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革命的脉搏——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感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帽大魔王

于我而言,观看完整舞剧的经历寥寥无几,《永不消逝的电波》为我推开了此前从未想象过的新天地的大门。该舞剧打破了我对传统舞蹈的刻板认知,让我对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思索。

该剧以谍报为题材,讲述了一对革命伉俪潜伏上海,与其他中共地下工作者们不惜生命也要送出宝贵情报的故事。该剧融入了红色记忆、家国情怀、谍报氛围等元素,体现了革命先烈们对理想和信仰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赞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它不仅仅是信念的绽放,更是对人性的诠释。有人心易变,三头五年就面目全非;也有人心若顽石,两万五千里走过,初心不改。贯穿全剧的“滴滴”电报声,传输的不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红色电波,亦是革命跳动着的的脉搏。

观完全剧,我最大的感受有三:

其一,舞台空间瞬息万变,各个场景无缝衔接。舞台艺术最要紧的便是舞美布景,该舞剧给我最大的惊喜也在于此。除却传统布景外,编导运用了大量的移动幕布,并将这些独特的巨型幕布与多媒体相连接,随着幕布的旋转、移动,舞台空间也随之被分化、切割为数个小型空间,既满足了编导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拓宽了舞蹈的表现形式,也使整个舞台增添了可看性与观赏性。配合多媒体荧屏,数个移动幕布错落有致的穿插在舞台中央,其间人影绰绰,弄堂小巷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将观众拉入了民国时期的老上海,品味原汁原味的上海风貌。

其二,戏剧与舞蹈完美融合,电影手法层出不穷。在观看舞剧前,我从未想过会有什么舞蹈作品能呈现出电影大片般的既视感。众所周知,一部好的电影需要讲好一个故事,而舞蹈艺术却又恰恰拙于叙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其间故事皆由民国时期真人真事改编,故事复杂、人物繁多、剧情跌宕起伏,理应是最不容易用舞蹈来表现的,可编导却用事实证明,舞蹈艺术也能讲好一个故事。在舞剧的编排中,编导运用了倒叙、插叙甚至平行蒙太奇等电影独特的叙事手法,将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直白的剖析在观众眼前,创造了如电影般的叙事形式。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编导利用灯光将舞台分为左右两个空间,左侧是男主发现裁缝遇害身亡,在脑中推导裁缝遇害的全过程;右侧则是女主坐在敌方特务伪装的黄包车上,设法自救的惊险一幕。在同一时间中,在不同时空下,两方剧情齐头并进。随着女主一声枪响,双方剧情达到同步,割裂的时空交合,子弹突破了时空之墙,裁缝与特务的生命同时终结……这是典型的平行蒙太奇,编导设计之巧妙,令人赞叹。

其三,内心细腻生动,情感呼之欲出。情感是所有艺术的基石,也是艺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大不同。好的演员一抬首一回眸就能打动人心,好的编导则能在编排中使情感的表达不厚不薄、恰如其分。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韩真和周莉亚两位编导无疑是做到了。作为国内首部以谍战为题材的大型舞剧,独特的题材对情感的表达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民国时期国民党只手遮天,无数革命先烈化身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保密局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报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共情报员必须隐姓埋名,忍辱负重。他们的情感表达是细腻的、是隐忍的、是克制的,他们不会如常人般敞怀的大笑,亦或悲恸的嚎哭,他们会极力压抑自己的感情,哪怕内心狂热,但情调却依旧冷静。

往日的革命先烈们以血和泪的代价铸就了我们今日的幸福安康。他们的忠骨永埋地底,他们的灵魂向死而生。英雄的诗篇应被续写,英雄的精神也应由我们继承。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