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读书计划之2023年精读作家(2)余秋雨:《行者无疆》
大家中午好!
今天读余秋雨先生第五本作品:《行者无疆》,这本书创作于2001年,这本书作为对西方文明的考察记录,作者在书中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微笑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目光悠长,山河无恙。但这些年,却因过度的自满、自享而自闭,对世界对自己有不少时空错觉。”
这本书初读是觉得不如原来几部著作的深沉深刻,现在时隔多年再翻阅,夹杂着是年岁积累和阅历增长,体会到的是作者将中华文明、中亚东欧文明都行走之后的再一次出发,自然饱含着一种复杂的张力。
2、阅读难度:4颗星
这本书以前看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懂了,现在突然发现文明要读懂需要的阅历、学识、心智要求更高,哪怕是经过8年的成长也尚且不足以言懂,兴许还要经过数十年以上的沉淀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回头一想,这倒也不影响我们在年轻力盛的时候阅读这些深刻的文字,说不定当我们的年轻遇上文章的深沉,会有一种脱离年龄的复杂度,一个人要想穿越现状与难题,想必会打上更多的补丁,直到最后才会返璞归真这才是我们阅读的意义。
3、春幸启发:
一个人漠然于空间也必然漠然于时间,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出了更多的新问题,因此越走越远,很难停步。
我们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结束,一路上经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时间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既定的任务,例如年少的时期会在学校度过,以学生的身份包裹着诸多内容让我们成长;年轻的时期到壮年时期,从用时间精力换取经验到用经验换取时间精力,是一个交换与循环;年老的时期,心智阅历即将达到巅峰,身体却渐渐不受控制。
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在远行,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多难题需要我们面对与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也只会留给下一个阶段解锁新的任务。我们大部分人也许是对时间漠然,对空间敏感,年少的时候很难理解年老的经验,年老的时候却又无力选择,所以世上才会有如此多的遗憾与后悔。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我国人口数据:-85万人,这个数字的背后是结婚率、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上升。
医学和长辈纷纷告诉我们不恋、不婚的后果和概率,身边很多人却是在这样的背景音当中我行我素、自由生活,选择婚姻也罢、选择不婚也好,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遗憾和后湖。
4、精彩段落:
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但这些年,却因过度的省满、自享而自闭,对世界对自己有不少时空错觉。欧洲集中了从基督教文明到法国大革命的多种营养,战胜了诸多对手,在物质的充裕、个体的自由、体制的民主和社会的安定等各个方面都已进入历史的终结状态,今后虽然还会有局部冲突,整体趋向却是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消费和游戏。
什么是蒙昧和野蛮,什么是它们的对手——文明?每一次搏斗,文明都未必战胜,因此我们要远远近近为它呼喊几声。
任何一种文明都会由于多种原因而自我迷失,只有把它们放回到与蒙昧和野蛮交战的第一线,才会临阵清醒,不断地重新体验自己的文明本性,并与其他文明沟通。这也体现了我们与亨廷顿教授的基本分歧:他只指出了各个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我们需要呼吁的是,这些文明如果真正称得上文明,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一定有共同的敌人。
即便是与欧洲文明有着太多历史恩怨的中华文明,也不会一味执著于各个文明之间的冲突来谋求自我复兴,它正在渐渐明白,自我复兴的主要障碍是近处和远处的蒙昧与野蛮,因此更需要与其他文明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提醒,然后并肩来对付散落处处的憧憧黑影。
有一种震撼却穿过一千九百多年的时间直接抵达我们身上,而且显然还会震撼下去,那就是人类群体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集体死亡、霎时毁灭。,走在庞贝废墟间,每一步都牵连着最纯粹的死亡和毁灭,不再羼杂,不再分解,不可躲避,不存侥幸。任何游客既是旁观者又不是旁观者,都在暗暗设想、悄悄移情。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崛、神秘、壮观、肃穆……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产生争逐。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只让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高位上,留给那座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座城市叫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