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文艺天下散文特辑

世界著名历史人物 || 中世纪的凯撒~腓特烈二世(神圣罗马帝国)

2023-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哥阿民
西西里巴勒莫腓特烈二世的石棺

腓特烈二世是十三世纪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出色的统治者之一。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西西里王国的国王,罗马人的国王,他也是耶路撒冷的国王,他被后世的人们称为中世纪的凯撒。

皇帝出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父亲是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亲是西西里王国的女继承人科斯坦察,之后成为皇后与父王共治西西里王国。为他起名康斯坦丁,意为君士坦丁大帝遗产的继承人。母亲科斯坦察皇后因政治联姻,在三十岁时嫁给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六世,但一直到婚后的40岁才有了他,之前坊间曾有流言,说会有一个屠夫的儿子将被调换成皇子,这对靠血缘来继承王位的儿子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他的母亲在赶往西西里的途中突然分娩,为了证明孩子的清白和正统,她让镇上的公民女子观看了她的分娩过程,并把有着乳汁的胸脯给她们看。

出生在西西里的康斯坦丁属于德国纯正的霍亨斯陶芬皇族,但他与父皇只见过一面,那就是在他两岁洗礼时,父皇亨利六世赶来赋予他“腓特烈·罗杰”的名称,这是他红胡子爷爷腓特烈一世和外公罗杰二世名字的合称,其意为持续先辈的丰功伟业。然而不久父亲就死了,三岁的康士坦丁继而成为西西里王国的国王。然而才过了一年母亲也要死了,于是母亲将他托付给强大的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作为靠山,借着承认教廷优越权,来换取教皇对幼子在西西里的统治权。这位日后将叱咤风云的帝王就这样在教皇监护下成长起来,因此他又被人称做“神父哺育的国王”。

康士坦丁虽是日耳曼人,却深爱着出生地的西西里,他把自己看成是意大利人。成年后的他试图借助教皇的力量来反对日耳曼人,这让日耳曼人大为不满。父亲在世时本欲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世袭给儿子,但受到了教皇的反对。在父王亨利二世死后,德意志的韦尔夫家族在科隆大主教和英王约翰的支持下把奥托四世选为国王,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奥托四世借着西西里国王对日耳曼的不服欲征服西西里,这就与教皇也产生了摩擦。于是教皇就另立了他的监护人康士坦丁为新的国王,奥托显然不愿屈服,然而最终他被打败,西西里国王的康士坦丁从此也就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世称腓特烈二世。

康士坦丁虽在幼年时就带上了王冠,然而他的童年却是不幸的,他就像被监视的囚徒在巴勒莫的街头流浪,他常常连吃饱饭的问题都需要依靠支持他的市民来接济。可以说悲催的童年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使他始终待人平等,又只相信自己。他努力学习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他精通阿拉伯哲学,能流畅的使用七种语言。虽然身为亨斯陶芬皇族,却跟阿拉伯人打成一片。作为一个日耳曼人,在感情和文化上却认同自己是一个意大利人。这使得周围的人看他有着异样的眼光。

然而皇帝并不管这些,他专心于西西里王国的治理,他颁布了新的法典,在那不勒斯创办了大学,铸造了西方的第一批金币,制定了自由的贸易制度,并全面免除了内地关税。他甚至要求各地选出代表参加政务会议,虽然这种会议只有咨询权。

可以说腓特烈二世获得的权利,离不开他的监护人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帮助,可是成年后的腓特烈二世却发展出与英诺森三世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只是他没有在活着的时候看到,他培养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攻击教廷的敌人。

英诺森三世死后,新任教皇一开始和皇帝还是很友好的,这让皇帝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专心于西西里的治理。对于出生于西西里的皇帝来说,这里更是他的政治中心,而不是他家族的德国。然而对于教皇统治的罗马城和伦巴底诸城统治者来说,腓特烈二世是一位比他的爷爷巴巴罗撒更危险的统治者,因为腓特烈始终留在意大利,他要对付他们。

伦巴底诸城为了抵御德国人的进攻曾订立了伦巴底攻守同盟,也正是因着这个同盟曾打败了他的爷爷巴巴罗撒,他们仇恨日耳曼人。然而在1220年的帝国会议上,腓特烈二世被选举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从此皇帝统治的范围就把教皇国包围了起来,而这正是历代教皇担心和极力反对的,更重要的是皇帝还却拒绝了参加教皇所倡导的十字军东征,这部分原因是他的军队有了瘟疫,然而教皇却不相信,于是对皇帝做出了破门处罚(开除教籍),这样的处罚在中世纪是很严厉的,意味着皇帝权力的合法性被剥夺。于是皇帝带着处罚令又出征耶路撒冷,这就更让教皇气愤,这时的教皇已换成了极其虔诚的格雷高里九世,他怎么样也无法接受一支圣战的十字军队伍,要由被他开除了教籍的人来领导。

然而皇帝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是一位非常熟悉和热爱伊斯兰文化的人,到了巴勒斯坦后,他对穆斯林抱持着友好态度。他劝说他们说,其实耶路撒冷这座城市对你们并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但对于基督徒却很重要。穆斯林听从了他的话,于是他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的让穆斯林将该城和平的转交给了他,然后在耶路撒冷城被加冕为耶路撒冷的国王。这就更使教皇震怒,试想基督徒怎么可以和异教徒不战而和平谈判? (这就和上个世纪埃及与以色列的和谈一样,这是宗教的狂热份子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教皇出兵西西里征讨皇帝,却被皇帝打败。其实在收复耶路撒冷的问题上皇帝做的是非常的成功的,最后在皇帝的顾问也是被教皇信任的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调解下,皇帝与教皇和好,破门处罚被取消。

但教皇与皇帝的矛盾还是无法调和的,教皇为了反对皇帝,后来将皇帝的儿子亨利七世立为罗马人民的国王,起兵叛乱国王,但最终还是被皇帝打败,并废除了儿子的王位。皇帝还利用他在意大利的支持者对意大利南方的反皇帝城市联盟进行征讨,并取得了成功。

在教皇格雷高里九世去世之后,新继教皇是英诺森四世。他是比前任更加严厉的教皇,他再度的对皇帝进行了破门处罚,这对皇帝的声望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中世纪是信奉罗马公教的时代,这就如同现在体制内的人被开除了党籍一样。这对个人的发展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更重要的是此时德国的诸侯们与伦巴底诸城联合了起来反对国王,最终他被意大利同盟打败。

可以说在欧洲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二世是位非常有才华又出色的统治者,当时的欧洲文化并没有伊斯兰文化繁荣,他能在基督教世界里抛弃偏见,重视和积极的引进伊斯兰学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他具有着很新颖的观念,在他的执政下工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虽然他在文化上他是一位很开明的君主,但在政治上却始终是保守的,他的宫廷也是东方的专制型。也许是从小缺爱,他钟情于女色之间,并拥有一个有着太监的后宫,这在西欧的皇室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同教会的斗争中,本来可以拉拢异端的力量来作为同盟,他却为了正统而将他们迫害。英国的哲学家罗素说,"他虽然摆脱了当代的迷信,并且在文化上远远超过当代的其他统治者,但皇帝的地位迫使他去反对一切政治上抱有自由主义见解的人们,他无可避免的失败了。"

1250年12月,腓特烈二世在一次行猎时突然中风。也有人说是被自己的儿子所杀,死时56岁。他的穆斯林将领们为他收殓了遗体并带到巴勒莫。最终他的石棺与他的父亲亨利六世和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放在一起,被放置在巴勒莫主教座堂礼拜堂内。

到了19世纪,历史学家们对腓特烈二世的遗体进行学术调查,发现他的遗体上穿着伊斯兰风格的服装,衣袖上用阿拉伯语绣着“朋友和宽宏大量的人,诚实的人,富有知识的人,胜利者”。


注:

在德国近代史上还有一位腓特烈二世,他的全名叫腓特烈·霍亨索伦·冯·普鲁士(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史称腓特烈大帝。他最重要的成就包括他在西里西亚战争中的军事胜利、他重组普鲁士军队、第一次瓜分波兰,以及他对艺术和启蒙运动的赞助,在他的统治下,“德意志启蒙运动”得以开展。腓特烈是霍亨索伦王朝最后一位被称为普鲁士的国王的君主,并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后宣布自己为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在他的统治下领土大大增加,并成为欧洲的军事大国。     

                                                ----摘自维基百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