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提高学习能力的硬核书,父母一定要推荐给孩子!

2022-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慵懒先生

(注:现在最近版本不是图片所示的版本了,如果能有最新版本可以读自然更好)


“实际上,所有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链之间沟通的结果” 。 ——菲尔茨博士

“如果想变聪明,请犯错,这些错误并不是真正的错误,而是信息”。 ——德国孩子受到的教育

“人才和技能的故事就是髓鞘质的故事”。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上面这些名人名言所描述的情况距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吗?

第二句有关犯错姑且还能理解,毕竟我们大家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嘛,那什么神经纤维链是啥?还有那更离谱的髓鞘质又是啥?这些跟我们八竿子都打不上的词汇到底有什么用?知道和懂得这些名言除了能装逼还能干嘛?

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我们大可不必浮躁用事,甚至现在追求的新概念“躺平”,那也得需要学习一部分知识,这样你也可以“躺”的比别人更舒服些。毕竟,躺也是需要那么一丢丢资本的,如果没有钱和背景,那就只能读一读书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距离我们貌似很遥远的“名言”蕴含有极其实用的知识,就连我们平时开玩笑经常说的“你这是什么脑回路”也竟然有很科学的道理,学霸和学渣区别很大程度上就是大脑的某部分神经网络的不同导致。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这本书很厚,甚至如果书包小一点的话,放这一本书就足以占据书包的绝大多数空间。但为什么会这么厚呢?是因为它讲的知识很多跟深,晦涩难懂吗?不,并不是,作者有两位,其中一位大家或许不知道名字,但是一定听说过他的一些“事迹”,他就是曾经做过“斯坦福监狱实验”的那位大佬,大佬作为作者,写文是想把这本书作为面向大众的思路来的,因为这本书每讲一个结论都会辅以大量实验和配图加以说明,知识讲的不深但是却比较系统,足够我们搭建认知心理学的部分底层框架。是,初步学习认知心里学,有它一本足矣。

    这时候就有人要说了,甚至想划走了,觉得这个作者推荐的东西是不适合大众的,我一不是心理学专业,二也不是做心理咨询,三也没啥大的心理疾病,我为啥看这本书呢?

    哎,别急,你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大家都知道,看书的目的不是炫耀或者铁定一段时间要看完整本书,所以看书并不是以数量为标准,而是以提升我们对于某事物的认知为标准,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的。

    我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认知心理学它可以提升我们对于学习的认知,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学习”。

    学习这个词汇,大家只要平时稍加注意过,听见之后脑里瞬间就能冒出很多很多畅销书,这里我就不举例了。大家可能觉得,畅销书都讲烂的词,我又拿出来讲,是不是太没必要了。不,并不是,很多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就是因为它很符合大众的口味,所以一般也会受限于大众的鉴赏水平,而说到这里,大家觉得,大众的鉴赏水平怎么样?另外,畅销书的作者水平一般也很高,但是,为了迎合读者,迎合读者的收集癖,收货感,得到感,迫不得已对书里的知识进行了很多“优化”,甚至直接删除实验讲解和推论。

    不知道你们看完畅销书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反正我大大小小买过也看过不少的畅销书,但有用吗?老实讲,很多书都没有帮助我达到能解答生活中问题的程度,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遇到这种情况之后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理解力有问题,或者更甚之,怀疑自己智力有缺陷。我们或许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学习源,也就是读物是否有问题。

    开头便说过,这本书很厚,厚是因为讲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原理,由特殊到一般,这样不同类型的一套流程走下来,我们的大脑是很信服这类型知识的,你们扪心自问,是经典读透给人的好处多,还是畅销书给人带来的好处多?

如果想解答自己的一些疑问诸如:

1.为什么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需要预习课本?课本每一章开头为什么要抛出问题?

2.为什么不用羡慕记忆力超级好的人,我们记忆力没那么好的人是不是学习力就一定不如他们?

3.为什么高中数学的重要公式我们还需要自己按照书本和教辅再重新推导直至滚瓜烂熟?

4.为什么人家孩子的成绩就是好,你家的就是差,真的仅仅是因为基因不一样吗?

……等等一切有关成绩,学习,智商的问题都可以试着从书中知识完全解答或者部分解答。

讲讲它给我带来的改变:

      我以前在看那些有关学习的书和资料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少了点什么,后面才理解我是潜意识的放大了人与人之间学习的差异性,所以当别人阐述了学习的一些结论和方法时,我总是持怀疑态度,总认为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比如 【用与原文不同的话转述才能加深理解 】,甚至因为学习习惯太差,我连【复习】,【预习】等都保持怀疑态度,所以以前初高中的时候我几乎从来没有预习过,大考之前才会稍微习惯性地临时抱佛脚一下子。

      后面看了相关知识之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差异性只是表现上的差异性,输出的方法本质都是类似的。

      除了特殊疾病患者(我曾经羡慕过目不忘的能力,后来不羡慕了)和真正的天才,所有的人类  学习新知识时 都必须经过生理结构上神经元之间产生链接,形成神经通路才算是有效理解,这个连接的强度需要多次强化(涉及髓鞘脂)才会越来越“顺”,外在表现就是想的快;这种神经通路结构越复杂,某一方面来讲,这个人也就越聪明,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是大脑某部分神经网络的不同导致。如果理解得当,人的大脑生理结构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发生变化,这一刻和前一刻不一样。

    学习完这些大脑的生理结构变化的相关知识之后,我才对真正的学习和理解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知晓了真正的学习过程具备了普适性,我相信了要想真正理解,学懂某些知识,必须通过一些核心方法,没有其他的道路。

    这个“没有其他的道路”的结论对我来讲特别重要,唯一道路意味着只要目标不变,没有办法偷懒。

    了解学习的底层原理,看很多其他相关知识,相关畅销书都可以从曾经完全感知不到的角度来认知。


打分:

个人推荐:8分

不针对人群的推荐都是耍流氓,我认为大部分不明白学习,不明白学习过程,以及需要改善学习方法的人都需要看这本书。

如果一开始难读,建议大家先读一下《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补充一下背景知识,这本也被很多博主推荐。不要被它的名字迷惑,这本书也由浅及深地讲解了大脑的认知原理,给大家入门再合适不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