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熟客,不杀价,是什么原因?

2019-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纹理雪纯

不好意思

作为卖方,你说多少就多少,不会和你拉来拉去。因为不好意思。

你如果想按标价卖出东西,不杀价。和他,搞好人际关系,他就不好意思了。

如果他经常在这,杀价。成为习惯,每次来买东西都会和你,杀价。

和顾客主动寒暄,打招呼,问好。

对顾客最好有记录,但是不能当她面做记录。

人的记性没有特别好的,长时间能够记住的。所以说落在文字上,有依据可查的,更有说服力,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靠脑袋记,记忆可能出现问题,也会增加自身的不自信。

实操,你跟这个客户见面以后,他走了,你就利用时间做一个记录。

第一次纪录,他大概身高多少?什么衣服?什么特色?他留给你最大的印象

因为你不方便,第一次问他名字,然后有什么细节记下来。

第二次问,先生你贵姓?大多会告诉你

他是再次来这里买东,首先,对产品和价格进行了肯定。

哦,你大名叫什么?容易产生警惕性。他心想你干嘛?要做我的户口调查,从而产生心里厌烦。他也不会告诉你

他每次来,问一点。时间一长,顾客记录就做出来了。(想起了大数据,个人通过对个人信息的填写,然后被有心人士手机去了)

这就叫用心做生意吧!这是在与客户的交互上。不是产品,也不是价格。这个类似于一种服务吧。

这里引入一个调查问卷的问题

对于调查问卷,在可填不可填,必学不填写

在需要填写的情况下,姓名,等其他信息多是假的,可能电话会是真

和客户打交道,要主动,要积极

现在人主要看客户包里有钱没?

就是通过一个人的形象,盼望它是否是有钱人,如果有钱就围上去。

我们表面上很诚恳,但是人家会觉得你是为了钱而装出来的。客户是不会感动的。其实你的服务很热情,很积极。

客人进门喊欢迎光临,谢谢惠顾

实际常在餐饮业见到。

真是强教授不建议这样做。中国人对这种东西不感冒。这是在做形式,做表面,盲目学习别人。

全球来看,只有日本会这样做,欧洲美国没有人做。

中国人适应什么样的呢?

顾客进门,你先观察他有什么值得你关心的没有?

这是最要紧的

举一个普通的例子

一个女人进来以后,不要马上去问他

你就跟她点个头,然后不要靠太近,你就上去问他,你这发型是哪里做?

问这个做什么?

我妈妈最喜欢你这种发型,他到处去打听,就想做个你这样的发型,就是找不到,你能不能告诉我?

他一定告诉你,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然后就会说这个包起来,多少钱给你?

当一个人受到尊重的时候,他比较会管好自己,他比较不会乱杀价。

个人觉得,店铺经营,如果你做客户记录,这个方法是好的。但是如果你不做记录,每次你要从顾客身上发现亮点,可能会重复。同一个套路用在不同人身,偶尔会被撞见,那就惨了。这种方法使用的核心,其实是你真正的需要,最后和身上的东西很感兴趣

没有那么多类型的借口可以让你重复使用。

你最好的是去记住顾客,他的尊姓大名,这个方式,不太适用传统销售。

但可以应用到你的同事身上。

你要是当老板的话,听到你的主要顾客。

网店的话,会对顾客有网上记录。

中国人做买卖是很计较的,但是做朋友不会。

所以要和你的顾客成为朋友,你始终和她是客户关系,你会发现她是斤斤计较的。

交易不成,人情永远在。我跟你见面即为有缘,你要我做什么?我能做我都做。你买不买我不会很计较?

反而会很不好意思,我们麻烦人家很长时间,多少会买一点?他多少会有这种想法。

作为服务销售人员,你可以力所能及的给他提供帮助,可以让他试吃,你尝尝这个,挺好吃的。当然,在对自身产品很自信的情况下。

顾客就会变得很可爱,否则它的架子就会很大,然后他会很没礼貌,他非常不尊重,甚至把你当下人看都可能。

中国的弊端,中国人性的特点,即为如此。

你赚了我的钱,当然对我好。你没赚我的钱,却仍然对我好。可见你是真的对我好。

然后她就很积极的,就变成你的延伸

把握顾客,延续他的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