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笔记从0开始少有人走的路读书让生活美好

从心理学角度,让爱更可爱(《少有人走的路1》第2章 导图读书)

2017-09-25  本文已影响67人  媛来如此Carrie
《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分:爱--读书导图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少有人走的路》 M 斯科特 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本心理学家写的书,《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连续上榜20年。

不是晦涩的心理学读本,却也读起来没那么容易,但其中指引人成长的宝贵结晶,比比皆是,值得深度。《爱》是其整本书的第二部分,也是最接近心灵的部分,带你走少有人走的路,不能没有爱。

这章节的导图做起来有些举棋不定。作者正向思维夹带逆向思维来谈爱,还穿插着很多心理学的专业词汇,读起来有些拗口,不得不好好看他的生活例子,帮助理解,然后再归纳总结关于爱的真谛。


在我看来,作者告诉了我们:

1.你以为的爱,并非爱;

2.你以为你爱了,并非真爱;


这不是爱:

坠入情网——这不是爱,这只是当事人在意识和潜意识里有的一种性的冲动。无关真爱,但可能成为真爱的基础。这样的爱不会太持久。早晚有一天,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来;

浪漫爱情——这不是爱,如同王子与公主,那仅仅只是童话。事实的真相是:我们把初恋时的感觉错当成了永恒的爱,就像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故事;

离开你我就活不下去——这不是爱,这种依赖是种病,过分依赖引起的心理失调,心理学家称之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他们无法忍受寂寞,人生价值全部寄托于同别人的感情关系上。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这类人更可能成为瘾君子、酗酒、吸毒。他们是把依恋从人转移到事物的上瘾。而这种问题的根源,正是缺乏真正的爱;

自我牺牲——这不是爱,只是以爱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如同十几年如一日的受虐狂,他们并未真正离开施虐者,而是把自我牺牲当成了真爱,他们潜意识里藏着更多的恨,并渴望得到发泄和补偿。当施虐者每每向他们低头认错时,他们会得到优越心态;

暗恋——不是爱,这是爱的感觉,只能是自欺欺人。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


爱,到底什么模样?

当一个人认真专注起来,我觉得非常值得爱,非常可爱。

爱需要专注。拓展自我界限和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目的,所以爱需要不断的努力。专注,是爱重要的体现形式。这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让头脑清醒,让心智健全。而专注,又是有具体表现的,那就是倾听。

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你爱他,你会如何听?

第一种,让他闭嘴;

第二种,不管他说什么,不予理睬;

第三种,假装倾听;

第四种,有选择地倾听;

第五种,认真的倾听。

也许,你会说当然是最后一种。

可爱的作者这样给予可爱的爱(答案):

综合以上五种方式,有选择的权衡的运用。

大多数情况下,6岁的孩子没有明确的意图,只是为了说话而说话——不一定需要你倾听;

当孩子是渴望与父母亲近,需要的是亲密感——假装听就够了;

孩子大量话语中少部分需要父母关注与反应——选择倾听;

总之,找到那个平衡点,满足孩子的需求。

恩,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说明你有在关注爱与施爱,这样的你,足够可爱。

除此之外,爱还需要勇气、独立、投入,尽量避免无谓的指责和一味的迁就。常常自省和有技巧的沟通,实在很有必要。


爱与自律

与第一章《自律》呼应。爱是自律的原动力。自律成就更好的爱。

如果对于感情过于放纵,会变成推卸责任的人,心理学角度,你可能会成为神经官能症患者;

如果对于感情过于束缚,不断苛刻自己,从心理学角度,你可能会成为人格失调症患者。

而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

人不能被情感所奴役,也不能把情感压抑得当然无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