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颗粒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5427968/5e7c3c577f6c9030.png)
刘润老师讲,职场上,衡量一个人职业化程度有一个维度,就是时间颗粒度。
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比如,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很细,大约是15分钟。
那么如果记者采访他迟到了3分钟,王也会当着记者的面绝尘而去。
因为对于王健林来说,3分钟意味着很多。
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与人握手等活动,甚至按秒数来安排。
很多人有不守时的问题,老公也有拖延的习惯,我的时间是如此宝贵,所以经常对他很生气。
想来以前的他,比较闲,时间颗粒度大,我的相对小些,我不理解他的颗粒度,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难以沟通,经常闹矛盾。
现在随着他工作、孩子等事情越来越繁忙,拖延的现象好像好很多。
像刘润老师讲的那样,不要强求,自然而然,随着不断成长,时间颗粒度会越来越小的。
对孩子也一样,他磨磨蹭蹭的时候,我会发火。
好在孩子的可塑性比较强,长期督促下来,很多事情,他也知道有时限,要尽快完成。
家长的时间颗粒度的安排,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自从17年接触得到APP,跟着学习很多课程,知道了重复坚持,知道了成长最重要,知道了时间比金钱重要。
感觉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明显变小,现在估计可以用半小时来计算吧。
看课程、学英语、运动、都可以进行几个半小时,不觉得乏味、无聊。
总是感觉脑洞被打开、学习有进步。
神奇的是,以前的生活常态:生活没目标、内心空虚、强颜欢笑、找人开玩笑解闷。
这样的状态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简直忙的不得了。
时间颗粒度长的人,用时间换金钱,时间颗粒度短的人,用金钱换时间。
时间颗粒度越来越小,与人交往会出现很多困扰。
比如患者问题多了,就会没有耐心。
还有同事过来聊天,朋友来拜访,说话聊天总是感觉无趣、很浪费时间,还不如看篇文章来的有意义。
有时候觉得婆婆怎么废话那么多,真是无聊。
其结果是我也变得越来越无趣,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不觉孤独,但总归体会不到人与人交往的温暖。
偶尔也羡慕别人有那么多好朋友,更别说去影响别人进步了。
根据老师的结论,这种表现非常不职业化,没有做到最基本的职业化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做到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所以,被别人拒绝访视,或者自己变得烦躁不近人情,要理解自己和他人,可能你们的时间颗粒度不同。
最近有意识的调整一下自己。
其实幽默机智的与人聊天,帮助别人、鼓励别人,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最重要的是,自己学习的那么多理论知识,在与人的交流中,可以不断的实践输出,才能更好地掌握、促进自己的成长。
同时帮助他人,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才是成长的目标。
提升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随着你不断成长,时间颗粒度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成功。
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要修炼职业素养,以30分钟为单位安排时间,以1分钟为单位信守时间。这就是尊重他人,这就是职业化。
总结一下,懂得时间颗粒度,会更高效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人生的密度变大,也能学会尊重他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