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兼自夸

2016-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颜如苏

今天的命题作业是夸自己。

洛杉矶橙色天气警报的第三天。

正中午12点30,听完3小时博士生的课,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回家,步行10分钟,转小火车,再步行10分钟。饥肠辘辘,又累又困倦,到家快1点30了,随便热了点剩饭菜吃了,躺着午睡,一时也睡不着,不知怎地就想看看电影《陆垚知马俐》。youtube上竟然有全片,只是中途有段没声音,但有中英文字幕也不影响。用手机那么小的屏幕看的,侧着身子躺着,也看了一大半,想写点什么,作为今天的打卡作业,可是看着看着老开小差,看来我是做不了影评家的。后来还是睡着了。不久被热醒,片子还没放完,电池也快没了,索性起床不看了。

只想说,一个80后演而优则导(文章自编自导)的喜剧作品,几个演技和人气不错的演员(包贝尔、小宋佳等)出演,逗乐,歇斯底里,吻合都市年轻人情感和娱乐需求,能火起来毫不奇怪,但消遣一下可以,不太符合我们70后的胃口。

我开的小差是:小宋佳哪里就像我了?长相?神情?性格?气质?呵呵,朋友随口一说,我还当真了。不过我也感觉有点。包括脸型,还有眼睛和眉毛分得开,似笑非笑的戏谑,毫不含糊的直率,等等。自然不能跟演员比,可能也是因为当时朋友因为喜欢一个人而美化对方而已。

想起来,从小到大,我被身边人无数次与当红演员歌手主持人作家等相比拟,总说我像某某某,要说这些人也不太像同一类啊。

我记得最早被比拟,应该是12岁正发育时比例不太协调,似乎嘴巴大颧骨高,当年歌手郑绪岚作为新秀正红,一个姻亲说我很像她,我也可以把她的歌模仿得很好;后来新闻又说人家出国了,这个亲戚便说你啥时候也出国留洋吧,让我们沾沾光。如今我出国了,他也早已随着婚姻解体而不再是我家亲戚了。可是,那种对未来对出国的期盼还是埋下了种子吧。

读中学时,甜歌妹子杨钰莹红遍半边天,街道上的广播到处播放她的歌曲,地方电视台的点播都是她的倩影,甚至还上了春晚,来到我们小城演出也被吃瓜群众们评头论足。邻居大妈每每看到电视中她的模样,便会开玩笑地念叨一句:看,平平出来了。现在想来,少女时的我长相清秀甜美,加上成绩非常好,大院里视我为所有孩子的偶像,特别为我普通司机和家庭妇女的父母长脸,也许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欣赏吧。

大学时,因为被一个宿舍女生发现我长了一个与林青霞一样的下巴(正中间有个小窝窝),于是我又成了林青霞了。当时电影院正放她主演的《滚滚红尘》、《新龙门客栈》等,议论到末尾都会被大家打趣一番。说起来,是通过林美人对大学阶段那个清高而有些才气的我的认同吧。

后来,读研究生了,因为酷暑而声带小结,嗓音嘶哑了好久的我,被比喻成周迅和许戈辉,被认为声音很特别,可我别提多苦恼了,从此再也唱不了好听的歌,上不去了。而因为烫发过敏而长期留的直发短发,被闺蜜认为有她最喜欢的台湾作家张曼娟的气质和形象,一而再,再而三地说。

好吧,夸自己,能说会道,能歌善舞,有美貌,有才华,有气质。

就此打住,仅此一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