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何学习
临近期末,本想暂停更新博文,但根据我以往经验,某个习惯一旦中断,再要重新拾起就太难。想通之后回头看,又觉得本该如此:复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正是思考和写作的好机会。
所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复习呢?我想起上学期在Cousera上听的一门公开课,叫《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习如何学习。这门课程主要讲解学习原理,提供了一些经过科学方法论检验的学习技巧,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在我看来,这门公开课主要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三大问题:
- 学得很烦躁怎么办?
- 如何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 如何破除学习时的拖延现象?
一、学得很烦躁怎么办?-
我们可以简单认为,人脑在学习和思考时有两种模式: focused mode(专注模式), diffuse mode(发散模式)。以图为例,专注模式时局部神经链接激活,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发散模式则是放松的状态,有利于发挥创造力。
毫无疑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时当然是专注模式效率最高,然而专注模式下我们容易觉得疲劳、单调,久而久之便会烦躁,于是很多知识点变得难以理解。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转换模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在吸收新信息时转换到发散模式,也有助于结合已有的知识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每个人进入发散模式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 洗澡
- 听歌
- 散步
二、如何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第二部分是公开课的核心,提出了理解和学习的具体理论,即组块(chunk)学习法。
何谓组块?组合起来的有意义的知识点。以“科学研究的特点”为例,我们运用组块学习法,需要将“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这四个本无关联的词构建联系,组成一个chunk。那如何理解和记忆chunk呢?将chunk内部的mini chunk进行连接,如此便能掌握chunk整体的意义。学习英语、吉他的过程也大概如是,一首曲子、一段英文文章都需要以chunk为单位进行联系。
组块学习是有神经基础的。拼接mini chunk时,我们的大脑会逐渐形成越来越坚固的神经通路,使我们可以不用多想就可以迅速作出反应。所以一个加工好的chunk,能让我们在考场上迅速答出要点,而不用现场重新加工。
作者也提出了加工chunk的操作化步骤,即专注(focus)、理解(understand)、练习(practice)三部曲。
在专注模式(focused mode)下,我们才能更高效地形成组块(chunk),也能形成更稳固的记忆,这与我们的工作记忆有关。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用来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比如短时间内记个电话号码。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可以一次记7组左右的信息,新的研究表明人只能记住4组信息(chunks)。工作记忆的特点是很容易激活,但也很容易遗忘。而长时记忆(Long time memory)则像一个仓库,分门别类地存储着大量记忆,但因为分量多时间久,有时也不便提取。
专注是组块学习的第一步。只有在专注模式下,我们的工作记忆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chunk。但考试需要的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组块,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在chunk间寻找联系来加深理解,这些联系成为线索,使得长时记忆中的组块能够在考试过程中被迅速找到。
形成chunk的最后一步是练习。通过建立多个通向组块的路径和线索,形成组块的语境(context),于是明白这个组块什么时候该使用什么时候则不该。总的来说,形成语境一方面需要宏观定位,如看书时先浏览目录,另一方面是从局部细节入手,自下而上地建立知识体系。
那具体应该如何练习以创造语境呢?答案是,回想(Recall)。翻书浏览知识点,那叫理解;只有向自己提问,逼自己去回想,才能调动更多的记忆,使得组块变得更加整齐有序。
回想也有技巧。根据“必要难度”理论,初步记忆后,在不同的地点、时间进行回想能够更好地产生长时记忆。此外,用自己的口吻和用词重述知识点也有帮助,是为生成效应。
三、如何破除学习过程中的拖延现象?
实验心理学要交一份实验设计,眼看deadline一步步逼近,我却仍然各种拖延,如看其他不相关的书和文章。一直不解,后来才想起拖延的原理。
人遇到困难时,大脑会真真切切地产生化学物质,让你感觉不开心。这时,老祖宗的基因会驱使你的大脑让你去做一些更能让你高兴的事,从而获得短暂的快感。这个过程便是拖延。
如何应对拖延呢?答案是骗,欺骗自己的大脑。比较好的一个欺骗工具是番茄工作法,欺骗自己不管那么多,先工作25分钟再说。番茄工作法是对付拖延的最好工具,原理是人一旦开始进行手头的困难工作,让你痛苦的化学物质就会骤减,不愉快的情绪也会逐渐消失。简言之应对拖延的方法就是忍住不快和痛苦,立刻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小段时间。
但番茄工作法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所以作者还提供了另一个建议:习惯。习惯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触发点、习惯动作、奖励和信念。
早起是个好习惯,不妨以此为例。我平时早起的习惯是这样的:闹钟(触发点)一响,我就立马掀开被子下床熄灭手机穿衣服穿裤子去饮水机接水喝(一系列习惯动作),而喝到的热水、身上的温暖衣物加上起床之后整理印象笔记带给我的成就感都是奖励,长此以往,我也渐渐相信早起是一件美好的事(信念),值得坚持。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学习根本无法在寝室进行。因为寝室有大量让你分心的触发点(电脑里的视频软件和游戏、柔软舒适的床、其他室友在追剧),这些触发点会轻而易举地让你注意力转向其他,于是诱发了其他习惯行为。又因为那些习惯行为也能给你带来愉悦感(奖励),你也逐渐开始相信寝室是美好的学习场所——可你根本就还没开始学习呢。
而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一样得从触发点、习惯行为、奖励和信念入手。
四、一些其他学习技巧
睡眠与锻炼身体。记忆和思考时,脑内会分泌很多影响学习效果的物质,可视之为脑内毒素(metabolic toxins)而睡眠时神经元收缩,可使这些物质更容易被清除,同时加固你白天想学习和记忆的东西。新生成的神经结构如果不通过重复来巩固的话会消失,而锻炼身体可以延长神经结构的寿命。
使用隐喻和视觉记忆。隐喻在相似概念上建立更多的神经链接,从而更容易回想起;人对图像更容易记忆,所以多将要记忆的内容与图像联系结合。总之,将记忆与更多的东西(图像和其他知识点)关联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手段。
看书时不要过多地画重点。看书时划重点可能会给你一种错觉,似乎你已经记住了这些划过的内容(illusion of competence),而作者提倡的是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多提炼中心思想,多总结。还有多Recall(回想)来测试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如果在回想时发现自己犯错了,就要回头继续加工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