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之后
“女人不会因为男人品德高尚而爱上他”
吉蒂在《面纱》里是这样说的。这是一部以20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拍摄的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
影片的开头便是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只是与大多的爱情片不一样的是,女主并没有在男主身上找到爱情,仅仅只是为了逃避便将自己嫁了出去。对女人来说这也许就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吧。而男主虽然帅气沉稳,但是却缺少生活情趣,甚至于新婚夜男主都是到了睡前一刻才进了房,还得把鞋子码的整整齐齐的才笨拙的亲吻他的爱妻。(对男主还要求关灯!)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导演和编剧的功力,他只有一两个镜头或者一两句台词便能刻画出整个人物的形象,让观众的第一眼就能知道面前人物的性格。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思考错综复杂的关系、演员的演技或者台词的意义。一切都很明了,你只需要去体验,体验片中完美的细节处理,体验片中如画的山水,以及用心思考整部影片的意义。
“女人不会因为男人品德高尚而爱上他。”
这句话真的对么?
看完了这部片子,心里也有很多疑问。比如怎样才能让一个人爱上你?比如没有爱情也是可以成就婚姻?比如一个人品德如此高尚也不能让人爱上他么?
我在思索,在佐证。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我却为我爱的人伤心流泪。吉蒂和查理的偷情,与沃特争吵是自信满满的说出她和查理是真心相爱的,到最后被查理当面拒绝的不甘。我想都可以用这一句歌词来表现了。我当时在想,沃特这么好,为什么你就不能爱上他呢?成熟,稳重,帅气,除了有点木讷。
对了,木讷,男主是多么木讷的一个人啊。然而查理就风趣幽默多了,对比之下吉蒂当然倾心于查理了。可是问题真的是性格不合呢吗?
我妈曾经说,做红烧肉放糖和不放糖的人是不可能过一辈子的!我很诧异于我妈把爱情解释的如此廉价以及通俗,但是想想应该是有道理的,毕竟一个锅里吃饭的,不能有错。
直到某天我爸带我回老家吃饭,特地让我姑做红烧肉时放糖,我几乎惊叫着问,爸你不是不爱放糖么?我爸很平静的回答:“是你妈不爱吃糖,红烧肉不放糖,还能叫红烧肉么。”
我爸和我妈就是完全不是一类人,一个农村长大,一个大家闺秀。一个心思细腻,一个大大咧咧。这两个人风风雨雨,吵吵闹闹了十几年,仍旧在一起凑合。
我们总觉得,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不可能会有好的结局。可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问题并不是出现在双方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之中。而且如何让对方爱上你,真的爱上你。
剧中男女主人公争吵时,吉蒂反驳沃特说“一个男人不能让女人爱上他那是男人的过错。”
初听到这里,我是无明业火起。说什么呢!你不爱我我还有错了?我这么好,你还去偷情,还是我的错了?!
本来此处应该是更剧烈的争吵,相反男主确实异常冷静。贯穿全剧的冷静。以至于我们会以为,这只是个没有情感的生物。
然而我看完发现,沃特确实很木讷,他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他的爱,开场见面时眼神流露出来的一见倾心最后演变成羞涩的邀请女主跳舞,甚至于第二天女主都不太能想起他。在花店沃特的表白也是显得如此直接且。。。没有情感。我相信我国初中那些早恋的学生也是能说出更打动人的情话来的。
但是沃特是爱她的。他爱吉蒂,所以他没有打开门冲进去抓奸。他爱吉蒂,所以他敢跟吉蒂一起大口吃着没有清洗的水果生蔬。他爱吉蒂,所以不屑于跟人打架看起来弱不禁风的他也是能推开愤怒的众人,将吉蒂护在身后的。
是的,沃特爱吉蒂,他总是会忘记,忘记表达他的爱了。他终于想起他第一眼看到吉蒂时的感觉了,他想起这个女人喜欢鲜花,喜欢钢琴,喜欢逛街喜欢欢笑。只是自己没有带给她。
可是沃特爱吉蒂。他深知这一点,只是他表达不出来。
吉蒂不爱沃特,她说了,品德高尚我也不会爱上他。因为在她眼里,两人根本没有感情可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吉蒂最开始更多的表情是呆滞,痛苦,不甘。她没办法去理解沃特的世界,多么无趣啊。
也许是终日无事让她选择去了解镇上的人们,也许是霍乱带给她太大的震撼,又或者是她不甘如此的心,促使着她走向沃特的世界。她开始感受到沃特的爱,她知道他是否在意,也感受到沃特身上闪耀着的光辉。
“女人不会因为男人品德高尚而爱上他。”
是的,但除非这个男人深爱着你,愿意为你付出他的一切,愿意和你同生共死,愿意安慰你,支持你,愿意爱你如初。
我们大都是从擦肩而过的一瞥,初次见面的相识,无意间的言语,开始了我们心跳的节奏。那一刻相信了爱情,因为心砰的跳动起来。然后我们开始了解,开始走近彼此,在对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着爱与被爱。你触碰到最真实的他,优点缺点,让你烦让你爱的一切。不是没有更值得你爱的人,但是你对这个人就是恋恋不忘,到最后,爱情转变为亲情,转变成了一种责任。相互守望的责任。
黛安娜·里格在剧中继续扮演着传教的义务,她用沧桑的脸庞嘶哑的嗓音讲述着她与上帝的爱情。
可是这又何尝不是人间的爱情呢,当爱与责任合二为一,恩典便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