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设计联合会

卢志扬:《开放式产品创新》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安设计联合会

卢志扬:美国南加州大学IMPACT 中心主任, 设计领域的世界著名学者, 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Prod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CIRP)设计分组前任主席。在产品创新、知识工程、网上联合设计、组织流程再造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提出了产品合作设计中的“多利益方协调理论”,1989年获“美国杰出青年”称号,并获得过由里根总统亲自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和由德国总统亲自授予的“洪堡奖”。

报告全文

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的盛情邀请,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报告的主题是教育创新。

这次会议有三个主题,一是开放式的产品创新,二是互联网的知识服务,三是智能化的知识服务,谢友柏院士最近出了一本巨著《设计竞争力》,这本书有两大重点,第一个是设计知识怎么活用,第二个就是设计师怎么培养。教育创新是设计活用的前提,如果教育没有创新,我们无法真正培养具有创新力的设计师。设计是文明的推手,是知识设计的关键,谢院士以知识的观点看设计,他认为设计是知识的流动,知识的传播,知识的集成,碰撞出火花产生竞争力,而且在竞争的过程中有新的知识产生。谢院士提出四个定理,都是以知识为基础。已有知识,不完整知识,怎么获取新的知识,知识的竞争力。对我来说,设计知识是系统工程,设计知识要有系统的开发,设计师的培养,不能只学而不习,老师不能只教不育,现在的教育工作缺乏习和育。

“知”和“识”有重要的区别,“知”和“识”要互相应用,才能让真正的设计知识达到灵活应用。

知和识的差别在于,知是知道一个事情,能描述一个事实的内容,可以从书本上得到。什么是识?识要加上个人的判断,个人的理解和理解现象背后代表的意义,这是创新设计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同样的讯息,有人会创新,有人却不能创新,差别在于创新的设计师对使用的情景可以以客户的背景为前提,这就是识的表现。

上世纪是有知识的人领导有体力的人,下一个世纪是有见识的人领导有知识的人。一个普通的设计师,可以只有知识,一个真正有创意的设计师,一定要有见识。

知识跟见识最大的差别在那里?知识是陈述事情发生的现象,可以描述,可以写下来,可以传播,可以数据化。见识是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知识是把事情做对,见识是做对的事情。知识是客观的正确的唯一答案,知识可以考试,见识需要个人主观情景判断,增长见识,知识可以通过学习教科书和老师课堂中的讲课中获得,但是见识是只有人和人之间的情景互动才能取得,这种见识是决定你是否有原创力的重要因素。

知识是死的,应用是活的。很可惜我们现代的教育都是教知识,百年以来,我们没有在教育上长见识,但是未来的教育一定要开始长见识。因为如果只是教知识,学生不需要到学校来,目前学校的教育完全没有增长见识,所以教育创新的挑战是什么?挑战是如何把学校传授知识提升为增涨见识。

教育创新为什么对培养设计师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呢?教育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教育是教育创新的经过。每天强调创新教育,修创新的课程没有用,因为一定要有教育创新才能谈到创新的教育。用旧的教育方法教人如何创新是没用的,创新教育最好是作为一个通识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没有任何一个创新知识能取代你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如果你没有专业知识不可能创新,创新本身不是专业的东西,而是培养的环境。

任何时候的工业革命,一定需要教育模式的改变。因为工业革命需要不同的人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学徒制、师徒制产生了工业革命1.0的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2.0是量产,所以我们也变成量产式的教育;第三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对应远程教育;第四次工业革命把虚的慕课跟实的教室连在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互联的教室中做虚实整合的学习。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一个相应的教育模式产生。

经过几次工业革命以后,学校变成一个量产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变成实用化的学校,第二次工业革命变成量产化的学校,第三次工业革命变成数字化的教材,第四次工业革命要异地同窗学习,首先工厂量产化,学校也变成量产的教育,校园就是一个工厂,学生就是原材料,老师就是工人,还要按照标准程序生产,每天的教材就是生产的教本,装配线就是课程的设置,装配线完了要考试,考试完以后给产品学位。这是不是完全相似?所以学校就类似一个工厂。

工厂的效率高,产品品质好,客户才付钱,所以工厂的效益一定要提升。学校很奇怪,学校虽然是一个工厂,但是收益模式不一样,先收钱而且产品质量不保证。美国已经有学校,不收学费,用风险投资的方式投资学生,学生进学校学习免费,但是需要签订一个协议,学校收取学生这辈子的收益的1%或者2%,这种学校一定会教好,要不然就倒闭了。

世界量产化的教育,现在已经进入泡沫化阶段。我们讲过房地产泡沫化,教育泡沫化的严重性比房地产泡沫化还严重,大家为什么不谈,因为没有解决方案。

有一本书《高等教育的泡沫》,描述现在教育情况跟描述房地产泡沫一模一样,现在教育的负载贷款的额度比房地产高四倍,很多学生一毕业以后就宣告破产。学生贷款破产的破产率比房贷的破产率高六倍。

2000年以前,整个国际教育市场,学位市场是供不应求,就是说供应方走的慢,需求方很快,价格增加,学费增加。2000年到2001年的时候有大量的数字化教育,把教育的供给大量提升,2008年产生经济危机,把教育的、学位的需求拉缓了,今天的教育市场,实际已经进入了转折点,如果只是教知识,必须要做出改变。

学校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是传授知识已经供过于求,我们要寻求一个全新的学习需求,就是学校将来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学校还有其它的功能产生。学校必须要开始从讲授知识变成增广见识,当你有了全新的需求以后,才能继续把需求线拉高。

Ipodia教育创新,是弗远无界的世界课堂。十年前我开始做这个事情,当时没有慕课,我们有一个全球大学联盟,我们的愿景是希望学生能够一起学习。经过网络,可以让学生异地同窗,学生跟学生之间互相教,目的是广增见识,共识不是标准答案,但是合而不同,我知道你的立场,你知道我的立场,这样是更美好的世界,这是我们做ipodia的使命。

我们用翻转式教学,先学习知识,然后分析反馈,把反馈不一样的放在一块。然后利用这些差异去学习,今天的教育,经过高考把差异性最小的学生放在一块,分数差不多的放一起,又都学习的是课本上的东西,这种没有差异化学习导致学生有了知识但是依然没有见识。我在全世界各地做产品设计,一个优秀的创新设计师,他的创意都是从差异中得来的,就是判断出客户需要什么,满足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从差异性之间找出火花,得到创新,差异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新的学习挑战。

我们有两个假设,第一个就是那些想法、看法、做法不同的人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老师。中国古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犹太人读圣经,要两三个人一起读,因为要互相讨论才能得到识。第二个假设互联网使世界变平了,但是互联网增大了人们思想的差异性。人人都知,但是知道的东西不一样,差异性越来越大。现在最重要的挑战是怎么把这些越来越大的差异性变成一个资源,而不是变成一个伤害。现在差异就是伤害,全球政治的分裂,人心的分裂,社会的动荡就是差异造成的。因为我们还是用传统的方法,面对差异性,差异性的增加不可以改变,我们现在要的是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模式,把差异性变成我们可贵的资源,而不是对我们的伤害。

我们要做到三点,第一个怎么增加差异性,差异性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也是创新资源,差异性越大,学习的机会越大,二如何利用差异性,三如何鼓励学生,从差异性中学习。

我们现在已经做到这三项。第一个如何满足差异性的挑战。我们利用校园的高速网络,把全球各地的教室连在一起,现在已经有14个学校,五大州的校园。

第二个怎么利用差距。开发一个智慧的软件,可以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的不同的看法,先给学生共同的知识让他学习,经过一些问卷以后,了解他对知识的看法,然后会把看法最不相同的学生分在一起,我们的目的是学生通过线上讨论,让意见不同的人在一起碰撞火花,鼓励学生在差异性中学习。

第三个重点是学生的责任。学生要开始改变学习的方法,尽量帮助他人学习。我们的目的就是异地同窗,教学互长,广增见识,合而不同。

用智慧软件分析反馈,组成差异性学习小组,重点是老师可以告诉学生知识,但是学生读完之后一定要讨论,知识和见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学习方法,不是每个礼拜上两三堂的课,而是24小时都在学习,老师把材料发给学生,学生自学,把反馈放在软件上,软件经过分析以后帮你分组,分组完以后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做最后的综合,老师的责任是给学生课前自习做互动准备。

西安是“一带一路”的起点,我们常常讲古代的丝路,现在要做“思路”,在“一带一路”上建世界课堂,让“一带一路”下的年轻人都变成异地同窗好友,这才是永续不断的“一带一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观念。

ipodia,I代表翻转式学习,互动的学习、包容的学习,互联的学习,全球的学习方法。ipodia把当前eleraning模式提升为未来ilearning模式,eleraning是着重于教学内容的远距离传输传授知识,ilearning是着重学习者之间的零距离互动,增广见识。我们对实体学校提出一个新的价值论述,差异化的学习方法,跨文化的学习环境,异地国际学习机会。促进教育外交很重要,可以增长见识,培养具有创新力的设计师。

得天下英才以育之,学而时习之,不以乐乎。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