺充血、水肿,支气管黏膜坏死,气道内有血性分泌物,严重时有肺透明膜形成。

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3日。  起病多急骤,发热通常持续3~4日。

  单纯型流感  1.最常见,骤起畏寒,体温39~40℃,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明显;  2.咳嗽、流涕、鼻塞、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  3.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起病急

 全身重

 局部轻

  肺炎型流感高热、烦躁、呼吸困难  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 特点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可进行性加重,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5~10日内死亡。

  其他类型较少见

            中毒型  主要表现为高热、循环障碍、血压下降、休克及DIC  胃肠型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脑炎型  主要表现为谵妄、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并发症细菌  呼吸道并发症:  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

        肺外并发症:  中毒性休克、骨骼肌溶解、心肌炎、心包炎。雷耶(Reye)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白细胞少  2.病毒分离  灵敏度高,但实验要求高、费时。  3.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发病后7日内采集)和恢复期(间隔2~3周采集)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滴度与前者相比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确诊(回顾性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较差。  4.病毒特异抗原及其核酸检查  采用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型特异的核蛋白(NP)或基质蛋白(M1)及亚型特异的血凝素蛋白。  5.快速诊断法  取患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到包涵体,免疫荧光检测抗原。

  诊断  一般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短时间之内出现大量流感样病例,应考虑流感。诊断分为两类:  1.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  2.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

 流感核心特点  起病急  全身重  局部轻  粒细胞少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隔离患者  2.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只有早期(起病1~2日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加强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要易于消化。抗菌药物仅在明确或有充分的证据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时才考虑应用。  4.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  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对症治疗。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免诱发致命的雷耶(Reye)综合征。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1.离子通道M2阻滞剂  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可阻断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复制,早期应用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缩短排毒期,但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发病初期使用,能特异性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从而抑制病毒的释放。扎那米韦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发挥作用,适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耐药的病毒株也起抑制剂作用。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时间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加强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戴口罩,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流感患者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接种流感疫苗 易感高危人群和医务人员接种疫苗。高危人群包括:年龄超过65岁;有慢性肺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成人和6个月以上的儿童;肾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抑制者;妊娠中期以上孕妇等。接种时间为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每年接种1次,约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  2.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或奥司他韦。



  抗原漂移指的是( )                                                                                                                     抗原转换指的是( )                                                                                                                A.变异幅度小,出现频率低                                                                                                         B.变异幅度小,出现频率高                                                                                                         C.变异幅度大,出现频率低                                                                                                      D.变异幅度大,出现频率高                                                                                                        E.发生于乙型


  流感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                                                                                             A.潜伏期  B.发病3日内  C.发病1周内  D.发病10日内  E.全病程


 下列有关流感流行病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B.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C.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D.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免疫力持久  E.人类普遍易感


   流感的流行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不定


  下列有关流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头痛明显  B.呼吸道症状较明显  C.体温可高达39℃或以上  D.呼吸道症状较轻  E.全身症状明显


  流感患者发病后12小时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应考虑的临床类型是( )  A.单纯型  B.肺炎型  C.中毒型  D.脑炎型  E.胃肠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