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教学写作

学习笔记:数据与教学决策

2019-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琦0227

教学决策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行为,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在传统课堂中,由于对主观经验的依赖和教学信息的把握不足,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容易造成不恰当的教学决策。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的最大差异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会被转化成数据或信息记录下来,并且这些数据和信息是多元的,包括数字、声音、图像、文字等。这些学生的行为数据能够表现其知识基础及思维特征。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图表。而不同的数据形态,提供出不同的学情信息。教师要能够快速的进行数据分析,据此采用不同的教学决策。

同样的一份数据图表,在不同的教师的眼中分析的结论也会存在差异,因而采取的教学决策也会不同,教学效果自然也会不同。

所以王博士说:未来教师的一项重要能力是“数据的感知能力”。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才能更好的利用数据进行教学决策。

首先,对IRS反馈数据的类型及意义做精准理解,在教学中才能找到所需的数据类型;

其次是对数据的解读能力,要能够根据数据,分析描述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内涵,可以理解数据可视化模型(柱形图,饼状图等)反应出的具体教学现象;

最后是数据决策能力,利用对数据分析的准确理解,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或调整教学方案,最终达成教学效果。

教师的数据素养的提升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观摩和实践中不断的历练提升。王博士的书中和陈蕾老师的讲解中给出了许多案例,让我们学习思考;我想更多的办法是个人积极把握机会,多看现场课,创造条件亲身试验,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