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没有母亲的母亲节
今年的母亲节,是母亲离开后的第二个母亲节,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我还不知道该不该过,怎么过。已经56岁的我心理上依然依恋母亲。但是,母亲已经不在人间。
我自己觉得自己的母亲和其他人的母亲没什么不同,母亲每天上班忙忙碌碌的,下班回家后就埋头做饭,然后就是家务,我们淘气的时候妈妈也会惩罚我们,甚至揍我们一顿,但是记忆中的妈妈特别疼爱我们。
从记事起,最初体验妈妈的爱,是通过耳朵来感知的。“永生,你妈妈真的很不容易啊!你妈妈带你太难了!你妈妈个子那么矮小还抱着你这么一个大胖小子真把她累坏了,你长大了可要好好地疼你妈啊!”。。。。。。
计划经济时期,住房都是工厂统一分配的,我们就住在父亲单位分配的家属宿舍大楼。父亲的单位是轧钢厂,家属宿舍就建在距工厂很近的地方,轧钢厂远在郊区,周围都是农田和水渠。
二排三层楼的家属宿舍楼傲然耸立在一片农田中,格外显眼,南北两条水渠像护城河一样把宿舍楼与外界隔离开,宿舍楼的旁边, 有一座二层楼的军营,经常可以看到解放军叔叔站岗执勤,他们骑马巡逻的英姿好神奇!实在令人难忘。另一个建筑就是军马场,马场就是我们的动物园,北京大蹄子(枣红色高大种马),黒怪(坏脾气长头发种马),小可怜(一头驴)是小伙伴们经常谈论的珍稀动物,马场只有三种动物,马、驴、骡子,偶尔会有几只野狗闪过。
南边水渠的对岸是一所中学。一栋L型的二层教学楼,建筑整齐,红砖围墙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象一座城堡,充满了神秘感。北边水渠的对岸是一座坟场,大大小小的坟包像野蘑菇一样散落在葱绿色的野草中。
春夏之际,白日里人喊马嘶,鸟儿鸣鸡叫,燕子低飞麦穗弯腰,看家的小狗嗷嗷叫,农人耕作不辞辛劳,夜晚,蛙鸣四起,虫儿吟唱又交织出天籁大合唱,空气中散发出青草的芳香,夜空中繁星闪耀,万籁俱静,偶有流星划破夜空,让银河的水倾泻到大地之上,浇灌出茂盛的庄稼。
秋冬时节,遍地金黄,烧麦秸的气味四处弥漫,闻起来很舒服,但是一入冬,西北风在旷野中肆虐,拉开横扫千军的气势扑向单薄的宿舍楼,寒风发出怪兽般的嚎叫声,要把楼房摧垮,窗外是大怪兽在吼,房间里是小妖怪在喊,各种声音穿过门缝,窗缝,钻进人们的耳朵里,折磨着人们的神经。
每到此时我就十分害怕,手里紧紧地抱着玩具枪,瞪大眼睛紧张地瞄着结满冰花的窗户,看看有没有妖怪从窗户缝里钻进来。终于我发现了妖怪,他们就趴在我家的窗户上,张牙舞爪,摆出各种姿势要冲进房间里来,他们肯定是从北岸的坟场里爬出来的妖怪。“妈妈!妈妈!”我大声向妈妈求援:。“嘛事儿永生?”妈妈停下手中的家务活走过来询问。我不敢出声,只用眼神向妈妈示意妖怪的方向。窗户上的妖怪们若隐若现仿佛在想办法隐身。“没事儿的儿子!那是车灯照在咱家的窗户上,窗户上的是冰花!”说着,妈妈立刻把双手贴在冰花上,可是又像被针扎了一下似的一下子缩了回来,嘴里不住地说:“好凉啊!”妈妈低头看了看我,她张开手指缓缓地把手盖在了冰花上,冰花渐渐地融化了,化成了水,一滴滴地从妈妈的手腕上淌下来,妈妈的手掌,印在了窗户上,妈妈赶走了妖怪。我一下冲到妈妈怀里,紧紧地抓住她,头躲在她的脖子下边紧闭双眼,妈妈举着冰凉的双手,用双臂拢住我轻声地说:“永生,不怕,一会儿你爸爸就回家了 。”后来, 从妈妈和姑姑的谈话中我偶然得知,原来在冬天的夜晚妈妈也很害怕,那年妈妈28岁。
在弟弟出生前,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得到了爸爸妈妈的万千宠爱,爸爸工作很忙,他十四岁的时候从老家通县(今北京通州区)投奔我天津的姑姑家,经过姑姑和姑父的引导和帮助,从农民成长为工人夜大学生,8级电工,全厂电工的权威。爸爸专注工作,无暇照顾我和妈妈,我的家庭教育和智力启蒙是妈妈来完成的。
妈妈是天津女二中的高材生,经常收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约稿,应邀参加电台的社会活动,男神级的著名播音员关山老师曾经和妈妈一起做过节目。这也是妈妈少年时期的巅峰时刻。后来因为经济拮据,妈妈没参加高考,很早就参加工作挣钱养家了, 而她的很多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开启了瑰丽的人生。高考心结一直深深地埋在妈妈的心里,直到二十年之后才解开。
“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 (掌声) “再来一段儿!这小孩儿真灵!”“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八路公交车上一个男孩儿稚嫩的诗歌表演让拥挤不堪的车厢多了几分轻松和快意 。从幼儿园到我家的宿舍楼要调三次公交车,穿越和平区、南开区、河北区、北辰区四个行政区,历时两个多小时。夏天一身汗,冬天冷飕飕,记忆中,我的启蒙教育就是在公交车上开始的。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妈妈抱着我在各个公交车站之间往来穿梭,我跪在车窗前小脸紧贴在玻璃上凝视外边的世界,窗外的景物从繁华热闹的的市区变换成空旷冷清的郊区,汽车、高楼、街道被马车、农田、水渠代替。我也从体育馆幼儿园转到南开区四幼中二班,此时的我已成为公交线路上的“网红”,公交车既是我的流动学校,也是我的舞台,我一遍遍地高声朗诵毛主席诗词,声情并茂地演唱革命歌曲和样板戏,甚至到了可以任凭乘客们点唱的程度,许多司机叔叔和售票员阿姨都认识了我们母子俩,一次妈妈背着我追赶即将离站的公交车,妈妈一边跑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呼喊,已经缓缓启动的公交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个人,挥动着白色手套,“别,跑,啦,不,着,急!”后来他索性径直朝我们跑过来了,来到近前一把就把我从妈妈手中抱过去,把我们送上车,回头看到我们坐稳后他才再一次发动汽车,他是八路大红头公交车的司机叔叔。听妈妈说,那时的人们心眼儿好都很热情,看到咱娘俩有难处都主动帮忙,有的时候是售票员阿姨,有的时候是司机叔叔。后来,虽然我有了私家车,但是也常常乘坐公交车。
听爸爸说,我出生后,他和妈妈都很年轻也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更没有什么专业方法, 他们完全凭借朴素的情感和为人父母的本能来教育后代。但是我却不觉得他们缺少方法。
爸爸常提起一件我的糗事,那年我4岁,爸爸用我的玩具,一只用八号铅丝的绑着圆形的水龙头扳手,把我的屁股达成了官老爷的脸,我像一只小狗一样大声哀嚎,原因是我背着爸爸跑到梁大爷家,和他们家“共进午餐”,而且不止一次,这是一次史诗级别的教训,效果非常显著,以至于我长大成人后,遇到亲亲朋友请吃饭,我都本能的拒绝。
妈妈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引导启发式的。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要成名成家,鼓励我在长辈面前要勇敢地表现自己,越是人多的时候越鼓励我唱歌。跳舞。朗诵诗词,表演京剧。妈妈经常在亲友面前夸赞我,亲朋好友收到妈妈的暗示后从不吝惜掌声,大家对我赞不绝口。妈妈俯身鼓励我拥抱我的换面历历在目,妈妈是我幼年时期成长的导师。
记忆中我的玩具要比别的孩子多,转盘玩具枪、锣鼓镲、布娃娃、积木、图画书,陀螺......我十分爱惜这些玩具,除了书以外,大部分玩具一直完好的保留到我上小学的时候,中间它们也陪伴过弟弟。
我稍大些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讲故事了,“小红帽”,“狼来了”,“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梁山伯与祝英台”,“流浪者之歌”,听完故事后,我都会问妈妈各种问题,“资本家为什么那么坏?为什么要把阿根廷中锋关在自己的房子里?为什么打雷时坟墓会裂开一道缝?” “美国人为何要把中国的孩子当成小猴子一样抓走?”妈妈的具体答案我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是妈妈讲故事时候的样貌和故事大意我还是清晰记得。
长大后我越来越觉得,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更多的是来自妈妈的影响。爸爸妈妈都是文学爱好者,我们家的书柜里至今还保留着他们年轻时就购买的中国四大名著,有时晚上一觉醒来,我我总能看到妈妈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在阅读。
我和弟弟睡前经常听到爸爸妈妈聊红楼梦,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爸爸的文笔好,经常帮助妈妈写学习毛选批判阶级敌人的发言稿,偶尔也会听到爸爸吐槽说:“你们的破单位,事情真多!”但是很快,爸爸就写完了一篇文笔流畅,观点鲜明,字迹工整,颇具冲击力的文章。因为有爸爸的文章托底,妈妈在她的领导和同事中获得了赞誉,每到此时,妈妈总会流露出自豪骄傲的神情,言语之中充满对爸爸的敬佩和依恋。也许这就是爸妈这对恩爱夫妻表达爱的方式吧!
在这种成长环境中我和弟弟不知不觉也养成了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不知从何时起我总觉得妈妈的眼睛无时不刻地看着我微笑着,既是欣赏自己的儿子又是好像要嘱咐我几句话似的。
妈妈就活在我的身体里,我活在她的精神中,我和她一起看世间的变化,经历不同的情感,爱着她的爱,开心着她的开心。我把她的思想下载到了我的大脑中,她和爸爸用自己的血肉塑造了我的身体,我活着她,她以我的形式存在,继续在我们的家庭中陪伴着爸爸弟弟和所有的亲人。
母亲节让我把自己看的更加的清晰了,做好自己,善待自己就是在母亲节对妈妈最好的纪念。
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