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随心诗文~❤简诗集_诗歌©

此《家》非家,可悲可叹               ——读巴金《

2018-09-17  本文已影响147人  忘川清浅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昨天晚上和今天下午的不懈努力,我终于看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小说《家》。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会很晦涩难懂,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凡是老师规定的必定都是看不懂的,后来我百度了这本书的相关内容,我感觉它更像是一部虐心的言情小说。

但是,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决计不是因为它靠言情夺取了读者的眼球,我这样想着,怀着敬畏和好奇的心理开启了这本书……


内容简介

高家长房的三个儿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他们三个性格不同的人,觉新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却仍旧被旧制度捆绑的人,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都是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

觉民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觉慧也有着自己的心上人——鸣凤。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婚后一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丫家庭的重担。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好在她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给了他许多安慰。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两年以后爆发了五四运动,新的思想唤醒了他那久已逝去的青春。但他仍不如两个弟弟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他的思想是新的,但他的行为却是旧的。

觉慧由于跟同学们一道参加了向督军请愿的活动,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允许他再出门。而年逾古稀的高老太爷却娶了一个花枝招展、妖里妖气的陈姨太,觉慧觉得他不像祖父,倒像是敌人。而在这些日子里,觉新经常在夜里吹箫,仿佛在倾吐着内心的哀怨,原来他晓得了梅从宦宾回来的消息。

元宵节到了,由于军阀混战,张姑太太只好带着琴和梅逃到高公馆。觉新与梅相遇。二人互诉衷肠,泪流满面。两天后,街上又传出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避难,只剩下觉新一人留下看家。抢劫并未发生,三四天后避难的人也都陆续回来了。梅和觉新等人聚在一起打牌,觉新心乱如麻,常常发错牌。梅谎称有事回到房中痛哭,瑞珏赶来安慰她。二人互诉心曲,成为好朋友。

战争结束了,觉慧瞒着家人参加了《黎明周报》的编辑工作,撰写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文章。他觉得自己与家庭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只有想到鸣凤,他才会感到一些亲切。

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像送东西一样赠给冯乐山做小妾。鸣凤怀着一线希望去找觉慧,埋头写文章的觉慧丝毫没有察觉到鸣凤脸色的变化,鸣凤几次欲言又止,恰好觉民来了,鸣凤只好流着泪离去。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觉慧,觉慧急忙冲出门外寻找鸣凤,但没能找到。原来,鸣凤已经喊着觉慧的名字投湖自尽了。鸣凤的死使觉慧陷入了经常的悲哀与自责,他更加憎恶这个黑暗的社会了。

不久,《黎明周报》被查封,觉慧等人又筹办了内容相似的《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依旧言辞激烈,矛头指向整个旧制度。另外,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宣传新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岁寿日到了。公馆里连唱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祝寿,冯乐山也带婉儿来看戏。(鸣凤投湖后,高老太爷又把三房的丫头婉儿送给了冯乐山。)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自己在冯家所受的折磨。

高老太爷刚过寿辰,就催着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女结婚。觉民不愿像大哥那样充当傀儡,他选择了逃跑。他逃婚的消息被高老太爷得知后,高老太爷勃然大怒,他命令觉新立即找回觉民,并威胁要和觉民断绝祖孙关系。觉新让觉慧带信劝觉民回家。觉民回信劝他不要再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觉新流泪了,他觉得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他去为觉民讲情遭到祖父的一顿臭骂。他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再去找觉慧劝他去找回觉民,觉慧嘲讽他懦弱无用。觉新生气至极,又听到了梅去世的消息,这对他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打击。他匆忙赶到钱家。面对梅的尸体绝望地痛哭。觉慧没有流泪,他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恶更强烈了。

一天,高老太爷房里闹成一团。原来五房克定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暴露了,五太太到老太爷房里哭诉。高老太爷怒气冲天,重重地责罚了克定。但是,一种从未感到过的幻灭和悲哀感也沉重地压上了他的心头。觉慧也和爷爷一样感觉到这个家庭正一天天地走上衰落之路,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

高老太爷病倒了,但他的病并没给这个家庭带来什么大的变化。各房的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架、在争斗。看到医药已经对他的病产生不了什么效力,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去请来道士,拜菩萨、祭天、捉鬼,闹得一塌糊涂,使高老太爷的病雪上加霜。觉慧坚决不许到自己房里去捉鬼,还把克明和觉新痛骂了一顿。

濒临死亡的高老太爷变得和善亲切起来。他让觉慧找回觉民,也不再提和冯家的婚事,觉民、觉慧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高老太爷对孙子们说了几句话,就去世了。第二天,高家兄弟们就为财产分割的事情吵了起来。

瑞珏生产第二个孩子的日期就要到了。嫉妒、憎恨瑞珏的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求瑞珏去城外生养。高家克字辈担心背上不孝的骂名,也对陈姨太的办法予以赞成,他们让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哥哥反抗,但觉新却流着泪答应了这一切。

瑞珏只好搬到城外一间久已没人住过的又阴暗又潮湿的小屋里去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正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喊叫声,觉新想冲进去守在她身边,陈姨太却吩咐不许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临死都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觉新终于醒悟,夺去他心爱的两个女人正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仍然没有决心反抗。

觉慧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已经忍无可忍了。他要出走,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得到的是他们的一致反对。觉慧决不屈服,他表示“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新反复考虑后,决心支持觉慧并为他准备了路费。黎明时分,觉慧告别觉新、觉民和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他将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看罢本书,我最气愤的是当瑞珏在难产时痛苦地喊着觉新的名字时,觉新却因为张嫂说太太们说大少爷不可以进月房而真的在门外不进去,虽然他也大声喊着“给我开门让我进去”,然而当张嫂向他解释说不可以进去时,他的勇气居然消失了,他居然放弃了,真的很可笑也很可悲。那两扇油漆脱落的木板门最终成了生死之门,然而,他明白,也终于不得不相信,真正害死他妻子是整个封建迷信的礼教制度。

觉慧喜欢的人——鸣凤,同样是死在封建制度手里的可怜女子。因为身份地位的悬殊,她不可能和觉慧在一起,然而她的愿望很卑微,只是希望永远陪着他照顾他当他的奴隶就好,可惜,这么渺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她被选去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去找觉慧无果的她最终选择投湖自尽作为自己的归宿。当觉慧并未察觉到鸣凤的变化仍在改稿时我真的很着急,但是远远没有对觉新的那般气愤,明明觉新已经知道一切却无能为力,那种深深的无力感真的很让人心痛。

书中并未提到琴之后怎样了,只说觉民的母亲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可是在那样的背景下,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现在还没有看剩下两部书,我只希望那结局是好的。

当一切结束后,我才明白,原来在这虐心故事的背后,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是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更是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鲁迅先生曾批判过中国人的奴性和劣根性,然而,如今在这个思想解放的新世界,我们真的摆脱了这种奴性吗?非也。我们还是会懦弱,有太多的底层人民受到欺辱不敢反抗,不过,欣慰的是,我们的社会还是比那个时代好太多,我们有地方可以申诉,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不管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公平,但至少我们有了人权。虽然像《家》那样的惨剧不会再发生,但是我们还是要有忧患意识,毕竟当今社会要进步的空间太大。

其实感想还有很多,但我的思想浅薄,名著只读一遍定然是不够的,希望日后我可以读的更有深度,写的更有意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