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做精神的扶贫的使者
2018,做精神的扶贫的使者
文/笑看人生
精准扶贫进万家,奔小康路上靠大家。物质丰盈幸福多,精神贫穷咋办啊?物质上的贫困可以帮扶,那精神贫穷谁来扶贫呢?
物质扶贫只能扶一时,精神扶贫才能挖贫根。
我们的习主席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因此,要针对扶贫工作出现的新形势,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让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驾齐驱,让物质充裕和精神丰沛相辅相成,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想要做好精神扶贫工作,就要要多关注百姓的思想状况,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让老百姓丢掉精神空虚、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提高人生观,价值观。除了物质帮扶,多普及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做好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地生根、入脑入心,成为群众精神世界的定盘星。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扶贫送温暖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引导困难群众以小学生的心态对待扶贫, 既心怀感激、好好珍惜,要有进取心,把接受扶贫作为强大的动力,以此鞭策自己,来回报社会。
我们要以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引导困难群众正确看待贫困,丢弃“等、靠、要”和消极的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
如果想要扶贫“开花结果”,必须从精神扶贫开始,不喊口号,不走形式,真正扶到“根”上,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的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精神扶贫而绝非是一朝一夕之事。简而言之,要实行观念扶贫。引导农民树立自力更生、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要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教育,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创造财富,知识才会让人精神富有。
扶贫重在扶智、扶文化。教育上去了,贫困地区的孩子真正走出了大山,全家彻底脱了贫,而且这种榜样和示范作用无法估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文化氛围。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扶贫也是一样,物质生活的贫困需要帮扶,精神扶贫更不能忽视。精神失守就缺“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得了“软骨病”即便再多的人帮扶,也难扶得起。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想要我们的百姓脱贫就要实现百姓的精神脱贫,这样才能增强了百姓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