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是一种创作语言,独立器物作者的生活美学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我国的传统陶瓷艺术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陶艺在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而又漫长悠久的文化和艺术积淀以后,其不仅与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无法分割的关联性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产生了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和艺术交融共生的新风尚、新潮流。
今天要谈的就是陶瓷艺术中独立器物作者的生活美学和艺术追求。
乐子砚从事陶瓷制作和艺术创作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她花费了五年多的时间在瓷都景德镇学习拉坯成型,摸索泥料的特性,研究窑炉烧制工艺,在弄清楚这些技术性质的基本操作之后,她才着手开始创作自己的陶艺作品。
2020年,她结束了景德镇的工作,在上海家中的阁楼里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结束两地奔波,她有了更多照顾家庭和家人的时间,也逐渐开始从生活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创作。
她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家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工作,其余的时间则是“自然虚度”。
因为她认为“陶瓷是一个你不知道结果的工艺”,你只能全身心投入其中,然后用从生活汲取的灵感与创意,尽力去完成一件作品。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地按照工艺制作流程按部就班的完成,而是要利用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与体会,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寻找可能成真的艺术幻想。
她每天的时间都从全家的早餐开始,然后检查泥胚,和泥浆,有时还会去公园捡些植物,下午则开始进行创作,晚上用电窑烧制,隔一天降温,第三天上午开窑。
她尝试跳脱出生活最常见的一些器物,去思考一些诸如茶台、花器等,有的可以很隐蔽的提供生活的一种态度,有的像雕塑一样带着自身与空间的关系而存在。
不同的上釉方式会带给陶瓷不同的器物气质。比如加入比较坚硬的颗粒,让陶瓷产生自然的开裂,营造一种自然风化的效果。
独立器物作者不同于娴熟的陶瓷工匠,创作不是基于熟能生巧的技艺,而是源自于不断觉醒和迸发的生活情趣与美感。
虽然,她的独立器物创作还没能让她得到足够多的收益,但她却依旧认为自己会用陶瓷这种创作语言去书写更多的生活愿景,并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生活美学。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