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最好...

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2017-10-09  本文已影响13人  汐颜之美


十面霾伏,可以戴口罩;

垃圾围城,我们将无处可逃。

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周末:

周六晨起之后已经到了快十二点,

醒来之后躺在床上打开外卖APP,

看看有没有什么对胃口的外卖,

然后下单,等待外卖。

赶上天气恶劣的周日,

想到周一还要上班,

甚至整天不出门,

在家依靠APP就解决了两顿吃饭的问题。

外卖的包装也做得越来越花俏精致了

这些外卖,它们经过选材,制作,打包,派送之后来到你的手上,吃完等到想起来收拾的时候,几个塑料盒,几个塑料袋,还有一次性筷子,吸管,可能还有饭后烟的烟蒂,连同吃剩下的一起扔在小区楼下的垃圾桶里。

其实你可能并没有觉得这一系列操作有什么问题,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并且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接近7000亿。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 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成为常规方式。

换句话说,按照这个消费方式,

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

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

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

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

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25分钟

以外卖为例,它所承担的使命

大致就是从派送中的十几分钟时间

保证你的外卖不会和别人的混淆。

使命结束以后

这些塑料袋就被送往垃圾场填埋

或者被直接倒入海中

问题在于
每一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

2016年7月1日,来自上海的4000吨垃圾欲倾倒在苏州太湖,被当场抓获。

当陆地不能够承担这个重量的时候

人类就将目光瞄准了海洋

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

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到2025年,

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

就有330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

而到2050年,

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

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现在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污染物,包括地球上离人类最遥远的物种。

如今,科学家的另一项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然而大部分人的反应可能是,

“幸好我不是那些海洋里可怜的鱼”

或者“哦,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那我们就说说然后。

然后这些塑料垃圾

都以无形的形式流回你的食物链。

用一种有趣的说法是:

每天的你在吃东西的时候,都处于一个薛定谔的状态。你可能吃下的含有的塑料,又可能没有,但是这可能需要在你生病的那一天才算打开了箱子。

这一切都十分耸人听闻,

但是你就真的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吗?

其实也不是。

能够减少这一切的污染的方式,

就是减少到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从生活中来说,

自带杯子去星巴克,

尽量自己做饭或在餐厅就餐,

减少不必要的网购,

自带购物袋出门,

都是减少污染的很好的选择。

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滥用将带来的生态危害绝非危言耸听,我国民众对于这方面的环保意识相当欠缺,必须引起重视。

2017年新年,中国人在雾霾中度过。其实,在中国,一场比雾霾影响范围更广、更严重、更深远、更持久的环境污染,早已蔓延开来。

这就是垃圾围城。

当垃圾围城,发达国家向贫穷国家倾倒,城市向郊区倾倒,乡村向荒野倾倒……

倒来倒去,地球,总有被倒满的时候。

“宇宙中星球很多,但是地球只有一个。”

保护地球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承担起来。你不能决定工厂不冒烟,你不能决定汽车不上路,你不能决定石油不开采。但是,你可以决定改变生活习惯。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盒,以此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说,我们可以:

1. 自备购物袋

2. 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水瓶

3. 自备水杯

4. 自备可重复使用的餐盒/容器

5. 拒绝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餐具

6. 尽量不用塑料袋

7. 尽量不选择外带/外卖

8. 选择玻璃罐保存食物

那些被你扔掉的,总有一天会还给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