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江户幕府)的将军-转帖
第一代将军当然是德川家康。家康长男信康虽然聪明睿知,却受到生母连累,奉织田信长之命切腹身亡。次男秀康本来过继给丰臣秀吉当养子,日后又成为下总国(千叶县与茨城县之间)结城家的养子。
二代将军之位由三男秀忠继承。四男、五男由于没有继任男子,仅一代便绝灭了。六男忠辉背了叛变嫌疑,受到贬为平民的处分,终生放逐他乡。七男、八男夭折。九男义直、十男赖宣、十一男赖房均各自独立,成为尾张(爱知县)德川家、纪伊(和歌山县)德川家、水户(茨城县)德川家之祖。此三家正是“御三家”,意思是说,要是将军家不幸没有正支,后继将军人选便必须自“御三家”中选出。
三代将军是二代将军的长男家光,也是巩固德川幕府根基的执政者。
宽永八年秀忠去世,解除了二元政治,开始由将军亲自执政的政治。确立了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的制度,并将幕府的现职将军定为最高权力者。宽永十二年,修订武家诸法度,对诸侯施加参勤交代为义务的规定。垄断长崎贸易的利益,宽永十四年的岛原之乱,四年后完成了锁国政策。因为这些事情,德川幕府的一连串的强权政策被认为是“武断政治”。庆安四年,逝世于江户,享年四十八岁。墓在日光的轮王寺。法号大猷院。
家光病逝后,四代将军家纲于十一岁就位,幕府实权也就落在“大老”酒井忠清手上,家纲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将军。以上是德川幕府的草创期。
四代将军家纲虽是个傀儡政权,心思倒是极为细腻。有一天,家纲发现汤里混合着一根头发,若无其事地用筷子挑起来搁在膳具上。侍从见状,慌忙起身想去换取另一碗汤,家纲却制止道:“如果将这件事传开了,便必须惩罚负责料理的某个人。料理师傅们大概没人会故意犯错,千万别去责难他们,把汤偷偷倒掉,就当我喝下算了。”德川幕府到了家纲这个时代,体制由武断政治演变为文治政治,所有政策都是由高官集团商讨后才做决定。家纲不但心思细腻,为人处事都非常谦虚,有“谦虚将军”之称,可惜享年仅三十九。
五代将军是家纲的末弟纲吉,上任后罢免了酒井忠清等大老重臣,恢复将军亲政体制。在位期间前半段还算是个英明君主,后半段因实施了过犹不及的动保政策,结果弄得怨声载道,换来一个“犬公方”的蔑称。纲吉年轻时曾患上脚气病,祸首当然是偏食与白米,召集了天下名医也是无效,最后找来占卜师,得一神托:“必须吃食西北方当地长在泥土上的东西。”纲吉于是下令在江户西北方的练马区建造了别墅,每天吃食当地生产的新鲜蔬菜,又由于练马特产是白萝卜,吃到最后竟然痊愈了。
纲吉也是没有后继,只得收养侄子家宣为养子,让他登上六代将军之座。纲吉临死前,嘱咐家宣一定要持续他的“生物怜爱令”政策,没想到家宣在叔父葬仪还未结束之前,便废止了这个令所有鱼贩、飞禽走兽贩陷于长期失业状态的动保政策。又在将军别墅院子开辟了稻田,每年五月,让一些农妇来实际进行插秧作业,目的是想令将军夫人以及后宫女官们,亲眼观摩农民们的辛苦。
家宣在职四年便过世了,由年仅四岁的家继升任七代将军之职。小娃儿虽不懂事,却也明白父亲已不在人世,时常跑到父亲生前钟爱的能乐舞台上玩耍。某天晚餐,食案上有一条烤鳟鱼,娃娃将军只沾了一下筷子,就问侍从说:“爷爷吃过饭了吗?”娃娃将军口中的“爷爷”,是当时的大老之一。侍从必恭必敬地解释说,爷爷已经下班离城了。“如果他还没吃过饭,这个,给他吃。”虽是娃娃将军的一句儿戏话,毕竟也是幕府将军的“御赐”,于是,一条烤鳟鱼,恭恭敬敬地坐上了御轿,摇啊摇地摇到大老家。家继却不幸生在可能一举一动都要讲究礼法的将军家,想吃一粒糖果,还得经过试毒手续才能入口。这样的生活样式,对一个五岁娃儿来讲,真会比庶民快乐吗?家继在位了三年,病逝。享年七岁。三代将军家光的血脉,便自此绝后了。以上是将军家的繁荣期。
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幼名源六,十岁改名新之助。任越前国(福井县)丹生3万石藩主时曾主持过藩政改革,积累了不少财政经验,广受好评。三位长兄接连去世后,回归本家纪伊藩继承藩主。正德六年,将军家绝嗣,又以贤侯身份继任将军职。以后,借鉴先前在大小两藩的藩政经验,开始实行享保改革。在位期间奖励武艺与俭约风尚,开发新田,允许输入与天主教有关的书籍。他最大的功绩在于稳定了米价,从而使社会呈现稳定的局面,百姓赠给他“米将军”的雅号,堪称江户幕府“中兴”的一代英主。延享二年,德川吉宗辞去征夷大将军职,由长子德川家重继任。宽延四年阳历7月12日,德川吉宗因脑疾去世,享寿68岁。安葬于上野宽永寺第二灵庙,法名“有德院赠正一位大相国尊仪”,并被朝廷追封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九代将军是吉宗长子家重,三十五岁时就任将军之职。生来体弱多病,又有语言障碍,据说只有侍从大冈忠光听得懂他到底在嘟囔什么。大冈忠光与辅助八代将军进行经济改革的大冈忠相是同一族的,大冈忠相也正是大冈越前守,江户名判官,但是大冈忠光却不拒绝贿赂,又一手掌握大权,也因此,幕府的支柱便开始风雨飘摇起来。这个时期,德川幕府另外立下“御三卿”,一是以吉宗次男宗武为祖的田安家,一是以吉宗四男宗尹为祖的一桥家,另一则是以家重次男重好为祖的清水家。三家都是纪伊德川家的子孙,也是德川家康的曾孙与玄孙。
十代将军是家重的长男家治。这位将军承继了祖父的聪慧,日常生活也过得很节俭,却生性不喜执政,全权交由幕僚治理。原本摇摇欲坠的幕府支柱,更加岌岌可危了。十代将军的嫡子于十九岁暴卒(有毒杀之嫌)。
所以十一代将军由“御三卿”之一的一桥家二代藩主承当,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德川家齐,十五岁时上任。家齐后宫侧房总计四十,膝下子女五十五人。据说幕府为了寻找这些子女的婆家与过继门第,伤透了脑筋。家齐非常喜欢白牛酪,当时房州(千叶县)岭冈牧场是幕府专用牧场,好奇心很强的八代将军曾自印度进口三头白牛,养在岭冈牧场。到了家齐这一代,已经增殖至七十多头。家齐听说白牛酪可以固肾,于是在江户城内养了几头白牛,命专人制造白牛酪。另一方面,家齐又极为爱吃姜,几乎每餐餐桌上都必定有姜。
十二代将军是家齐次男家庆,此时,幕府开始跨入结尾期。家庆最爱吃烤鱼旁边附加的甜醋姜芽(味道和寿司附加的姜片类似,只是形状不同,细细长长整根吃),但是当时深得将军信任的老中水野忠邦实施了“节约令”(天保改革),而姜芽正是“禁品”之一,因此每逢姜芽季节,就算是将军的餐桌,也不能出现“禁品”。日本有一句谚语:“食之怨,不可结。”果然不错,三年后,水野忠邦下台了。晚年,家庆遭遇了“当幕府遇见黑船”事件,徘徊在开国与锁国之间,之后,过世。
十三代将军是家庆四男家定,这位将军和九代将军类似,脑袋有点短路,很喜欢自己下厨煮毛豆或蕃薯,再让家臣品尝。这种将军其实很可爱,坏就坏在他不懂得火候,不是还未熟透便捞起来,不然就是煮过头成为“浆糊”,使得家臣们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家臣们大概是必恭必敬地尝了一口,再叩头称赞:“珍味,珍味。”而将军听后,也必定拍手欢呼:“朕是料理天才!朕是料理天才!”吧。家定也是无后将军之一。结果,为了将军后继人选,幕府内分裂为两派,一是支持“御三卿”一桥庆喜的“一桥派”,另一则是支持纪伊藩主德川庆福的“南纪派”。
结果,“南纪派”嬴了,德川庆福当上十四代将军,改名为家茂。上任年龄是十三岁。这位将军挺可怜的,在任期间黑船接二连三来造访,国内又刮起一阵讨幕旋风,在内忧外患交加之下,幕府只得说服孝明天皇,请求天皇的妹妹和宫下嫁将军,以安抚讨幕派的激情。由于将军夫人是京都皇女,后宫料理也就全部改为京都料理。家茂在第二次长州征伐时病殁(有毒杀之嫌),享年二十一岁。
十五代将军,也是末代将军,正是一桥庆喜。继任将军之职后,恢复德川姓。十四代和末代将军,其实都是聪慧英明的指导者,尤其是德川庆喜,在十四代将军时期便一直辅助将军执政。明治维新的元勋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对庆喜十分警戒,评价说:“绝对不能小看一桥庆喜的胆略,他简直就是德川家康的再生。”庆喜在位一年便毅然实施了“大政奉还”,将政权还给年幼的明治天皇。老实说,以当时幕府的武器设备实力,是可以轻而易举歼灭讨幕派,但是,讨幕派求功心切,竟然犯下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那便是,毒杀了反对讨幕的孝明天皇。而年仅十五岁的明治天皇,在当时等于是讨幕派的人质,只能颤抖着双手,欲哭无泪地在讨幕密诏书盖下御章。三十岁的庆喜,得知这项内幕消息后,马上宣布“大政奉还”,避开了一场可能会让虎视眈眈的外国人趁机瓜分日本的内战。当时激烈反抗明治新政府的,都是详知讨幕派暗杀了十四代将军与天皇之内情的藩主。德川庆喜为何于退位后始终保持沉默的理由,正在于明治新政府于初期所犯下的这个错误。当然明治天皇本身也深知阴谋背景。另一方,讨幕派于目的成功,冷静下来时,才惊觉他们犯下的错误,绝对不是后人可以原谅的罪行。于是,他们只能以功赎罪,全体抛弃私欲,发挥各自专长,同甘共苦地辅助年幼的明治天皇执政。明治维新能够成功,其实是基于这种赎罪感情的。由德川家康掀开帷幕的江户幕府,持续了二百六十五年的和平岁月,最后又由有“德川家康再生”之称的德川庆喜拉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