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散文

35岁职业危机:年龄越大越容易焦虑,企业高管除外

2020-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职场阿良

2020年,很多企业陷入生存危机,裁员、减薪、轮岗.....,发生什么事都不会觉得稀奇,因为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

最近,网络上热议互联网公司开始劝退3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合同到期的不续签,已经续签合同的调岗,步入管理层除外,尽一切最大可能缩减成本、开源节流。

以前,在脑海中有个误区,总以为工作经验越久越值钱,等真正在一个岗位坚持多年之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同样的一个工作岗位如果没有增长的空间,工作2年跟10年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你的工作经验有效值最多就2年,只不过用了10年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公司,在缩减人力成本上优先考虑的都是没有成长空间的老员工,对于公司来讲,老员工相对于付出的薪水较高,但是价值并没有增加,从而导致成本增加。

35岁职业危机

对于正处在35岁的中年人来说,正好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候,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有的还有房贷、车贷等经济压力,事业刚起步趋于稳定阶段。

此时,处于家庭中流砥柱的你,如果失去工作没了收入来源,意味着一家人经济状况开始发生改变,或好或坏,由你自身的经济壁垒来决定。

价值成长

大部分人的工作价值是可以成长的,比如说医生、律师等职业,一定是经验越丰富越值钱,但是还有另一部分职业可能不同职业渠道进行拓展。

比如公司前台的工作,可能再怎么优秀的前台还是笑脸相迎的接待工作,工作2年和5年的工作经验区别不大,此时,有远见的前台可能会考虑拓宽工作类型,比如考个人力资源等级证书等。

当这个前台横向发展的时候,她的前途道路越来越宽敞,而一直坚守前台,可能过了三五年之后,还不如新来年轻的MM,这就是价值成长的区别。

同样的道理,想要做到工作稳如泰山,前提是你的价值必须要成长,当你的回报和价值出现不匹配的时候,那么你可能处在危险边缘上。

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个人的优劣势评估自己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如果是以逸待劳的心态,出局可能是迟早的事。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放眼未来,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成为那个不可替代或不轻易打倒的人,让价值成为你的保护伞。

写到最后

有时,危机的发生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由于你对自身价值认识的不足,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未来的风险,蒙蔽自己的双眼前行,摆在你面前的一定是那诸多看不见的绊脚石。

未雨绸缪是应对危机的最好方法,当你的自身价值不断成长的时候,危机同样的也会远离,多做多行动,才是危机中自救做好出路。

最后,希望所有人认清现实,找到自身价值增长点,立即行动起来,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