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芸券」里,找到互联网与区块链圈的通道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芸券


一家在传统互联网领域里的公司,却反而最先最完美的打造了一个代币体系的交易生态。

Social Capital 的合伙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说一般一个 2C 产品会分三个境界。分别是 Want,Need 和 Utility (想要,需要和基础功能)


1)Want 阶段是用创新性的方式解决一个用户需求。

2)Need 阶段是用户已经不能离开这个功能。

3)Utility 阶段是其他的产品也都开始具备这个功能。

所以基本上这三个阶段就是一个产品属性越来越变成基础设施的过程。

在我看来,符合这个标准的产品功能极少,从古至今真正能达到 Utility 这个阶段的产品属性我们可以数一数。

而从国内来看,近期的直播功能其实算是一个,前阵子的答题浪潮下千家撒币也是一景。而短视频这种形式,可能也很快会有类似的情况,被各大网站应用(比如大众点评和淘宝等都正走在这个路上)

那我今天要说的一个事情,就是除了上面这些外,我发现了一个有成为 Utility 潜力的东西,就是积分/代币这个产品核心功能。

从派派、到趣头条、再到享物说等公司,其实都已经在积分体系这条路上探索了很久,趣头条更是其中的绝对典型,甚至可以说至少是资本成功的典型案例。

当然,除此之外,直播撒币和各种微信小游戏中也都具备了很多积分化的玩法。

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更好地获取流量(通过积分做分裂),和经营会员(通过积分提高留存),所以我觉得积分制会是未来大多产品的标配。

而且这里也更多是创业公司的机会,因为大公司要重新上一套积分体系是极难的,而且很容易做成鸡肋型的附属功能(比如没什么活跃度的积分商城等)。但创业公司有机会从一开始就通过积分颠覆掉平台与用户间的生产关系。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会想,这不就是区块链世界里所谓的 Token Economy?

确实,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回事,尤其是改变生产关系其实一直是区块链世界在讲的故事。但我却想说,在区块链世界还在讲故事的时候,其实古典互联网世界就已经有很多实践案例了。

除了以上我提到的一些公司,还有一家的模式是我今天想着重讲的,这家公司就是题目中的芸券,一家完全不讲区块链故事的公司,却在做最像区块链的事情(其他很多公司完全不做落地的事,却天天在讲类似的故事)

就正如之前朱啸虎朋友圈中所说,最终商业世界要看的还是落地场景、用户数、日活、留存等等。

我们几年后回头来看,也许会发现,芸券这样的公司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可能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也可能这才是古典互联网世界给区块链世界的一个答案。

其实很多家公司最终都可以做成事情都有一定的类似,就是增加流通和降低交易摩擦,而且也都有很重的社区氛围。

对于不太了解这家公司的人,我们可以简单理解芸券是一家 C2C 的闲置电子券/权益交易平台,但是最有趣的地方是,这个平台有一套自己完全独立的货币体系,不与外部金钱打通。

比如我今天放一张某品牌的8折券,也许最后卖了 100芸券(芸券是其内部货币体系的名称,定价100也是由于后台估值算法产生),那我之后就只能再在平台内把这 100芸券换成其他物品,而不能换成任何现实世界的币种。

但凡你对区块链世界有一点了解,就知道很多人现在管人民币等叫做法币,而其他的 token 叫做代币,芸券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代币,且是不与法币打通的(更不会上链或发币)

一家在传统互联网领域里的公司,却反而最先最完美的打造了一个代币体系的交易生态。这个创新性本身,就是我最喜欢这个模式的地方。

那今天芸券这个模式,其实是激发了我的另一个相关思考,那就是世界上为什么要有钱?

最早的时候,钱的出现最直接就是为了解决直接以物易物的交易落后性,钱出现以后,大家才能进行多方各取所需的便捷等价物交易。这就避免了我想买一支笔,却非要用一头牛换十口锅,再用一口锅换一百只笔的尴尬情况。

所以说到底,钱的出现其实还是为了降低交易摩擦,从而让流通能够更快更顺利地进行。

但钱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太多相关的复杂交易属性,比如钱可以理财、可以支付各种手续费、还有除了购物之外的各种服务场景,那么这就增加了人们对于“用钱买东西”这件事本身的心理门槛,反而增加了交易摩擦。

所以在某个交易平台内的单独代币,就剥离了多年发展下来钱的很多复杂属性,而回到了交易本身。这个平台内的币,就是为了买卖此平台内的二手物品,这样用户心理钱包内的决策成本就低了非常多。

上图是我们总结的一个交易摩擦和用户交易结果的关系,其中左侧的“买不起”大多发生在一手交易的情况下,而右侧的“该不该买”则完全适用于二手交易。

由于大多数二手物品的交易价值不明确,无法准确评估等原因,人们会在是否购买时产生极大的交易摩擦,而代币的好处呢?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就是:

用 Ambiguity 对冲 Uncertainty

也就是说,平台用代币的自身价值的模糊性(因为没有和法币挂钩,所以没有任何锚定标准,平台上的芸券也许能买到代金券,也可能买到礼品券)对冲掉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的不确定性。

换句话说,就是代币模式使得平台上的物品去价格化了,人们会更多的去关注物品本身的价值和自己需要的程度,而不是去对标价格是否值得购买。

这就又能最大化的降低交易摩擦。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们将任务实物或者权益需要更换成电子券这个媒介。

去价格化这件事往往在高客单价的产品面前会自动失效,因为当年用户为了这类产品已经付出了极高的价格。

不管一个芸券的价值几何,但凡和法币可以流通,那就会变成一种和法币有直接数理关系的代币,那本质上来说和法币也没有太大区别了。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芸券短期内:

1)很难涉及到一手电子券或高客单价比较稀有珍贵的电子券的售卖

2)基本不可能主动打通代币与法币之间的流通

那么,其实很多用户在使用芸券的时候,都会是一个解决自身在多品牌多复杂的电子券而不是交易的心态,这可能是创始人的初心,但对于平台上的用户来说,使用过程中的游戏、社区感会逐渐增加,而本身刚需交易的属性却可能在减少,所以长期来看是好是坏还很难说。

毕竟,代币的效用还是有限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奖励可以增加用户行为的外部动机,但同时也会降低内部动机。

比如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让孩子学钢琴,开始的时候可能比较苦,但慢慢孩子可能会自发产生兴趣,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是说孩子我给你多少钱你练多久,可能一开始会比较顺利,但长期下来难以大成。

这不只是芸券会面临的问题,更是未来无数积分/代币驱动的产品要面临的长期问题。但不论如何,在现阶段,类似芸券这样模式的电子券交易都是最适合代币交易这件事的。

最终,芸券其实是微信里长出的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民”,这些“国民”需要特别的劳动来收获,而芸券自身也还有发行新货币的权利,和防止通货膨胀或紧缩的责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